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球盖菇林地简便化栽培技术*

2012-01-24王家才黄海洋

中国食用菌 2012年5期
关键词:盖菇麦秸大球

王家才,黄海洋,周 帅,丁 玲

(河南商丘市农林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推广中心,河南 商丘 476000)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大球盖菇具有很强的抗杂能力,栽培技术简便粗放,可直接采取生料在林地下载培。下面就大球盖菇林地简便化栽培技术做一介绍:

1 栽培季节的选择

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范围出菇,可以自然越冬,因此在豫东地区采取林地栽培,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播种,自然越冬,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出菇。

2 栽培原料的准备与处理

大球盖菇的培养料来源广泛,可按不同地区就地取材。在豫东小麦主产区,可利用当地丰富的麦秸资源作为培养料种植大球盖菇。要求麦秸应干燥、新鲜、不发霉、不腐烂。播种前麦秸应用2%的石灰水侵泡预湿,使其充分吸足水分,高温天气原料应做2 d~3 d预堆发酵,翻堆散热后再用作栽培;气温低时则应把预湿的料沥干,经1 d预堆变软后上床栽培,麦秸含水量为70%~75%。

3 林间播种方法

在播种时,土壤干燥应先喷水后铺料,铺料时做成龟背形。规格为畦宽80 cm,过道50 cm,长度因树林行长而定。麦草铺料厚度为20 cm(中间20 cm~25 cm,两边15 cm~20 cm),然后把菌种掰成蚕豆大小菌块以15 cm等距按梅花形播种,用种量一般为每平方米500 g。播种后上面覆盖厚度5 cm,含水量为70%左右的稻壳或麦糠,以利于保湿发菌。播种后可同时用过道上的土壤覆土,也可发菌一周后覆土。覆土厚度为4 cm~5 cm。

4 发菌期管理

播种后如果没有及时覆土,在覆土时要检查料面和土壤干湿情况,发现料面偏干时在覆土前应调节含水量,可用带有针眼大小的喷带撒喷一次,切忌喷水过多。在11月份杨树或桐树落叶前,应在畦上覆盖1层厚度为5 cm的麦草或粉碎长度10 cm的玉米秸碎片,这样既解决了遮阴(冬天及早春无树叶)问题,又为后期出菇时起到增加营养提高产量的效果。覆盖麦草或玉米秸碎片时应适当洒水以利于保湿发菌。此后,在整个发菌期就无需大的管理,自然越冬。

5 出菇期管理

10月份播种,经过5个月的自然条件下发菌,在翌年4月上旬菌丝全部走满土层,此时气温稳定在10℃以上,树叶已经长出,注意天气预报,选择在无寒流的晴天中午用喷带喷水1次或随过道灌水1次,促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经过7 d左右,待发现土层中有豆粒大小的菌蕾时,要每天用喷带喷水1次,加强管理。按豫东气候情况,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采摘第1潮菇。

6 采收

大球盖菇要求在菌盖外1层菌膜刚破裂、菌盖内卷不开伞时及时采摘。采菇时,用手指捏住菌脚轻轻旋转采下,除去菌柄基部的泥土即可上市,也可腌制盐渍菇或加工干菇。由于大球盖菇生长较快,要求每天早上和下午各采摘1次。出菇期间要求每天在采摘间隙或晚上用喷带管喷水1次。1潮菇一般出菇15 d左右,1潮菇结束经5 d左右开始出第2潮菇,可连续采摘3~4潮菇。

7 效益

一般情况下,采摘结束后,每公顷可生产鲜菇3×104kg,按市场批发价5元·kg-1计算,每公顷总收入15万元,每公顷原料、菌种、用工等总投资为6万元,每公顷纯利润为9万元,如果不考虑原料和用工,则效益更为可观。

8 结论

在豫东地区利用大量的泡桐林地和杨树林地,发展大球盖菇生产操作简便,效益可观。既解决了每年麦收后大量秸秆焚烧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又发展了林下经济,为农民增收找到一条其实可行的途径;同时生产大球盖菇后的下脚料又培肥了地力,促进了林木生长,使农业生态形成了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盖菇麦秸大球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桑枝秸秆培养大球盖菇栽培种配方的筛选
数理:大球和小球
踩麦秸
麦秸
温暖的麦秸垛
慈溪林下大球盖菇试种成功
有多少盏灯
开怀大猜
大球盖菇无公害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