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陪护人员进行鼻饲护理指导的体会
2012-01-23杨忠琴陈惠琴蒋爱华朱洪燕
杨忠琴,陈惠琴,蒋爱华,朱洪燕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湖州 313000)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45%[1],为吞咽障碍患者长期留置鼻饲管补充营养和水分对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2]。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由陪护人员行鼻饲护理,鼻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3],长期鼻饲患者口腔感染发生率38%、吸入性肺炎发生率32%。为提高家庭陪护人员的鼻饲护理水平,降低鼻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本院老年内科对出院后需长期鼻饲患者的陪护人员进行鼻饲护理指导,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陪护人员16人,男2人,女14人;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7.9岁;患者配偶4人,患者子女2人,聘用护工(长期)10人;文化程度:文盲1人,小学12人,初中3人。16例患者均为脑卒中后不可逆性吞咽障碍;男11例,女5例;年龄55~89岁,平均年龄70.4岁;卧床6月~5年,留置鼻饲管2月~5年,其中初次治疗带管14例,带管返院治疗2例。
1.2 方法
1.2.1 基线调查 采用自制问卷了解陪护人员对鼻饲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参照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质量管理标准[4],对陪护人员的鼻饲方法和口腔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评估。
1.2.2 制定指导内容 理论知识:鼻饲营养液的配制方法;营养液保存方法;鼻饲并发症紧急处理措施;鼻饲注意事项,包括鼻饲液温度、浓度及鼻饲体位、间隔时间,鼻饲前证实胃管在胃内方法,鼻饲后温开水冲管目的,鼻饲后30min内避免搬动、吸痰、翻身拍背,适量增加膳食中纤维素成分以防便秘。护理操作技能:包括鼻饲方法、口腔护理等。
1.2.3 指导方法 将鼻饲护理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制作成宣传手册发给陪护人员,鼓励陪护人员提出问题并解答;选择3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8年以上、中级职称、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好的护理人员担任教员,在患者出院当天针对陪护人员接受能力进行个别理论知识辅导和操作技能指导1次,时间60min;在患者出院第2周、4周、7周分别上门家庭随访,对陪护人员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操作技能实施情况进行评估,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指导。
1.2.4 评价方法 自行设计陪护人员鼻饲相关知识及技能评价表,内容包括营养液配制、营养液保存、并发症应急处理、鼻饲时注意事项。4项内容共20题,每题5分(4~5分为了解、2~3分部分了解、0~1分不了解);操作技能包括鼻饲方法、口腔护理,每项100分(≥85分操作规范、<85分操作不规范)。分别在指导前及出院后随访时对陪护人员进行测评。
2 结 果
本组患者出院后随访2月,营养状况好,无并发症发生。指导前后陪护人员鼻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操作技能规范情况见表2。
表1 16名陪护人员鼻饲相关知识指导前后掌握情况(例,%)
表2 16名陪护人员指导前后规范操作情况(例,%)
3 体 会
3.1 对长期鼻饲患者陪护人员进行鼻饲指导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吞咽障碍患者居家鼻饲护理重点是对陪护者进行鼻饲理论宣教及操作指导[5]。经调查,陪护人员对鼻饲护理知识了解甚少,对并发症预防更是一无所知,部分陪护人员不能规范进行鼻饲操作及口腔护理,很容易导致鼻饲相关并发症。护理人员对陪护人员进行鼻饲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指导后,使其逐步掌握鼻饲相关知识,了解如何预防鼻饲并发症[6],从而使居家鼻饲患者感染率下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返院率且后期康复得到有效保障。本组资料显示,16名陪护人员经鼻饲指导后鼻饲相关知识及技能均有提高,随访2月患者未发生并发症。
3.2 有计划指导能提高教育效果 为提高教育效果,教育前宜对陪护人员进行基线调查[7],以制定针对性教育方案;进行知识教育及操作技能指导时,根据陪护人员具体情况选用指导方法,充分调动陪护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目的地组织案例分析,使陪护人员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育效果。
[1]张臻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1(1):869-871.
[2]郭秀婷,赵元琛,胡立丹,等.穴位按摩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6):524.
[3]邱秀兰.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鼻饲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0):1187-1188.
[4]王秀芳.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质量管理标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76-177.
[5]沈轶群,施小英.吞咽障碍患者实施鼻饲的家庭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8,7(7):547-548.
[6]张瞿璐,吕健,戴芳德.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64-165.
[7]吴娇臻,单霞霞,李洁,等.对养老院护工进行压疮护理培训的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1,10(6):54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