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几种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

2012-01-23李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受术者节育器宫腔

李英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广东深圳 518115)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经生育的育龄妇女应进行有效避孕。本文将结合我中心近几年的术后随访观察,分析不同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中心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接受宫内置器术的育龄妇女562人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对象年龄在27~43岁,平均年龄36.7岁。关于生育史,已生育过1胎的387例,生育过两胎的175例。观察对象的整体状况良好,月经正常。

1.2 术前检查

施行宫内置器术前的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检验、尿常规检验、白带常规检验,以确保观察对象无急性炎症。然后还要进行盆腔B超检验、尿HCG检验,并检查子宫大小、位置和附件,确认观察对象未妊娠、生殖器官未有病变、子宫形态正常。若有其他全身疾病比较严重的患者也不能接受宫内置器术。

1.3 手术时间

宫内置器术施行的时间分为以下几类:(1)正常未妊娠受术者,应在月经结束3~5d、未有性生活的情况下放环。(2)对于顺产受术者,应在产后42d,恶露排净、子宫恢复后放环。(3)对于剖宫产受术者可在手术同时或手术满半年后、确认未有早孕的情况下放环。(4)对于施行人工流产、钳刮术受术者,可在术后立即放环,或待月经恢复正常后放环。

1.4 放置方法

我中心常规选择的宫内节育器包括:TCu220C IUD、吉尼IUD、MLCu375 IUD、Cu300 IUD和γIUD。放置前先对育龄妇女的外阴清洁,并进行阴道部常规消毒,铺巾。然后使用窥阴器将阴道打开,暴露出宫颈,对宫颈消毒,采用宫颈钳夹紧宫颈前唇,固定好后用探针探测宫颈深度。此时医生应用宫颈扩张器缓慢将宫颈口扩张到6号,依宫颈深度和倾斜程度选择在合适的角度准确放置IUD于宫腔,并且必须确保IUD的上缘要抵达宫腔的底部,在距离宫颈口2cm处剪断尾丝。医护应认真观察患者反应,确认安全后将器具取出。本组562例观察对象中,152例选择TCu220C IUD,136例选择吉尼IUD,113例选择MLCu375 IUD,95例选择Cu300 IUD,其66余例选择γIUD。

1.5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以使用不同宫内节育器为依据,划分为5个小组,即TCu220C组、吉尼组、MLCu375组、Cu300组和γ组。各个小组在观察对象年龄、怀孕史、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每个小组的随访时间为术后第1、3、6、12个月。随访围绕观察对象的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血尿蛋白常规和B超检查情况,了解IUD放置是否成功,有无脱落、妊娠、月经变化、疼痛等现象,然后将各小组回访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

2 结果

所有观察对象均按计划时间实施随访,随访率100%。5组观察对象的随访结果见表1。

表1 5个小组的随访结果(%)

通过比较看出,吉尼组的脱落率最低,为0%,γ组脱落率最高,Cu300组次之。但带器妊娠率TCu220C组最低,Cu300组最高;TCu220C组和吉尼组的续用率都较高,均超过90%,Cu300组续用率最低。

5组观察对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月经变化、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和腰部疼痛、白带增多的反应。吉尼组的月经量改变最为显著,出现月经量增多的现象,在疼痛方面各组差异不明显。

3 结语

宫内节育器是避孕的主要措施之一。宫内置器术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除IUD脱落、带器妊娠等问题外,月经量变化、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增加、下腹和腰部疼痛都是经常出现的不良反应。IUD通过在妇女宫腔内持续释放生物活性铜离子,对精子和受精卵产生杀伤力,以达到良好的避孕效果。但避孕效果和所含铜子的表面积成正比,随着表面积的增大副作用会增大。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宫腔和IUD的匹配程度有直接的关联,如IUD的形状、大小、硬度等。

不同类型IUD具有各自的特点,医务工作者根据受术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IUD,以提高受术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1] 曹变梅,奚廷斐.不同含铜宫内节育器在模拟宫腔液中的铜离子释放研究[J].中国药事,2012(1).

[2] 莫永宁,蒋军松.3种不同的宫内节育器使用1年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华夏医学,2011(2).

猜你喜欢

受术者节育器宫腔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静脉麻醉下无痛人流术受术者心理护理的效果
美容整形受术者心理护理研究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预见性心理干预在绝经期取出宫内节育器中的临床应用
宫内节育器异位、嵌顿的因素探讨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预防宫腔粘连155例
麻醉镇痛人工流产术后意识恢复与人身安全关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