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引力究竟是摩擦力还是弹力

2012-01-23田均光

物理通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驱动轮牵引力弹力

田均光

(任丘市第四中学 河北 沧州 062550)

摩托车、汽车、火车,这些都是自身能产生加速动力的物体(其实还应包括人和各种动物),在物理中,它们的加速动力又被称为牵引力.下面以汽车为例分析,牵引力究竟是摩擦力还是弹力.

在文献[1]中,将汽车驱动轮所受地面的静摩擦力作为汽车加速时的牵引力,为了解决静摩擦力不做功的矛盾,该文献将其解释为静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为零.文献[2]将静摩擦力不做功解释为,静摩擦力有两个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瞬时功率,由于瞬时功率的代数和为零,所以,静摩擦力不做功.其实,这些文献中的解释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都忽略了代数和为零和不做功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代数和为零是同时做了正功和负功,不做功是正功和负功都为零.从运动学的角度看,在两个参考系中,一个力同时做正功和负功是可能的,但在一个参考系中,一个力同时做正功和负功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将静摩擦力作为牵引力仅仅是满足了静摩擦力是个外力,它无法解释静摩擦力不做功的矛盾.由此可见,将静摩擦力作为汽车的牵引力是不对的.为了回避静摩擦力不做功的矛盾,文献[3]又将机器产生的驱动力矩的力作为汽车的牵引力,由于它无法解释内力不能改变质心的运动状态,所以,其中的矛盾也是不言而喻的.若换一种思路分析,不但解决了矛盾,还会使问题变得更为简单.

像汽车这种自身能产生动力的物体运动时,将旋转的车轮(此处的车轮系指驱动轮且不滑动,下同)和车身归于一个整体,是不妥当的,也是和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车身是平动,车轮是转动,且轮上和地面相接触的一点始终是静止的,两者的运动状态完全不同.这时,我们若把车轮看作是和车身有一定相互作用的另外一个物体,不但牵引力会立即呈现出来,而且前述的两个矛盾也不复存在了.将车轮看作刚体如图1,f是车轮受地面的静摩擦力,F是车轮推车轴的力(弹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f不做功,只起到约束的作用,实际上是个约束力;F对汽车做正功,是汽车的牵引力,同时它是个弹力.这样,做功的问题解决了,外力的问题也解决了.气缸内燃烧燃料放出内能,通过传动装置产生驱动力矩使车轮转动,车轮的转动又产生一个方向向前的推动车轴的力——汽车所需的牵引力,推动汽车前进.即汽车是靠车轮推动前进(弹力作为牵引力),而不是靠地面推动前进(摩擦力作为牵引力).当然,静摩擦力f的存在是产生牵引力F的前提,若没有静摩擦力f的约束作用,则牵引力F是不可能产生的.例如,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启动汽车时,车轮会打滑空转而无静摩擦力,也就不会产生推动汽车的牵引力.

图1 车轮受力分析

车轮与地面的关系,可有两种理解:一是,将地面与车轮均视为刚体,则静摩擦力是真正的不做功,汽车与地面之间无任何能量交换;二是,若地面和车轮在相互作用时都有微小的弹性形变,则双方形变的部分均会产生一个微小的位移,互相对对方做正功,导致地面和车轮同时发热,这就是摩擦生热而损失的能量.一些重型货车在行驶中不断地往轮胎上浇水,就是为了防止这种由于摩擦生热而导致轮胎的升温而爆胎.笔者自制了一个由小叶轮和有立桩的桩式轨道组成模型,很好地演示了这种形变.如图2,当叶轮在桩式轨道上滚动时,叶轮的叶片正好卡在相对应的立桩上.叶轮和桩式轨道都是由学生用塑料垫板裁剪而成,比较柔软,易变形,效果明显.当用手旋转叶轮的转轴让叶轮在桩式轨道上滚动时,叶轮和桩式轨道都发生了如图2所示的形变,表明两者相互做了正功.叶轮和轨道越柔软,二者的形变越大,由此引起的能量损失也就越大.车轮在地面上滚动时与此类似,车轮可视为由无数个叶片组成,地面亦可分成无数个微小的弹性部分,两者的形变导致相互做了正功,引起摩擦生热.

图2 叶轮在桩式轨道上滚动

综上所述,汽车的驱动轮所受地面的静摩擦力,若从刚体方面来理解,则它不做功;若认为地面会产生微小的形变,则它只会引起摩擦生热而消耗汽车的能量.所以,汽车的驱动轮所受地面的静摩擦力f并不是汽车的牵引力,而驱动轮施加在车轴上的、方向向前的推力F才是汽车前进时的牵引力.

用上面的观点来分析一下人走路时的情况.文献[4]是这样解释的:“你走路时,你的脚给地面往后的力,于是脚就获得了一个地面给你的大小相等的、向前的力,使你往前走.”此种解释不但不对,而且对脚所受地面静摩擦力的方向也没搞清.笔者曾经制做了一个摩擦力方向演示板[5],由此实验得知,当后脚蹬地,前脚刚落地时,后脚受的摩擦力方向向前,前脚受的摩擦力方向向后.当后脚抬起后,前脚受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此时前脚只是起支撑作用,并没有用力向后蹬地,人体(或质心)由于具有惯性而向前移动,当后脚落地时完成了一步.由此可知,人向前走,是由人腿的内力(牵引力)和惯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由静摩擦力引起的,静摩擦力只起到约束的作用.亦即人是靠脚腿和惯性走路,而不是靠地面的推动而前进.

各种运动机械,以及在地面上奔跑的各种动物,这些物体在地面上运动时,利用本文的观点均可作出类似的分析,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参考文献

1 扬子江.汽车的牵引力与功率.物理教学,2002(8):15~16

2 梁昆淼.汽车牵引力的功.物理教学,1980(2):18

3 李克柏,李伯生.物理教材选论(中学部分).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0

4 吴祖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 田均光,摩擦力的方向演示板.物理通报,2006(11):57~58

猜你喜欢

驱动轮牵引力弹力
基于正交试验的整车驱动轮滚动阻力因素分析
电驱动轮轮毂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HXN5型机车牵引力受限的分析与整治
一种新型掘进机行走驱动轮设计方案
移动平台及包含移动平台的行李箱
创新思维竞赛(4)
电动汽车加速方案的比较研究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牵引力
弹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