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012-01-24高明超
高明超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人民医院外科,河南 驻马店 463200)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同样也是腹部外科术后较为棘手的临床难题,至今尚无标准统一有效的方法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1]。根据我科应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后肠梗阻,取得的明显的效果,现结合临床术后相关病人的的临床特点及我科对应处置的治疗体会总结经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35例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我科行相关普通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肠道梗阻症状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分布:19~61岁,平均年龄52岁。这些患者均于手术后1~7d逐渐出现梗阻性质的症状,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4d。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嗳气、持续不排气,肠鸣音未见明显增强。症状多持续3~14d,平均6.5d。出现症状者其中13例为胆囊炎穿孔、阑尾炎化脓穿孔、肠破裂性破裂修补、创伤性小肠穿孔,绞窄性肠梗阻、胃十二指肠穿孔等剖腹探术后;10例为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8例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4例为其他腹部手术后。手术时间平均为3 h。术后出现梗阻性症状患者中:6例为肠粘连、肠扭转,27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为闭孔内疝。术后随访一年,所有患者生活状态良好,无不适主诉。
1.2 治疗方法
1.2.1 首先给予胃肠减压和温盐水灌肠。辅助静脉肠外营养支持,维持酸碱平衡,保持水电解质平稳。
1.2.2 中药以复方大承气汤为主:芒硝20g、炒莱菔子45g,厚扑15g,枳实10g,桃仁10g,赤芍15g,大黄15g。每日l剂,经胃管注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2.3 中转手术指征
①经保守治疗后腹痛症状未明显缓解并伴有腹痛加重者;②中药无法注入,或中药注入后维持时间较短者,中药不能正常发挥作用;③腹部出现明显压痛、反跳同、板状腹的腹膜炎体征,腹部膨隆不对称提示肠管明显扩张;④完善相关检查如放射线检查可见腹部气液平面,提示严重的肠道梗阻;⑤出现明显休克者,必须及时的经行手术对症治疗。在本组研究中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分别行粘连带松解术、肠扭转复位术4例、2例。
2 结 果
在本组研究中35例患者经中西结合保守治愈共计29例,治愈率82.85%;中转手术6例,占17.14%。无死亡病例,中转手术者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切口裂开对症行2期减张缝合后治愈。
3 讨 论
在本组研究人员中其平均年龄为52岁,有文献报腹部手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在高龄人群发病率较高,推测其同高龄人胃肠功能减退存在联系。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多数病人逐渐出现腹部不适在在术后4d左右,主要表现为肛门不排气或者排而不畅,严重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在本组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手术时间较长者术后出现梗阻的机会越大,因此我们建议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不必要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因为反复操作易导致肠壁水肿引起继发性腹膜炎,容易形成早期肠梗阻。本组患者中31例,88.57%是早期肠梗阻有别于一般肠梗阻,与文献报道的90%相近,因此若处理不当易发生腹腔感染、肠瘘、严重肠粘连等并发症[2]。据文献报道目前临床常规使用的抗粘连的方法包括:肝素、透明质酸酶、糖皮质激素等,但尚未有一种统一的标准的有效减轻腹腔粘连临床方案[3]。笔者总结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认为,预防肠粘连,首先主要有两点:①减少粘连的范围和程度;②防止粘连成锐角。我们手术中采取减少肠管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和范围,减少不必要的分离操作,尽可能去除腹腔内所有异物,适当的腹腔冲洗。通过本组研究清晰显示应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早期肠梗阻使许多病人避免再次手术。同时并不耽误二次手术时间的选择。在本组研究中我们选用的大承气汤具有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血浆胃动素浓度恢复作用,其通过减少肠管平滑肌蠕动,减轻水肿,抗炎等作用,但治疗中一定注意防止酸碱平衡和离子紊乱。通过本次研究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预防腹部术后肠梗阻是有效和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1]卢崇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11):928.
[2]解基良,何清宇,薛文斗.大承气汤冲荆术后早期使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6(6):386.
[3]金万亮.大承气汤对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6(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