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治疗不孕症45首方剂用药分析*
2012-01-23侯丽辉张春兰吴效科
董 蕊,侯丽辉,张春兰,吴效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哈尔滨 150040)
1 研究对象
以清代妇科著作作为切入点,全面搜集清代有关不孕症的典籍文献,并筛选出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著作7部,包括傅山著《傅青主女科》[1]、萧埙著《女科经纶》[2]、吴谦等著《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3]、沈金鳌著《妇科玉尺》[4]、吴道源著《女科切要》[5]、陈修园著《女科要旨》[6]、沈又彭著《沈氏女科辑要》[7],检索以上7部著作治疗不孕症的相关方剂,即在“求嗣”、“种子”、“嗣育”、“求子”等章节,涉及到的所有治疗女子不孕的内治方剂以及在其他章节中涉及到“无子”、“断绪”、“全不产”、“不孕”、“绝产”、“绝子”等方剂。
2 分析方法
笔者用SPSS17.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对每1种药物的出现频次、频率、类别等进行分析,及对频次较高的前12位(21味)药物进行聚类分析。
3 纳入与排除标准
3.1 纳入标准
以上7部著作中凡属于不孕症内治范畴的方剂。
3.2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2)无方名的方剂;(3)单味药方。
4 数据的规范化
依据以上纳入和排除标准,统计方剂共45首,并对方剂记录以下信息:方名、文献出处、剂型、药物组成共4项。将各项指标进行规范化,包括规范著作名称、杜绝异名同书的现象;规范方剂名称,以方剂习惯用名为标准,同时参考《中医方剂大辞典》;规范药物名称,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为标准。另外,炮制方法不同不另计,如生熟附子合为附子;但炮制后性味功效明显改变或习用分开的药物分计,如生地黄、熟地黄;分取部位不同的药物如茯苓、茯神等一般不另计;现代习惯分开的药物分计,如麻黄、麻黄根。所有药物的功效分类、性味与归经的归纳,皆参照全国统编五版教材《中药学》(黄兆胜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
5 频数分析
本文章共涉及不孕症方剂45首,剂型为丸剂和汤剂2种,其中丸剂占68.89%,汤剂占31.11%。共用药116味,总使用频数458味次,平均每个方剂使用药物10.18味,平均每位药使用3.95味次。使用频次≥4的药物有36味,共出现329味次,占总使用频次的71.83%。运用SPSS17.0软件,对以上药物分别进行单味药频数分析和药物类型频数分析。单味药频数分析:茯苓28(62.22%),当归25(55.56%),白术20(44.44%),人参19(42.22%),香附、川芎18(40.00%),熟地、白芍15(33.33%),肉桂14(31.11%),甘草11(24.44%),陈皮、牡丹皮10(22.22%),半夏8(17.78%),山茱萸、杜仲、菟丝子、附子7(15.56%),五味子、生地、川椒、山药6(13.33%)。
综上分析,药物剂型分析结果显示,此期不孕症治疗药物以丸剂为主,而丸剂作用持久缓和、服用方便,这与不孕症为疑难杂症,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治疗的情况相符。单味药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排名前12位,频率比较高的药物依次为:茯苓、当归、白术、人参、香附、川芎、熟地、白芍、肉桂、甘草、陈皮、牡丹皮、半夏、山茱萸、杜仲、菟丝子、附子、五味子、生地、川椒、山药,共21味。其中四君子汤(茯苓、人参、白术、甘草),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位于排名靠前的前10味药物中。可见此时期治疗不孕重在补益气血。同时印证了气血对胞宫特殊生理功能的重要性。药物类型频数分析结果显示,前7种药类在所有用药中占81.88%,其中补虚药使用频率为37.12%,排在第一位,其他类药物差别不大,更趋向于均衡但均有兼顾。由此推论,清代治疗不孕症用药以补虚药为主导,兼活血化瘀药、温里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辅以清热药、收涩药。
6 聚类分析
笔者将单味药频数分析排名前12位的药物:茯苓、当归、白术、人参、香附、川芎、熟地、白芍、肉桂、甘草、陈皮、牡丹皮、半夏、山茱萸、杜仲、菟丝子、附子、五味子、生地、川椒、山药,共21味。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得出5个聚类方:C1:白芍、当归、熟地;C2:白术、附子、人参、肉桂、茯苓;C3:半夏、陈皮、川芎、香附、茯苓;C4:白术、川芎、当归、甘草、牡丹皮、人参、肉桂、熟地、茯苓;C5:白术、牡丹皮、人参、熟地、五味子、茯苓、菟丝子。
表1 药物类型频数分析表
分析:
C1:此方3味药,均为补血药,为四物汤加减方。可见此期医家治疗不孕症善于补血养血,气血充足则易于受孕;C2:全方温肾助阳,健脾化湿。可加减用于治疗肾阳虚不孕。与C2相类似的配伍方剂有,《傅青主女科》温胞饮,化水种子汤;《妇科玉尺》韩飞霞女金丹;《女科要旨》十补丸;C3:全方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可加减用于治疗痰湿型不孕。与C3相类似的配伍方剂有,《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涤痰汤,涤痰丸;《妇科玉尺》苍术导痰丸,《女科要旨》启宫丸;C4:全方集补血活血、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于一体,主要适用于治疗血虚、血瘀所致不孕。与C4相类似的配伍方剂有《女科切要》的诜诜丸,诜诜丸补血活血调经,治疗不孕使用范围甚广;C5:全方清热凉血,滋肾养血。可治疗肾阴虚命门火旺所致不孕。与C5相类似的配伍方剂有:《傅青主女科》清骨滋肾汤。
综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此5个聚类均可以在上述7部著作中找到立方依据。同时,亦可以对不孕的病因病机加以印证。C1方体现了血虚所致不孕的病因病机。C2、C5方分别体现了肾阳虚,肾阴虚所致不孕之病因病机。C3方体现了痰湿所致不孕之病因病机。C4方体现血虚、血瘀所致不孕的病因病机。
[1]清·傅山.傅青主女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清·萧薰.女科经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清·吴谦.医宗金鉴[M].上海:锦章书局,1954.
[4]清·沈金鳌.妇科玉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6.
[5]清·吴道源.女科切要[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
[6]清·陈修园.女科要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7]清·沈尧封.沈氏女科辑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8]罗嘉纯,罗颂平.不孕症的古代文献及方剂药物组成规律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