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
2012-01-24韩红珍
韩红珍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河南 周口 466000)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肌力减退、动作迟缓稳定度差,身体各部分的骨折易发率高,骨折行手术治疗后身体的应激、代偿、修复愈合以及免疫抗病能力均低下,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生理特点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老年骨折患者89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者90岁,平均年龄76岁,其中男性老人36例,女性老人53例,治愈率为96.5%,无并发症的发生。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一般记忆力减退,性情怪癖,反应消极,考虑问题较多,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我们应用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多与患者沟通,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达到治疗的目的。对担心经济问题表现出顾虑的患者,我们一方面做好子女及家属的配合工作,另一方面尽可能采用在医保报销范围内的治疗护理项目,解除患者的思想压力,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2.2 基础护理
认真做好入院介绍,帮助患者了解医院的简单情况;了解老人的生活习惯和爱好,为其制定合理的营养膳食;指导患者学会在床上大小便;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
2.3 临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老年人骨折手术后,因免疫抗病能力低下,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出现合并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可杜绝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3.1 预防褥疮的发生
老年人血液循环差,皮肤薄而干燥、耐磨性差,对温、冷、痛等感觉都呈衰退状态,极易发生褥疮。我们应做到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更换及时,受压部位定时用滑石粉或50%的酒精按摩,保持局部受压皮肤的血液循环畅通。
2.3.2 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老年人因肋软骨钙化,肋间肌萎缩,胸廓活动受限,呼吸道支气管黏膜萎缩,分泌功能低下,肺弹性降低,吸入和呼出的新鲜空气减少,加之患病后长期卧床活动受限,极易引起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应为患者定时扣背,嘱其多做深呼吸、咳嗽、排痰,以降低气道阻力,减少感染机会。上身能活动者鼓励其做扩胸动作,以增加肺活量。对分泌物黏稠的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等,使痰液易于排出。
2.3.3 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老年人由于肾小动脉硬化使肾血流量减少,肾脏清楚废物和重吸收的功能降低,加之膀胱肌层变薄萎缩,纤维组织增生、前列腺肥大等发生尿储留的几率增多,膀胱残余量增加,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应嘱患者多饮水,有尿及时排空,排尿时用手挤压下腹部,使膀胱残余量降低到最低水平。留置尿管患者应做好尿管护理,必要时进行膀胱冲洗。
2.3.4 预防腹胀、便秘的发生
老年人体弱,胃肠道黏膜变薄,肌纤维萎缩,使胃肠蠕动缓慢,消化液分泌减少,膈肌、腹肌、肠壁平滑肌等收缩力普遍降低,吸收功能减弱,食物停留在胃肠内的时间延长被细菌发酵,在结肠内产生较多气体,容易发生腹胀和便秘,导致食欲减退。所以应给与高营养、优质蛋白、粗纤维、易消化的饮食,充足的蛋白质能促进肠道蠕动力,甜食不易多,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配合腹部按摩,饮食有节,腹胀严重者可给予肛管排气,便秘者可给予缓泻剂,必要时给予肥皂水灌肠,但要注意不要过于依赖药物。
2.3.5 警惕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老年人循环系统衰退变化明显,心肌缺血,心内膜增厚、脑动脉、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脉压差增大等变化,使心脑血管不能适应各种应急状态,易导致心脑意外的发生,加上手术创伤疼痛刺激、情绪波动大等,更易增加血管紧张度及心脏负担,继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2.4 指导和鼓励患者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患者的重要环节。老年人因生理功能与防御功能均减退,术后恢复力较差,对功能锻炼认识程度不够、不主动,我们应耐心细致宣教、示范,并帮助患者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不同的功能需求,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训练,消除肢体肿胀,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早日恢复功能。骨折早期,因骨痂未形成,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主动或被动做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训练为主,如握拳、屈伸指趾、以及按摩等。骨折中期骨痂逐渐形成,局部肿胀基本消失,骨折端较稳定,可做相对幅度大点的关节活动,但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影响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应限制。骨折后期:骨愈合已较稳固,基本达临床愈合,外固定已解除,关节活动范围也逐步恢复正常,但还需进行全面细致的肌肉和关节锻炼,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弃掉护具和外固定,进行举物和下蹲等动作,促进肢体功能的早期恢复。
3 讨 论
老年患者心理复杂,身体功能低下,其生理功能、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等均比非老年患者存在特殊性,护理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做好术前术后每个环节的护理,加强责任心,多关心体贴患者,以准确、娴熟的护理技术对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拉近了医患的关系,促进了疾病的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