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例风疹学员的护理体会
2012-01-23刘宝珠
刘宝珠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前驱期短、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1]。其传播速度较快,潜伏期10~23 d,人群普遍易感,学生多发。一般病程为1周左右,该病并发症较少。近年来,散发及局部暴发流行时有发生[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11年上半学年(2~7月份),我门诊部收治的99例风疹学员,其中男90例,女9例,疗程最短4 d,最长8 d,平均5 d。经过治疗和护理,病愈96例,转院3例。
1.2 临床表现 99例均有发热(体温37.5℃ ~38.5℃)、颈后淋巴结肿大、皮疹。皮疹呈细点状红色斑丘疹,初见于面部,且迅速扩展至躯干四肢,但手掌、足底大都无疹,疹间皮肤正常。
2 治疗
给予静脉滴注盐酸林可霉素1.8 g+利巴韦林0.4 g,对发热、头痛、咳嗽、结膜炎者给予对症处理,并进行隔离检疫,隔离至出疹后5 d。96例在治疗的4~6内痊愈,发热者一般于治疗24 h内恢复正常,皮疹在2~5 d内消退,均无色素沉着。3例合并高热不退、脑膜炎者转上级医院住院隔离。
3 临床护理
3.1 心理护理 就诊的学员对患上传染病有一定的恐惧害怕心理,加上学习训练的压力大,使学员产生烦躁、紧张、厌世或萎靡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态度和蔼,主动关心,消除学员的负面心理,嘱其配合隔离治疗,并向其讲解风疹有关的知识及隔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防止传染病在校区内流行。
3.2 一般护理 进行呼吸道隔离,隔离至出诊后5~7 d。病室保持整洁,温湿度适宜,经常通风。对病室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d,30 min/次,患者用过的物品采用消毒剂或煮沸消毒,被褥采用日光暴晒消毒。
3.3 皮肤护理 嘱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风吹日晒,每日用温水擦洗,衣物勤换洗,勤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伴有结膜炎者用0.2%氯霉素滴眼液滴眼,同时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3.4 对症护理 低热病员不需要特殊处理,有高热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嘱其多饮水;高热者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通知医生;眼部充血者,需避免光线刺激,并用眼药水滴眼;合并高热不退及脑膜炎者,一经发现应立即转送上级医院进一步隔离治疗。
3.5 健康宣教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常见传染病防治的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3]。以队为单位进行传染病知识讲解,重点是预防知识的普及。告知学员宿舍应经常通风,被褥经常暴晒,注意个人卫生,并讲解接种风疹疫苗的重要性,鼓励学员积极接种疫苗,预防风疹的流行。
4 小结
风疹在我国的发病情况尚缺乏全面的资料分析,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风疹在我国的发病情况非常严重,不仅呈周期性流行,有时局部地区甚至发生大规模的爆发[1]。就我院而言,整个上半学年发病情况一直呈上升趋势。学校宿舍是集体生活,空间比较密闭,范围比较局限,容易造成流行发病,再加上学员平时体能训练量大,休息不足,同时大量外地学员对本地环境的不适应,造成心理压力大,因此,在做好风疹学员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学员的心理护理,解除他们对环境和大强度训练的消极态度,有效地控制疾病的流行。由于基层门诊部硬件设施的不足,更应加强健康宣教,在学员队中普及风疹的预防知识尤为重要。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8-432.
[2]周俊杰,胡绍新.213例儿童风疹的护理体会.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7,26(6):476-477.
[3]周辛姝.一起高校风疹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1):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