以体癣为例谈皮肤性病学的临床研究
2012-01-24张艺文杜连新任媛媛
张艺文 杜连新 曲 媛 任媛媛
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专业,辽宁大连 116044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形态科学, 是指皮肤病大多以皮损表现为直接诊断,直观性较强是它最大的特点。 要了解皮肤性病学的最真实症状,最重要的是部位、形态、特点及其鉴别要点。 具有动态变化也是皮肤性病学这一学科的特点, 各种类型的皮肤病在不同的发病阶段, 同一阶段的不同发病部位都具备其各自的特点。 相关科室医务工作者应动态、详细地掌握各种皮肤疾病的变化及特点, 以便有效地诊断、治疗皮肤病。
1 皮肤病的分类
皮肤病大概分为:①感染性皮肤病,例如细菌、病毒、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等;②变态反应相关性皮肤病,例如湿疹、皮炎、药疹等;③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结缔组织病及获得性大疱性皮肤病;④遗传性皮肤病,例如鱼鳞病、掌跖角化病等。
医学上的皮肤病是指有关人体皮肤的疾病,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例如疥疮、麻风、皮肤细菌感染以及真菌病,等等。 皮肤病是人体的皮肤在受到内因与外因的影响之后,导致人体的皮肤形态、结构及功能都产生一定的变化,产生其病理过程,同时也产生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 有皮肤病的发病率较高,但是大多数较轻,不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也有少数皮肤病症状较为严重,会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危害。
2 体癣临床实践研究
体癣是由真菌引起的,只要是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体的光滑皮肤上而引起的浅表损害都被统称为体癣。 体癣是由中心逐渐向周围扩展蔓延,形成环形或多环形红斑并伴脱屑的原发损害性病症,大多是丘疹、水疱或丘疱疹,体癣的症状表现边缘微隆起,炎症较为明显。 但是其中央部分的炎症较轻或是表现较为正常,整体的瘙痒程度不同。
3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抽取某医院60 例体癣患者,其中男25 例,女35 例,患者的病症程度不一,病症严重的有28 例,病症较轻的有32 例。 对这60 例体癣患者的病症进行详细地研究、分析及治疗。
3.2 病发原因
体癣大多是由于患者自身接触传染而引起的;若是与癣病患者进行密切的接触或者是共用毛巾、衣裤等物品也会被传染;体癣患者的癣病发生与其自身机体抵抗力的强弱也有很大的关系,若是体癣患者患有糖尿病或者是其他全身性疾病,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都会降低自身的机体免疫力,导致患者自身的真菌数量大量减少而引发体癣病症。
3.3 治疗方法
对60 例体癣患者进行局部治疗,通常情况下进行局部治疗是首选方案,丙烯胺类、唑类、环吡酮类、吗啉类及硫脲类等多种外用制剂药物都能够用于治疗体癣。 一般情况下是让患者使用药物1~2 次/d,2~4 周为1 个疗程。 外用抗真菌药物复方制剂,一般含有抗真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的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等,可以用来治疗炎症较重的体癣患者, 但是要时刻注意避免糖皮质激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建议对体癣患者限期应用1~2 周,随后改用单方抗真菌药物至皮损清除。
对于采用外用药进行治疗的效果不好、大多数复发,尤其是经常性复发以及存在较低免疫功能的患者, 应选用系统治疗的方法。 采用系统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当前情况下常用的口服抗真菌药是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 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好。在采用特比萘芬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成人的用药量是250 mg/d,1~2 周为1 个疗程。 而采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的话,应是100mg/d,2 周为1 个疗 程,或者 是100~200 mg/次,2 次/d,7 d/疗程。 对于儿童体癣患者,在进行用药的时候应参照说明书适当减少其剂量。
3.4 基本治愈标准
红斑、丘疹、鳞屑完全消退,症状消失,每周进行1 次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若出现连续2 次呈阴性的情况可视为体癣完全治愈;体癣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的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减轻,真菌检查阴性或阳性则是病症得到缓解、减轻;部分患者皮损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真菌检查阳性则可被视为未愈。
4 结果
60 例体癣患者通过治疗,治愈的有45 例,得到明显好转的有10 例,好转的有8 例,无效的有2 例,总体治愈效果良好。
5 讨论
体癣又被称为“圆癣”或是“金钱癣”,是由毛发癣菌、小芽孢菌或表皮癣菌等引起的。 手癣,足癣,甲癣及污染的衣着等是体癣的主要传染来源。 肥胖、潮湿、多汗、摩擦、不注意清洁卫生、有糖尿病以及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都易于发病。 体癣多发生于面、颈、躯干和四肢等部位。 治疗体癣的药物有不少,但是大多是激素类药物,治疗不够彻底,过长时间使用会形成耐药性,以及对激素的依赖,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如果延误治疗的时间或者是或治疗方法不对,会出现急性期与慢性期的互相转变,迁延的时间会较长。 要有效地防止与治疗体癣,必须做到: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在夏季要经常保持自身的皮肤干燥,不与患者密切接触,不与体癣病症患者共用毛巾、浴盆等用品。 对于较为娇嫩的皮肤部位,应选择如咪唑类草本霜剂等较为温和的制剂进行涂抹,防止和避免引起接触性皮炎。 最好不要滥用一些会影响到身体机体免疫力的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免诱发感染。
3.1 临床实践如何对待皮肤病患者
皮肤科的患者较多, 病种也很多, 面对皮肤性病症的患者,应善于对患者进行仔细地“察颜观色”, 尽量获取到真实、可靠的病症资料,包括对皮肤病患者的神情、心态、情绪及声音,甚至是病人的病情等进行详细观察并记录下来。 应时刻注意皮肤病患者的反应, 如果出现不适的情况,应马上进行检查并确定核实病症,药剂师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皮肤病患者的病情状况,如果不是患者主动提起,不要随便进行谈论,以免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压力。 例如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等病区, 恶性肿瘤的患者较多, 病情较重的或术后不方便说话的患者, 患者家属大多会要求向患者保密病情。
3.2 中国皮肤性病学的发展
中国对皮肤病的研究在近些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近年来的各类皮肤病基础性研究发展较为迅速,涉及到各种结缔组织病、多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以及皮肤免疫系统中免疫活性细胞、免疫效应物质的基础免疫学,等等。 不断进行的皮肤性病学研究结果对于各种免疫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与开辟新的治疗皮肤病的方法措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例如针对银屑病表皮细胞增生过度的机制进行研究, 是围绕角质形成细胞、皮损中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信号转导途径等进行大量研究的。
随着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人们对皮肤病的形成及发病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治疗皮肤性病学的药物相关性研究发展相当迅速, 已经从传统的大多依赖药物的物理特性发挥治疗效果逐渐转变为同样注重药物治疗的化学特性。 在近些年的皮肤性病学的研究过程中,生物反应修饰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医学上的病毒性皮肤病、皮肤癌及炎症性皮肤病等的治疗进展。 皮肤性病学的工作者广泛地进行了对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发生作用机制的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动物的模型及分子生物学手段来揭示治疗皮肤病的药物作用机制,在治疗皮肤性病学的临床实践应用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鉴别、诊断及治疗起来相当的复杂。 近几年来,对治疗皮肤病的水平及诊断能力不断提高,逐步地对临床诊疗过程进行适当地完善,对皮肤病病例的资料进行更加完整地收集、保存与及时回访,系统地开展对皮肤病的研究,都为皮肤性病学的临床医师在确立诊断、治疗以及愈后决策的过程中提供了更为合理的依据。 中国的皮肤性病工作人员不断地开展了广泛并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在满足广大群众追求身体健康、美观的同时,也对皮肤学科发展进步带来了较为强大的推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皮肤性病学方面的进步发展。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科学,要进行快速有效的治疗就需要掌握非常专业的皮肤性病学方面的知识,具有较为丰富的治疗经验,能够对皮肤病类型进行准确的判断,及时对各种皮肤病患者进行适当有效的治疗。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相信防治与治疗皮肤性病学的方法及药物将会更好、更多。
[1] 朱学骏.立足临床潜心研究创中国皮肤病科研医疗新路——北京大学皮肤性病学系系主任朱学骏教授.[J].中国工程科学,2007,9(5):7-8.
[2] 夏育民,朱俊勇.学制改革对皮肤性病学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9):111-112.
[3] 鲁元刚,伍津津,朱堂友,等.典型病例图库建设在皮肤性病学实习教学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839-841.
[4] 张侃,赵玉忠,高德海.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104-105.
[5] Husermann P, Walter RB,Halter J,et al. Cutaneous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 guide for the dermatologist [J].Dermatology,2008,216(4):287-304.
[6] 张建中.皮肤病的免疫机制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35(3):133-134.
[7] Nagel A, Hertl M, Eming R. B-cell-directed therapy for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J]. J Invest Dermatol, 2009,129(2):289-301.
[8] Novak N. New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of allergic diseases atopic dermatitis[J].Allergy, 2009,64(2):26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