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的护理管理

2012-01-24王慧娟吕英英张永芳张亚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2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输液护士

王慧娟 吕英英 张永芳 张亚静

药物应用的安全性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它是救治患者的重要手段。而神经内科用药种类更多,安全用药与护士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临床中虽然药物种类的选择由医生负责,但是药物应用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时间、剂量、配伍禁忌与不良反应的观察均是由护士进行,护士既是各种药物的实施者,又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她们参与患者用药的全过程。因此,护士是联系患者、医师和药师的重要枢纽。我国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而神经内科又以老年患者居多,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是关系到个人、家庭、医院安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找出影响我院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用药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神经内科老年患者136例,其中男70例,女66例,年龄60~97岁,平均年龄76.4岁。住院时间2~30 d,平均15.4 d。

1.2方法 从患者和医护人员两方面,评估影响神经内科患者用药的不安全因素。

1.2.1患者因素

1.2.1.1神经内科患者常伴有机体机能不同程度的下降,表现为听力、感觉、运动、理解等能力下降,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副性情绪,影响沟通质量。

1.2.1.2我院患者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欠佳,加之子孙多进城务工,患者怕麻烦子女多在家一拖再拖,首次住院时病情已较重。

1.2.1.3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系统疾病,多器官脏器功能减退,住院期间长时间服用三种以上的药物,最多的近十种,药物协同作用影响较大。

1.2.1.4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如酗酒、吸烟、暴饮暴食等,如吸烟者尼古丁可影响肝脏微粒体酶系活性改变,使茶碱类药物作用加强。

1.2.2医护人员因素

1.2.2.1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 神经内科患者发病季节性明显,在12月份住院高峰期床位使用率达182%,致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忙于基础的治疗护理操作,巡视不够,甚至有家属代为更换液体的现象,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1.2.2.2库存药品管理欠规范 治疗室为原来33张床位设计配置,在患者加床的情况下,使用面积相对过小,备用口服药、注射用药均放置同一抽屉内。

1.2.2.3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偏低 据我院护理部统计的一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显示:其中由从业5年以下的护理工作者用药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占统计总数的85%,而我科14名护理人员从业5年以下者共9人。

1.2.2.4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虽然依法执业、依法管理大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操作中未完全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流程进行,存在简化操作步骤,省略流程的现象。

2 导致后果

2.1静脉用药

2.1.1输液外渗 为输液过程中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致局部肿胀、疼痛,同时化疗药物、髙渗性药物可致皮下组织坏死。

2.1.2配伍禁忌 多种药物联合输注时如青霉素与氨茶碱、氧氟沙星、葡萄糖酸钙等存在配伍禁忌,联合输注时,瓶与瓶之间未用生理盐水冲管或间隔开输注。

2.1.3配置剂量不准,导致配置剂量过大或过小 如甘露醇 100 ml、125 ml、150 ml。

2.1.4滴速不准确 未能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药物性质调整滴速,护理文书记录滴速与实际不符。

2.1.5静脉炎 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输液治疗的效果。是由于血管内长期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或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而引起的化学性或机械性炎症,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2.1.6用错药 用药过程中查对不严格,相邻病床患者药物用错,虽两者药物相同未造成严重后果,却引起家人严重不满,降低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

2.1.7输液卡执行不到位 为患者更换液体后输液卡未签名,家属就认为未用此药而引起纠纷。

2.1.8用法错误 阿托品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混用。

2.2口服用药

2.2.1吃错药 患者口服药经药房发出时为每种药物一个独立包装袋,护士原封不动发给患者,一患者一次一包误服。

2.2.2未按时间用药 如硝苯地平缓释片需q12 h用药与bid的药物同服,需q8 h用药的与tid的同服,不能很好的达到药物的疗效。

2.2.3药物不良反应 如心痛定服用后致血压下降过快,加重缺血,引起大脑灌注不足;尼莫地平的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反应,肝功能损害者慎用。

3 护理安全管理

3.1护士长要加强科内护理风险的监控。“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共识,护士长在工作计划的前提下,主要抓重要时段、重点人群的重点监督检查,做好危重患者、心理疾患患者、无陪护患者的交流沟通与巡视,不定时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学习,查找漏洞,提出防范措施。

3.2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增加新药学习制度,科室每使用一种新药时,晨会时由首次使用此药的医师根据药物手册和药物使用说明书简要介绍该药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并记录在登记本上。用药过程中按要求每30分钟巡视一次,对输注化疗药、血管活性药、高危药的患者床头交接班。严格执行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查对制度,不能用床号和姓氏代替全名,嘱患者及家属不能自行去掉腕带、床头卡等患者标示,不能私自调换床位。

3.3药品分类存放,标示明显。在治疗室原有空间的基础上增加立体空间的使用,增设吊柜,口服用药和注射用药分类存放;高危药品如10%氯化钾、10%氯化钠专柜保存;精神类药品加锁保存;抢救车实行封存式管理,缩短交接时间。

3.4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责任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与患者交谈,讲解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及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对老年患者要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其正确认知病情,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1]。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5重视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 在护理部新护士两年培训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各级护士职责、工作年限和职称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学习计划,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加强业务训练,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水平:穿刺时选择粗大、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尽量避开下肢静脉。拔针后立即沿血管方向纵向按压,按压时间大于3 min。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早期发现静脉炎症状并及时处理。教会患者全面了解输液外渗的危害和防止针头移位的措施,以及发生渗漏的处理措施。血管条件好的患者尽量留置静脉针,避免了反复穿刺的痛苦,节约了护理人力成本,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加强实习护士的管理,做到放手不放眼。

3.6口服药在药房做不到单剂量摆药的情况下,协调科主任、医师,一次取药只取一天,由治疗班护士负责分发,特殊患者如老年痴呆患者、昏迷患者协助其服用后方可离开。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不良反应,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反馈给医师。

4 小结

本文通过对136例老年神经内科患者的用药观察与护理,我们体会到随着生物-心理-社会护理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专科护理的基础上,还应该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如药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正确实施。护士长作为科室的护理管理者、代表者、监督者、教育者[2],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的前提下,加强环节质量的监管,重视对科内护士的继续教育,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措施。

[1]刘士侠,蒋玲,王桂英,等.老年病人常见的认知误区及心理疏导.淮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117.

[2]李继平.护理管理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11.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输液护士
最美护士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