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37例临床观察

2012-01-23张彦卿徐上钦黄晓青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12期
关键词:风热岭南粒细胞

林 宁 张彦卿 徐上钦 黄晓青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317)

蒿芩清胆汤是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治疗少阳湿热痰浊证的代表方,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此方在治疗多种感染引起的发热,尤其是病毒感染方面疗效显著[1-3],常用于湿热证或风热挟湿证。本研究拟对蒿芩清胆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的疗效、费用以及合并应用抗菌药物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74例,均符合如下纳入标准。(1)病历资料完整,有初次就诊时的血常规检验结果 (每组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正常者均为25例;每组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者均为12 例)。(2)诊断符合《内科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4]。(3)病程 1~3 d,就诊时体温 38.0~40.0 ℃。 (4)中医辨证参考《温病学》中有关风热证和湿热证的辨证要点,要求二者特点兼备[5],即符合风热挟湿证。(5)排除妊娠妇女以及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严重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活动期传染病等病例。观察组37例,男性16例,女性21例;年龄14~65岁,平均(32.78±15.85)岁;体温(38.61±0.37) ℃。 对照组 37 例,男性 16 例,女性 21 例;年龄 14~65,平均(31.84±15.52)岁,体温(38.52±0.31)℃。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建议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和空气流通等。观察组患者全部接受中药治疗,以蒿芩清胆汤加减,基本药物组成:青蒿10 g(后下),黄芩10 g,枳壳 10 g,竹茹 10 g,陈皮 6 g,法半夏 10 g,茯苓 10 g,滑石 20 g,金银花10 g,连翘10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随症加减:高热者加钩藤10 g,羚羊骨10 g;咽喉肿痛显著者加岗梅根15 g;咳嗽咯痰者加杏仁10 g,前胡10 g,浙贝母10 g。部分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提示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合用抗菌药物(二代、三代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或阿奇霉素,以口服药物为主)。部分高热病例酌予柴胡注射液、羚羊角口服液等退热中成药。对照组全部患者均未接受中药煎剂以及与蒿芩清胆汤药物组成相似的中成药治疗,而以退热药(赖氨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抗菌药(主要为二代、三代头孢菌素类,美洛西林或阿莫西林,阿奇霉素或罗红霉素,含口服和静脉输注两种途径)以及其他对症治疗的西药治疗为主。

1.3 疗效标准[6]显效:治疗3 d体温恢复正常,鼻塞、流涕、咳嗽、咽部充血等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好转:治疗3 d体温热峰下降,鼻塞、流涕、咳嗽、咽部充血等症状体征好转。无效:治疗3 d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本研究将该标准中的显效和好转2项合并简化为“有效”,其余为“无效”,以利于观察和判断。

1.4 观察项目 (1)疗效,按上述标准以用药3 d为观察时限。(2)每组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3)治疗费用,指治疗3 d的中、西药费总计,不包含诊金及检验、检查等费用。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6.0和Stata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描述,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经方差齐性检验发现:两组治疗费用方差不齐,不能采用t检验,应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绝对数和百分率描述,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两组有效率相当 (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的比较 见表2。结果示观察组抗菌药物应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n(%)

2.3 两组治疗费用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3 d内平均用药费用(73.37±38.91)元,对照组治疗 3 d 内平均药费(141.42±61.19)元,观察组的药费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蒿芩清胆汤“为和解胆经之良方,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无不效”。原方由青蒿、青子芩、仙半夏、赤茯苓、生枳壳、广陈皮、淡竹茹、碧玉散(滑石、青黛、甘草)组成。青蒿是本方发挥退热作用的主药,既有苦寒清热之性,又有芳香化湿,轻宣透达之功。本观察中青蒿的用法强调后下,目的在于保留其轻清宣透之功,更好地驱除风热外邪。黄芩配半夏、陈皮、枳壳、竹茹,苦辛通降,祛除在里之湿热,滑石、茯苓令湿热从小便而解,加用金银花、连翘在于加强清热解毒之功。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全部来自生活或居住在岭南地区的居民,岭南地处亚热带,且濒临南海,受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夏季长,冬季暖,四季不分明,常年湿气弥漫[7],因此湿热外邪致病四季均很常见。岭南温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也提示湿热体质是岭南地区人群较多见的体质类型;岭南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湿热有一定的相关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证候表现多兼湿[8]。因此,本研究用蒿芩清胆汤加减的组方用药较好地体现了岭南地区人群外感发热“风热挟湿”的病机特点和治则,也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本观察发现对照组较观察组用抗菌药物的比例高,但疗效并不优于单纯用中药和中成药的观察组,这一结果提示对不符合用药指征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可能对病情的恢复并无益处。观察组中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全部为血常规检查发现中性粒细胞总数或比例增高的病例(提示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值得注意的是,在观察组有3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的病例,在完全没有应用抗菌药物,仅用中药的情况,其病情也在3 d内得到痊愈或缓解,提示在准确合理的中医辨证和用药的保证下,外感发热患者即使存在中性粒细胞增高的情况,抗菌药物也不是非用不可,当然,这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以证实。

在两组治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的前提下,治疗费用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的治疗可能有更高的的性价比。推测观察组治疗费用较低的原因可能有:(1)抗菌药物尤其是静脉抗菌药物的应用较少;(2)中草药的价格相对低廉;(3)中药随证加减的灵活性减少了其他对症治疗药物的应用,如止咳化痰药等。

综上所述,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挟湿证可获得较理想的疗效,且可能有助于减少此类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机会,可能有助于降低此类患者的门诊治疗费用。

[1]林培政,彭胜权,郑其进,等.刘氏湿热清治疗外感高热临床观察[J].新中医,1994,26(4):23-26.

[2]陈银环,钟嘉熙,吴智兵,等.蒿芩清胆汤配合痰热清治疗流感病毒性发热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3):45-46.

[3]潘沅,罗炳德,林培政,等.蒿芩清胆汤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湿热证小鼠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7):612-616.

[4]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27.

[5]林培政.温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2-13.

[6]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l-312.

[7]陆木兴.江南与岭南地区湿邪的特性及证治差异[J].浙江中医杂志,2002,37(8):326-327.

[8]彭胜权,刘亚敏,徐秋英,等.岭南温病理论与临床应用的系列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9):59-61.

猜你喜欢

风热岭南粒细胞
忆岭南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雨岭南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不辞长作岭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