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DR检查可疑骨折的诊断价值
2012-01-24李立波
徐 进 李立波
(1 吉林省电力医院放射科,吉林 长春 130022;2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吉林 长春 130021)
骨折是基层医院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规DR检查,即Digital Radiography,又叫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是初步诊断骨折的首选方法,但X线平片在临床实际中面对可疑的骨折往往诊断不清,极容易出现误诊及漏诊的情况。而近年来由于医患关系紧张,患者的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要求增高,许多因骨折诊断不明确而造成的病情延误,引起了大量医疗纠纷,甚至有一定的社会效应,故而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1-6]。通过分析110例16排螺旋CT的检查结果,作者认为16排螺旋CT对于明确和排除DR系统诊断可疑的骨折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0例病例均有明确的外伤病史和不同程度的症状、体征。利用DR系统筛选诊断可疑骨折患者110例进行16排螺旋CT检查:其中颈椎创伤6例,颅面骨创伤26例,腰椎 创伤8例,膝关节创伤14例,足背部损伤6例,胸骨损伤2例,肋骨损伤32例,踝关节损伤4例,腕关节损伤4例,骨盆创伤8例。其中男76例,女34例,年龄19~71岁,平均39.6岁。
1.2 扫描方法
使用16排螺旋CT,机型: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brightspeed型16排螺旋CT机,其常规横断位扫描厚度为:每层2.5~5.0mm,螺距为1.375∶1,其间隔为2.5~5.0mm,扫描后往往选用进行薄层重建,然后将薄层重建的数据传至Advantage Windows 4.2工作站,进行最后的表面覆盖重建,即SSD、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即MPR。
2 结 果
本组110例患者均有明确的病因,DR摄的X线片都没有显示出骨折线,仅有部分X表现体现为局部有骨质走行自然,但骨皮质略有模糊。因临床症状与X线不符,DR诊断为可疑骨折,故而行16排螺旋CT检查,从中明确检出颅面骨骨折26例,颈椎骨折6例,腰椎骨折6例,膝关节骨折12例,踝关节骨折4例,足背部骨折4例,腕关节骨折2例,骨盆骨折6例,胸骨骨折2例,肋骨骨折32例,可明确排除局部骨折的病例10例,骨折诊断的阳性率最后结果为90.1%。
3 讨 论
骨折是日常生活常常出现,在临床工作中也经常出现的一类疾病,其常规理化检查为X线平片,即DR检查系统。DR的成像过程是一系列数字化的成像过程。成像过程中,首先使用X线探测器将透过人体的X线能量转换为数字化成像,主要包括:X线采集、数字化转换、传输、量化、处理、显像等在内的X线成像过程,整个过程均是数字化信息处理过程。临床诊断及治疗骨折的主要依据是指影像学诊断,故而准确而清晰的影像学诊断是正确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的关键。X线成像功能强大,基本能够确定常见的骨折,但面对不明显骨折及复杂解剖部位的骨折,其诊断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就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极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针对此点,16排螺旋CT展示了更多的优越性和强大的临床实用性。16排螺旋CT的优点在于:通过一次扫描能够同时获得多个层面的图像信息,有效提高了骨折部位各个层面的分辨率;其3D重建系统,呈现骨折部位的三维立体高清图像,使隐匿性的骨折及骨折特征更易于被临床大夫直观的观察到,从而弥补了X线平片一不能立体成像,二不能多方位、多层面成像的不足。故而经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当临床症状与X线平片不符或有可疑骨折,单纯依靠平片不能明确诊断时,应行CT检查。
16排螺旋CT属于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的一种,数字化影像设备使影像信息在医学领域得到充分的利用,通过16排螺旋CT技术,可以得到骨折部位多个观察面、立体的、仿真的、多彩的、接近解剖甚至动态的直观影像学信息。随着16排螺旋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师可以直接观察并应用这些影像信息。16排螺旋CT在全身骨骼都可使用,下面即时本次研究的主要分析要点:首先是腕关节骨折,在腕关节中,舟骨在腕骨的两排之间起到杠杆作用,最易发生骨折。16排螺旋CT成像能够有效地分辨复杂程度较高或复杂解剖部位的骨折,能够在骨折部位的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或沿舟状骨的长轴进行成像,而在骨折区进行扫描时,通常都选择两个平面进行成像,故而至少有一个平面会垂直于骨折区,使成像更为清晰。其次即是颈椎的骨折,因为颈椎的解剖关系重叠较多,平片仅能观察到一个平面,不能将其解剖结构全部看清,而且在急诊时患者多不能有效配合,很多患者都得不到良好的平片成像。大多数漏诊的颈椎骨折发生于C1~2或C6~7平面,且有1/3患者颈椎骨折漏诊,其原因是没有明显骨折临床表现,或是颈椎有不稳定损伤存在于隐匿部位,故而临床在应用16排螺旋CT时,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发现平片未显示骨折。位于第三位的是膝关节骨折,临床上较为公认的膝关节损伤检查是MRI检查,但CT相对于MRI有三大优点,一是其对骨敏感性比MRI强,二是CT扫描时间短,三是被检查患者的痛苦先对较小。第四是指足跟骨骨折,根骨的解剖关系颇为复杂,若使用单一的CT断面检查并不能准确的了解骨折情况,故必须联合应用SSD和MPR进行准确判断。位于第五位的是颅面骨骨折,颅面骨是人体解剖关系最为复杂的部分,同时也是人们要求复原程度最高的部位,需要在将细微处的细小骨折都进行观察和治疗,选用CT轴位扫描可以克服这一难题,但单一使用仍缺乏立体感,临床分辨不清,故需应用VR法,为CT成像提供颅面骨三维立体成像,还可显示任意方位和层面的骨折。骨盆骨折和肋骨骨折先对简单,利用CT成像技术可完全清晰显示。最后是胫骨平台骨折,一些较为轻微的胫骨平台骨折,因骨折线与骨小梁相嵌的缘故,平片常是模糊不清的,或呈现出局部骨小梁紊乱的情况,这种情况极容易被临床大夫所忽视,故而临床上,由于早期平片显示不清而延误诊断,最终导致患者形成陈旧性平台骨折的较为多见,但若仔细回顾和分析,平片显示时多有关节滑膜肿胀和积液的表现,甚至出现脂血征象,有经验的临床医师此时若能及时提出进一步检查CT,则完全可以明确骨折诊断。本文所有病例均为平片有异议,故而进一步做CT明确诊断的。
总之,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因为有了16排螺旋CT的广泛参与,使其成为准确检测出患者的可疑骨折,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的可靠依据。此外,进一步明确诊断可疑骨折,有效避免了临床漏诊和误诊失误,避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和医疗纠纷形成。多排螺旋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效弥补了X线平片各个方面的不足,对可疑性骨折的明确诊断和排除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
[1]杨其根,毛其华,华晓.多层螺旋: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7,8(6):383-384.
[2]谭四平,沈比先,高德宏,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2):44-46.
[3]陈文龙.肋骨骨折漏诊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0):135-136.
[4]王亚瑟,徐春华,熊丽琴.螺旋CT扫描及重建诊断不完全骨折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11(23):1570-1571.
[5]周志强,鲁开文,叶崇云.螺旋CT三维重建解体膝关节保留胫骨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2):46-48.
[6]应琦,蔡卫东,张素娟.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07,12(2):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