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2012-01-23文明昌易铁亮
文明昌 陈 雯 王 勇 易铁亮
(贵州省黔南州中医院全国民族医皮肤病重点专科,贵州贵阳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8000)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苗医称之为将刚欧姓囊,此病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多发生于腹部,常沿一定的神经部位分布。此病在临床常见,属难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不及时往往出现神经后遗症,疼痛难忍,病程较长,西药治疗尚未有较好的方法。本专科10年来收治1000例,其中肝经郁热证300例,脾虚湿蕴证300例,气滞血瘀证400例,为解决治疗带状疱疹难题进行治疗和研究,攻克中医药、苗医药有效药物,减少病人痛苦,指导临床用药有较好实施作用,将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专科收治1000例,其中男性490例,女性510例;年龄最大者为93岁,年龄最小者为10岁,80~90岁以上150例,60~79岁500例,30~59岁250例,29岁以下100例。
2 药物组成
2.1 I号清热解毒止痛丸:由嗅炯而索嘎(见血飞)、桂格略(七叶一枝花)、珍姜(木姜子)、桂架山(龙胆草)、佳比吉利(八爪金龙)、莴灰莴菲(蒲公英)、莴灰秋(土大黄)、亚嗅黑访(黄柏)、磋格里那(伸筋草)等药适量研粉制成药丸(医院制剂)。
2.2 II号清热解毒止痛丸:由上证方中加高米仰(马齿苋)、磋格里那(伸筋草)、阿本(土人参)研粉制成药丸(医院制剂)。
2.3 III号清热解毒止痛丸:此方由II号丸中加莴坎仰(夏枯草)、野兰麻、水灯草、亚野络、白马骨等研粉制成胶囊(医院制剂)。
2.4 II号止痛药酊:由莴灰秋(土大黄)等,用75%酒精浸泡1周装瓶备用。
2.5 II号止痛药膏:由青黛等,以凡士林为基质调配备用。
3 治疗方法
3.1 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本病的急性期,苗医认为风毒薰肤症,称之为兰蛇缠腰。治法:清热解毒止痛。中药:选用龙胆泻肝丸加减,煎服,每日3次。苗药:I号清热解毒止痛丸,每次2丸,每日3次,开水吞服。
3.2 脾虚湿蕴证:常见于本病的极期,苗医认为热经热病症,称之为兰蛇挂膀。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止痛。中药:可选除湿胃苓汤加减,煎服,每日3次。苗药:清热解毒止痛丸II号,每次2丸,每日3次,开水吞服。
3.3 气滞血瘀证:常见于恢复及后遗神经痛期,苗医认为热经湿毒症,称之为兰蛇钻心。治法:活血化瘀,痛经止痛。中药:选用活血化瘀汤加减,煎服,每日3次。苗药:清热解毒止痛III号丸,每次2丸,每日3次,开水吞服。
3.4 根据病情,除内服药外,可配合苗药止痛水搽患处,并用II号止痛膏外搽患处,每日2次,选用相应穴疗可提高疗效。
4 疗效小结
4.1 肝经郁热证300例:其中男性150例,女性150例。有效250例,好转40例,中断治疗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0%。
4.2 脾虚湿蕴证300例:其中男性145例,女性155例。有效240例,好转40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80%。
4.3 气滞血瘀证400例:其中男性203例,女性197例。有效300例,好转80例,中断治疗10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80%。3型总有效率为90%。
5 讨论
带状疱疹为慢性难治之症,且为多发常见病,如治疗不及时,往往出现神经后遗症,疼痛难忍,西药治疗尚未有好的方法。本专科运用中医药配合苗医药治疗1000例,按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进行临床研究,收治按内服外用苗医药配合,本着创新研究思路与攻克难点和措施,经过临床治疗观察,苗医药确有较好疗效并可配合中药内服,共为结合相益得彰。根据病情选用外治法,治疗中除少数病人中断及疗效不佳外,均收到较好疗效,总有效率为90%,且无毒副作用。本病苗医称之为讲岗烟,医药均为特殊方法,屡用屡效,同单纯西药、中药比均有优势,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改进中医药汤药,丸药内服,便于长期服用,同时增强病人治疗信心,同时扩大民族医药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