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骶管阻滞麻醉复合丙泊酚、氯胺硐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

2012-01-23吴凤琴朱华忠魏俊生鲍翠萍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骶管下腹部丙泊酚

吴凤琴 朱华忠 魏俊生 鲍翠萍

(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安徽池州 2471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小儿下腹部手术40例,年龄1~7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骶管阻滞麻醉复合丙泊酚,氯胺硐麻醉组(SBM,n=20)和单纯氯胺硐,丙泊酚麻醉组(B M组,n=20)2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在做手术前需要禁食6 h,禁饮4h,手术之前30min常规肌注阿托品0.02~0.025mg/kg鲁米那2~3mg/kg,患儿入室后肌注氯胺硐5mg/kg,面罩吸氧,开放静脉,监测RR、HR、MAP。SBM组小儿首先经静脉注入丙泊酚1mg/kg负荷量,然后以0.5mg/kg.h静脉泵注维持;取左侧卧位进行骶管穿刺成功后,注入0.2%罗哌卡因1mL/kg,夹皮测痛无反应时即可行手术;2组均根据小儿循环情况、面部表情、体动情况来决定氯胺硐的追加量。

1.3 观察指标

记录入手术室后,手术开始后15、30min以及术毕的MAP、HR、RR、SPO2的变化和术中氯胺硐的用量,术后清醒时间及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本研究显示氯胺硐丙泊酚麻醉组(BM组)麻醉过程中,MAP(P<0.01)、HR(P<0.01)、RR(P<0.05)显著升高增快,而骶管阻滞麻醉复合氯胺硐丙泊酚组(SBM)麻醉过程中,MAP、HR和RR无明显变化,见表1,与BM组比较,SBM组的氯胺硐用量少(P<0.01)术后清醒快(P<0.01),躁动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见表2。

表1 2组患儿麻醉前后呼吸循环变化(±s)

表1 2组患儿麻醉前后呼吸循环变化(±s)

注:与同组麻醉前比较,☆P<0.01;△P<0.05

组别 例数 指标 麻醉前 麻醉后15min 手术后30min 术毕SBM组 20 MAP 62.7±16.1 75.2±18.9 68.8±18.5 2.72 HR 100.3±23.1 112.4±26.7 113.2±29.1 2.96 SPO2 98.51±0.71 98.21±0.79 99.08±1.34 R 22.5±2.7 23.4±2.7 22.8±2.6 BM组 20 MAP 61.8±14.1 (80.8±19.4)☆ 78.5±20.6 8.74 HR 118.3±21.2 (137±32.4)☆ (134±31.2)☆ 7.81 SPO2 98.45±0.74 98.57±0.72 98.90±1.00 R 22.3±2.1 (25.7±2.3)△ (25.2±2.2)△ 4.34

表2 2组患儿氯胺硐用量,术后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小儿麻醉在手术时相对成人比较难,一般成人麻醉只需要骶管穿刺相就很容易马上进入麻醉状态,而小儿的麻醉需要费一定的功夫,骶管穿刺之前需要先注射氯胺硐,是因为小儿的皮肤比大人要薄,体表标记与大人相比要相对清楚。小儿骶管长度短,容积小,生理弯曲不明显,从骶管给药易向胸部扩散:从SBM组看0.2%罗哌1mg/kg的药量完全能满足下腹部手术的需要。

[1] 李红喜.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30.

[2] 李勇,寇广海.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1.

猜你喜欢

骶管下腹部丙泊酚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盆腔炎外敷小偏方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应用分析
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在小儿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