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溃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血瘀证30例疗效观察

2012-01-23陶杨陈泉陈丹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12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血瘀

陶杨 陈泉 陈丹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重庆 40070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主要临床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该病缠绵难愈,极易复发,且有癌变倾向,已被WHO列为世界难治病之一。笔者采用平溃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血瘀证,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脾胃科专科门诊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均符合文献[1-2]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均为脾胃虚弱或气滞血瘀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25~72岁,中位年龄51岁;病程6个月至3年。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被告知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饮食方面应进食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及生冷、煎炸等食品的摄入。治疗组服用中药汤剂平溃饮,基本方药组成为:黄芪30 g,丹参15 g,赤芍15 g,当归 20 g,地龙 10 g,川芎 10 g,红花 10 g,党参 20 g,炒白术 15 g,茯苓 30 g,薏苡仁30 g,山药20 g,砂仁10 g,甘草6 g。以上药物加水浸泡1 h后以文火煎2次,共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服用。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SASP),每次1 g,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

1.3 观察方法 于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行肠镜检查,并收集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等资料。

1.4 疗效评定 标准参照文献[1-2]拟定。临床痊愈:症状消失,肠镜等检查黏膜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肠镜检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性息肉形成或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减轻2度以上。有效:症状好转或肠镜检查黏膜病变有好转,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减轻1度以上。无效:症状和肠镜检查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 论

本病属于中医学 “泄泻”、“肠癖”、“痢疾”、“肠风”、“脏毒”、“便血”等范畴。病因多责之为感受外邪、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及脾胃素虚。其病机主要责之于感受外邪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日久热腐血败化为脓血或寒凝湿滞、日久化热,或饮食所伤,七情不和,郁怒不解,致胃肠气机阻滞,血行不畅,气血停滞而最终血络受损而成本病。本病病机的本质是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虚弱,标实为痰、湿、瘀、热、毒。平溃饮实则是以参苓白术散合补阳还五汤加减而成。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脾虚夹湿证的经典方剂。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长期便血、腹泻导致人体气血耗损明显,故患者虽有痰、湿、瘀、热、毒等实邪为患,但脾气虚弱始终贯穿整个病程。因此健脾益气的方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过程中显得十分必要。依据 “病久入络”,“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观点,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尤其在控制便血方面。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尤其是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如血管内皮的损伤:Goggins等[3]研究发现代表内皮细胞活化的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但血小板计数增加,血小板密度和平均体积改变,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者存在血小板的活化也已经得到证实。血小板激活后,通过形成血小板聚集体、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等,进而参与血栓并发症的形成;高凝状态:Smith等[4]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观察发现,活动期和近期活动患者,凝血酶原片断F1+2升高。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一旦某一凝血环节激活,即可以级联的逐渐扩大的方式参与肠黏膜炎症及其并发症的形成,从而构成本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之一。而血栓的形成加重肠黏膜的缺血、缺氧,而进一步损伤肠黏膜,是便血的重要机制。因此国外有应用肝素治疗难治性及激素依赖和激素抵抗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报道。由此可见活血化瘀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将补阳还五汤作为平溃饮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基于以上原因。平溃饮方中黄芪补气升阳,托疮生肌;党参善补脾胃之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水渗湿,三药合用,脾气充则有化湿之力,湿浊去自有健脾之功;薏仁助茯苓健脾利湿,山药助助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厚肠止泻;砂仁克化湿醒脾,畅达湿遏之气机;赤芍味酸苦,性微寒,行瘀、止痛、凉血、消肿,善除营血分郁热且能散血中之瘀,有凉血泻热散瘀的作用,常用治一切血热、血瘀之证,故称“能泻能散”;红花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其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药品化义》);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血痢已通而痛不止者,乃阴亏气郁,药中加芎为佐,气行血调,其病立止。川芎于散中能补,既无瘀血之忧,又有生血之益,妙不在补而在散也”(《本草新编》)。当归补血、活血、止痛。统观全方:参苓白术散和补阳还五汤相配,共奏补气活血通络,健脾渗湿止泻之功,其药性平和,无大辛大寒之剂,补气而不滋腻,活血而不伤正,无明显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治疗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7,12(8):488-4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9-134.

[3]Goggins MG,Goh J,O′Connell MA,et al.Soluble adhesionmolecules in inflammatory boweldisease[J].Ir J Med Sci,2001,170(2):107-110.

[4]Smith CJ,Haire WD,Kaufmann SS,et al.Determination of prothrombin activation fragments in young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Am J Gastroentero,1996,91:1221-1225.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血瘀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话说血瘀证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黄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运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