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及心理反应的调查
2012-01-23侯新华王兰王丽霞
侯新华 王兰 王丽霞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液中断,引起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坏死。AMI是冠心病的最严重类型,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国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1],特别是在发病后24 h内,死亡率为最高,约有1/3~1/2的AMI患者在住院前死亡。WHO资料显示,全球冠心病患者已达到1.6亿,其发病的死亡率在逐年增加,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一种心身疾病[2]。AMI起病急,急性期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在面对应激时患者极易出现一系列心理反应。AMI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应对过程与疾病的预后及远期生活质量密切相关[3~5]。本文旨在探讨心肌梗死先兆症状的发生规律及预防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2010年在本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心肌梗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典型临床表现和症状;(2)特征性心电图;(3)血清酶学改变。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27~87岁。前壁AMI 21例,前间壁AMI 20例,下壁AMI 17例,后壁AMI 2例。
1.2 方法 采取自编量表,采用问卷(包括与患者交谈)和查病历资料的形式进行。问卷或交谈内容是:发病前你有什么不适或症状?发病时的心理反应?
2 结果
2.1 心肌梗死先兆症状调查其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季节、心理反应。结果显示:冬季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高发季节,有显著的季节规律性,与其它季节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发病性别上,以男性为多见,这与饮食结构(如饮酒)有一定的关系,男女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情绪变化也是发病的诱因;在心肌梗死发生后心理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本组 60例,其中男 46例,占 76.9%,女 14例,占23.3%;发生在冬季26例,占41.6%,春季17例,占28.3%,夏季7例,占11.6%,秋季10例,占16.6%;有心理反应的52例,其中紧张者17例,占28.3%,烦躁者12例,占20%,焦虑者23例,占38.3%。
2.2 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所表现出的类型及症状特征 急性心肌梗死先兆症状除有个别呈典型的突发性的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心前区疼痛、胸背痛、颈痛牙痛甚至表现为指尖痛等等症状,其余大多数为不典型的胸痛或无痛性AMI,无痛性AMI是以其它系统的症状表现出来,如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咳嗽、头晕、烦躁、精疲力乏以及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感冒、心律失常等等。
本组60例,有痛性先兆症状者34例,其中胸前痛23例,占38.3%,颈痛2例,占3.33%,肩背痛4例,占6.66%,胃痛3例,占5%,牙痛1例,占1.6%,指尖痛1例,占1.6%;有无痛性症状者 26例,其中胸闷心前区不适者 19例,占31.66%,胃肠不适者6例,占10%,感冒者1例,占1.66%。2.3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于男性,年龄大于40岁,从交流中得知与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抽烟、饮酒和情绪因素有关。笔者还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基础疾病、工作过度劳累等有关,其中发病前约60%的为有痛性的先兆症状和约40%的为无痛性的先兆症状,由于患者对该病的有关知识并不了解,从而忽视了出现某些症状是预警信号,而延误了时机,如像感冒、胃痛以及把背痛和背肿当作胆囊炎、胆结石或胰腺炎看待等;有一部分患者病前了解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疾病,当有症状发生时,能及时服用基础药后即可到医院进行抢救,但也表现出了许多的担忧;有一部分患者发病好转后说发生剧烈疼痛时,非常恐惧和惧怕,联想到了不同的结果,由于紧张心理起了变化,加重了病情;有的患者被抢救过来后,会不自主的流泪,什么也不做或没有要求,这也是一种因受到突如其来的疾病刺激而发生的心理变化;还有一种情况是患者入院治疗中,医务人员的紧张气氛,比如给患者吸氧、24 h的心电监护要连接线、输液等不间断的医疗行为,加重了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负担,出现焦虑、担忧愈后;但也有患者发病后病情得到控制或稳定后会表现得非常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
3 讨论
心肌梗死先兆的早期预防及健康宣教非常重要。
3.1 发病前的不适和症状 发病前由于对心肌梗死的症状和表现不够了解或症状不典型,延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因此,作为医院或社区医务工作者有责任或有义务在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社会人群中间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健康知识的宣教和指导,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个自我预防的时机。
3.2 医疗急诊机构的忽视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感到不适时来院就诊时,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最佳的抢救时机,原因之一是由于医生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心电图;其二是凭医生的感觉而被诊断为其他疾病延误了抢救时间。这是因为医务工作者缺乏知识和诊断程序,值得医务工作者思考。
3.3 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反应 发病初期,不了解疾病信息概念的患者因判断错误而无心理反应,影响或延误将发病信息在第一时间向家人传递;另一种情况是熟悉疾病信息时,首先表现出极度的紧张和恐惧,更加重了病情;还有一种情况是确诊后的患者,在了解心肌梗死的疾病机理或症状表现以及愈后结果时,患者会表现出许多担忧,能否好转或好转后是否会复发等等。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发病时的心理反应程度,给予有效的干预,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利于治疗心肌梗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R].2008-04-11.
[2]臧明霞,周杰.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卫生,2005,6(13):97 -98.
[3]高佳芹,顾青枝,张宏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征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232 -233.
[4]Hanssen TA,Nonrdrehaug JE,Eide GE,et al.Anxiety ang depfression arterae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 18month follow-up study with repeated measures and comparison with a reference population[J].Eur J Camfrdiovasc Prev Rehahil,2009,16(6):651 - 659.
[5]Huffman JC,Smith FA,Blais MA,et al.Amxiety,independ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is associated with inhospital cardiac complication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Psychosomat Res,2008,65(6):557-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