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疗法结合艾灸治疗膝关节膑下脂肪垫损伤临床80例分析

2012-01-24赵剑峰李瑞龙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7期
关键词:膝眼膝部医者

赵剑峰 李瑞龙

膝关节膑下脂肪垫损伤是运动性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于经常爬山、下蹲、步行等膝关节运动较多的人群。笔者在最近10年的工作中,对于该病患者,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推拿手法,并配以艾灸疗法,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0例病例,男27例,女53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5岁,其中单侧发病75例,双侧发病5例,发病最短3个月,最长4年。

1.2 治疗 治则:通络化淤,理筋止痛;手法:推、摩、揉、点、运动手法等;取穴: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委中、压痛点等。

1.2.1 推磨拨理膝周法 患者仰卧,医者站于患侧,一腿撑地,另腿屈膝至于患肢膝腘窝下部,使其微屈30°左右,医者双手掌上行推、揉摩膝关节两侧,以温热维度,反复多次。医者双手拇指并拢,用拇指端由后向前拨膝关节外侧副韧带附着点至膝眼一线及内侧副韧带附着区域至内测膝眼一线,重点为膝关节前部近膝眼部,操作时如有局部条索样跳动感,可加以重点施术。即止,单手同侧拇指理上述部位[1]。

1.2.2 滑压膝周拉膑法 接上法,双手拇指由内外膝眼处向上,滑压至两侧髌骨上角,双手握拿膝关节,配合膝关节屈伸运动,双拇指上下滑压两侧膝眼,双手拇指点揉内外侧膝眼股四头肌腱、鹤顶,以掌根、小鱼际、拇指端及其他四指协同发力,将髌骨向上、下、内、外方向进行推拉,酸胀感或牵拉感以患者承受为度[2]。

1.2.3 摇抖屈伸理膝法 医者将患者脚踝夹于腋下,并保持患膝屈曲30°,双手拇指在上,四指在下环拿膝关节,夹住脚踝的上臂与双手协同用力,使患肢在向下牵引的状态下仍保持屈曲状,此时,双手将患膝左右快速摇动,3~4个来回为一组,3~4组后放松牵引,将膝关节有节奏的向下钝压,力量不宜过大,且抬手要比下手快,此时多可文集膝关节有‘咔嗒’响声[3]。

1.2.4 点揉牵拉梳膝法 患者俯卧,医者屈其患膝,单或双拇指大力点揉委中,拿揉小腿后肌群;患者仰卧,医者两手拇食二指共点患侧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酸胀感以患者承受为度。压放气冲,患侧屈膝屈髋,将患肢伸直进行,牵抖,搓膝关节,继而结束[4]。

1.2.5 艾灸疗法 取艾条灸内外侧膝眼,髌腱处,及内外侧副韧带附着处及委中穴个上述部位每次共计施灸30 min[5]。

1.3 诊断依据 (1)有外伤、劳损或膝部受凉病史。(2)常见于运动员及膝关节运动较多者,其中以女性为多。(3)膝关节疼痛,下楼梯为甚,膝过伸位疼痛加重,髌下脂肪垫压痛明显,膝过伸试验阳性,髌腱松弛压痛试验阳性。(4)X线摄片:膝侧位片,可见脂肪垫支架的纹理增粗,少数可见脂肪垫钙化阴影。

1.4 排除标准 髌骨软化症、膝部滑膜炎、髌韧带损伤等其他膝关节病变及瘢痕体质,高度精神紧张的严重的高血压病、心脏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膝关节局部红肿、灼热、皮肤感染或深部脓肿者,全身发热者等。

1.5 疗效标准及结果 (1)治愈:膝关节无肿痛,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膝过伸试验阴性。(2)好转:膝部肿痛减轻,下楼梯仍有轻微疼痛,膝过伸试验阳性。(3)未愈:症状未改善,X线摄片可见脂肪垫钙化阴影[6]。

2 结果

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中所有患者均有效,其中治愈69例,占比86%,显效11例,占比14%。

3 讨论

膑下脂肪垫损伤又称为膑下脂肪垫劳损,多发于35岁以上的人群,膝部脂肪垫位于股骨髁下部、胫骨髁前上缘和髌韧带之间。脂肪垫有脂肪组织构成,它被关节囊的纤维层与滑膜层分别覆被,呈一钝性的三角形结构。脂肪垫的中央较厚,向两边展开,并逐渐变薄,两侧缘超出髌骨之外约1 cm。脂肪垫处的滑膜有一些翼状突起,其中的髌滑膜壁把脂肪垫固定于股骨。脂肪垫上面凹与半月板相连,下面平坦附着于胫骨,有一部分半月板前角盖住。脂肪垫有充填间隙、润滑关节、加强膝关节稳定的作用。膝关节伸直时,髌骨和脂肪垫一起被股四头肌拉向上方。以避免脂肪垫被嵌夹在股、胫关节面之间,并可防止其摩擦与刺激。经常步行、爬山等膝关节活动频繁负担过重的人,或膝部受到扭、挫、碰伤,使脂肪垫产生创伤型炎症,久而久之,出现脂肪纤维增多、脂肪变性等慢性创伤性炎症变化,使脂肪垫减少摩擦作用的功能下降,甚至与局部形成粘连,使膝关节活动受限。强行活动时,会加重膝关节的创伤型炎症,形成恶性循环。正常膝关节在运动时,由于脂肪垫的前部附着于髌骨和髌韧带的后方,脂肪垫可随髌骨和股骨的运动而向上运动,这样就避免了在膝关节伸屈时把脂肪垫挤入关节腔的可能。但当脂肪垫肥大,股四头肌力量减弱或在膝关节过伸时,都可能因脂肪垫的体积增大和向上移动发生障碍,脂肪垫被挤压在膝关节之间。急慢性的机械刺激,使脂肪垫发生了无菌型炎症,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通过祖国医学传统推拿手法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且无副作用的特点,采用常规手法施术于膝部,可明显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及细胞内代谢,从而改善局部营养状态,为组织修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部分刺激类手法,可梳理局部关节囊以消除粘连,而达到恢复关节分泌的作用,活动类手法可调整关节内软骨的位置,以达到平衡关节,恢复生物力线的作用。在加以艾灸疗法,以透热深入关节内部,使其循环通畅,而达到彻底恢复的目的。

另外,笔者在实践中还发现,本病虽治疗效果佳,但复发率较高,故应嘱患者治愈后注意膝部休息及保暖,至少1年内不得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大量运动;如需运动,可选择动作舒缓且运动量可控的项目,如太极拳等。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推拿疗法结合艾灸疗法治疗膝关节膑下脂肪垫损伤,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降低了医疗费用,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利于推广的特点,是保守疗法中实用有效的方法。

[1] 柳登顺,张剑赤.实用颈腰肢痛治疗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29-333.

[2] 陈景藻.现代物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7.

[4] 王云凯.中华推拿大成[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41.

[5] 韦贵康.中医伤筋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5.

[6] 叶伟胜,万瑜.骨科疾病的矫形按摩[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265.

猜你喜欢

膝眼膝部医者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初级篇)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艾灸补阳气
膝关节疼痛按这三个穴位
按三个穴位缓解膝关节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