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氏、狐氏、庆氏族属、世系暨作家群体事略考*
——春秋时期晋国世族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研究之二
2012-01-23邵炳军
邵炳军
春秋时期,随着文化教育的渐次下移,下层贵族、都邑平民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作家群体逐渐由上层贵族扩大到士阶层,甚至家臣、舆人、野人、筑者等社会下层人物也参与文学创作活动。但是,出身于世族的作家依然为文学创作的主体。本文主要考证晋栾氏、狐氏、庆氏族属、世系暨有传世文学作品的栾成、栾枝、栾书、栾鍼、栾盈、狐突、狐偃、庆郑等八位作家事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晋国世族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繁荣之基本状况。
一、栾氏族属、世系暨栾成、栾枝、栾书、栾鍼、栾盈事略考
关于晋栾氏之族属,桓二年《左传》:“惠之二十四年,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孙栾宾傅之。”①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北京:中华书局影印阮刻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第1744页。林宝《元和姓纂·二十六桓》:“栾,唐叔虞之后,晋靖侯孙宾,食采栾邑,因氏焉。”②林宝撰,孙星衍校辑,郁贤皓、陶敏整理点校:《元和姓纂》,北京:中华书局整理点校江宁局本,1994年,第517页。陈彭年等《广韵·二十六桓》“栾”字注:“亦姓,代为晋卿,出《左传》。”③陈彭年等重修:《钜宋广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闽中建宁府黄三八郎书铺刊本,1983年,第78页。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十六桓》:“栾,出自姬姓,唐叔虞之后,靖侯孙宾食邑于栾,因以为氏,其地赵国平棘县西北栾城是也。宾生共叔(成),共叔生贞子枝,枝生宣子盾,盾生武子书,书生桓子黡,黡生怀子盈,皆晋卿。盈弟京、庐及鍼、纠、乐、鲂、弗忌、豹六人,皆为大夫。”④邓名世著,王力平点校:《古今姓氏书辩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点校四库全书本,2006年,第123页。
谨按:桓二年《左传》孔《疏》:“此人(指栾宾)之后遂为栾氏,盖其父字栾。”据孔氏说,则晋栾氏乃以王父字为氏者,说与林氏、邓氏、郑氏诸家皆异。今考:哀四年《左传》:“国夏伐晋,取邢、任、栾、鄗、逆畤、阴人、盂、壶口,会鲜虞,纳荀寅于柏人。”杜《注》:“八邑,晋地。栾在赵国平棘县西北。”江永《春秋地理考实》卷1:“(桓公三年)栾,《传》及栾共叔,《汇纂》:‘栾,晋地,晋大夫栾氏封邑,今直隶真定府栾城县是也。’今按:此年杜无此注,谓栾为晋地者,哀四年《注》也。今正定府之栾城,去晋甚远,晋后渐大,能有其地。春秋之初,未能扩地至此。而曲沃桓叔时,已有靖侯之孙栾宾。孔《疏》谓栾氏‘盖其父字栾’,则以字氏,非以邑氏。正定之栾城,或别有其故。姓氏书姬姓国有栾,则栾城或其故国,必非晋大夫栾氏之邑也。”①江永:《春秋地理考实》,南京:凤凰出版社影印阮元刻皇清经解本,2005年,第1946页。顾栋高《春秋大事表·春秋列国地形犬牙相错表中》:“栾城县为晋栾邑,栾武子所封。哀四年齐国夏伐晋取栾,即此。”②顾栋高著,吴树平、李解民点校:《春秋大事表》,北京:中华书局点校万卷楼刻本,1993年,第638页。笔者以为,考之于《左传》,栾宾之父栾叔名、字皆未详,而晋确有栾邑,故林氏《元和姓纂》、邓氏《古今姓氏书辩证》关于晋栾氏为以邑为氏者之说可从,则晋栾氏为文王昌(西伯)之孙、武王发庶子唐叔虞(子于)后裔,出于靖侯宜臼之子栾叔。
关于春秋时期晋栾氏之世系,《史记·晋世家》张守节《正义》引《世本》:“栾叔,宾父也。”③司马迁著,郭逸、郭曼点校:《史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宋黄善夫刊刻三家注本,1997年,第1305页。《史记·晋世家》:“靖侯庶孙栾宾相桓叔。”《国语·晋语六》韦《注》:“栾黡,栾书之子桓子。”④韦昭注,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校点:《国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黄丕烈刻士礼居仿宋刻明道本,1998年,第414页。《晋语七》韦《注》同。桓二年《左传》杜《注》:“靖侯,桓叔之高祖父。言得贵宠,公孙为傅相。”文十二年《左传》杜《注》:“(栾盾)栾枝子。”宣十七年《左传》杜《注》:“栾京庐,郤克之介。”成十三年《左传》杜《注》:“栾鍼,栾书子。”成十五年《左传》杜《注》:“栾弗忌,晋贤大夫。”成十六年《春秋》杜《注》:“(栾)黡,栾书子。”襄十四年《左传》杜《注》:“栾鍼,栾黡弟也。”襄十九年《左传》杜《注》:“栾鲂,栾氏族。”襄二十三年《左传》杜《注》:“(栾乐)栾盈之族……(栾)鲂,栾氏族。”昭三年《左传》杜《注》:“(栾)豹,栾盈族。”《春秋释例·世族谱下》:“栾氏,栾鲂,栾氏族。”⑤杜预:《春秋释例》,清嘉庆十二年(1807)孙星衍刊刻岱南阁丛书校本。《汉书·叙传上》颜《注》:“黡,栾桓子也。”⑥班固撰,颜师古注,傅东华等点校:《汉书》,北京:中华书局校点颜注本,1962年,第4221页。程公说《春秋分记·世谱六》:“栾氏,靖侯之后,宾生成,成生枝,枝生盾,盾生书,书生二子:曰黡,曰鍼;黡生盈,盈生鲂。”⑦程公说:《春秋分记》,上海图书馆藏清抄本。张应昌《春秋属辞辨例编》卷27:“桓二年《传》:‘晋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孙栾宾傅之。’……按:宾子成共叔,见桓三年《传》;成子枝,见僖二十七年《传》;枝子盾,见文十二年《传》;书,盾之子武子也。”⑧张应昌:《春秋属辞辨例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同治十二年(1873)江苏书局刻本,2002年,第691页。秦嘉谟辑补《世本》卷6:“靖侯生栾叔,栾叔生宾,宾生共叔成,成生贞子枝,枝生盾,盾生武子书,书生桓子黡及鍼,黡生怀子盈,盈生鲂。”⑨宋衷注,秦嘉谟等辑:《世本八种》,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1957年,第166页。按:此秦氏据古注依《世本》体例整理之文,非诸书所引《世本》之旧。
谨按:襄二十三年《左传》孔《疏》引服虔《春秋左氏传解》:“(栾)鲂,盈之子。”服氏此说与襄十九年、二十三年《左传》杜《注》、《春秋释例·世族谱下》异。孔氏详辨服氏之误,故笔者不取。又,栾鲂为栾氏之族,程氏《春秋分记》此谓“盈生鲂”者,盖因襄二十三年《左传》孔《疏》引服虔《春秋左氏传解》而误,故笔者亦不取,则春秋时期晋栾氏世系为:栾叔→栾宾→栾成→栾枝→栾盾→栾书→栾黡、栾鍼(无后)→栾盈。
关于栾成其人,《太平御览》卷447引何晏《冀州论》:“守义死节,莫贤乎栾恭子。”⑩李昉等:《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宋刻本,1960年,第2057页。《国语·晋语一》韦《注》:“栾共子,晋哀侯大夫共叔成也。初,桓叔为曲沃伯,共子之父栾宾傅之,故止共子使无死也。”桓三年《左传》杜《注》:“(栾)共叔,桓叔之傅栾宾之子也。”则栾成(前?年—前709年),即桓三年《左传》之“栾共叔”,亦即《国语·晋语一》之“栾共子”,姓姬,氏栾,名成,谥共,行次叔,尊称子,栾叔之孙,栾宾之子,栾枝(贞子)之父,仕哀侯为大夫,哀侯九年(前709年)战死于武公伐翼弑哀侯之役①此后晋六卿之中,惟栾氏为姬姓公族。。其提出“报生以死,报赐以力,人之道”说,恪守“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古训,倡人道而尚壹事,尽忠义而废私利,守义死节,素有令名,谙习典籍,善于辞令,富有文才,为春秋前期晋国著名的贵族文士,传世有《人之道论》(见《国语·晋语一》)一文。
关于栾枝其人,《史记·晋世家》裴骃《集解》引贾逵《左氏传解诂》:“栾枝,栾宾之孙。”《国语·晋语四》韦《注》:“(栾)枝,晋大夫栾共子之子贞子也。”僖二十七年《左传》杜《注》:“栾枝,贞子也,栾宾之孙。”僖二十八年《左传》杜《注》大同。文五年《左传》杜《注》:“(栾)贞子,栾枝,下军帅也。”则栾枝(前?年—前622年),即僖二十八年、文五年《左传》之“栾贞子”,姓姬,氏栾,名枝,谥贞子,栾宾之孙,栾成(共子)之子,栾盾之父,文公四年(前633年)为下军将而位居第五卿,襄公六年(前622年)卒。其反对思小惠而忘大耻,善于辞令,富有文才,为春秋中期晋国著名军事家与文学之士,传世有《应战书》(见僖二十八年《左传》)一文。
关于栾书其人,《汉书·叙传上》颜《注》引孟康《汉书音义》:“晋大夫栾书,书子黡,黡子盈。书贤而覆黡,黡恶而害盈也。”《国语·周语中》韦《注》:“栾伯,栾书也,将下军,第五卿而为正卿也。”《晋语五》韦《注》:“(栾)武子,晋卿,栾枝之孙、栾盾之子书也,时将下军。”《晋语六》韦《注》:“武子,栾书。”《晋语七》韦《注》:“武子,栾书……栾纠,晋大夫弁纠……栾伯,栾武子。”宣十二年《左传》杜《注》:“(栾书)栾盾之子……(栾)武子,栾书。”成六年《左传》杜《注》说同。襄十四年《左传》杜《注》:“(栾)武子,栾书,黡之父也。”《汉书·叙传上》颜《注》:“栾书,栾武子也。”则栾书,即宣十二年、成六年、十年、十一年、十五年、十六年《左传》、《国语·晋语五》、《晋语六》、《晋语七》、《晋语八》之“栾武子”,亦即宣十二年、成二年、襄十四年《左传》、《国语·周语中》、《晋语六》、《晋语七》之“栾伯”,姓姬,氏栾,名书,谥武,尊称子,栾枝(贞子)之孙,栾盾之子,栾黡(桓子)、栾鍼之父,生卒年未详(前597年—前573年在世),景公三年(前597年)代赵朔为下军佐,十一年(前589年)为下军帅,十三年(前587年)为中军帅而秉国政。其提出“善均从众”之说,倡导尚德勤民,主张“务实”,反对虚华,长于谋略,谙习典籍,善于辞令,富有文才,为春秋中期晋国著名政治家与贵族文士,传世有《不可从郑伐楚师之策论》(见宣十二年《左传》),《善钧从众论》(见成六年《左传》),《务实论》(见《国语·晋语六》),《答君辞于栾书、中行偃书》(见成十七年《左传》),《果戾顺行而民不犯论》(见《国语·晋语六》)诸文②《务实论》,贺复徵《文章辨体汇选·论谏九》(民国间庐江刘氏远碧楼刊本)题作《论诸大夫》;《答君辞于栾书、中行偃书》,梅鼎祚《皇霸文纪》(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间刻本)卷6题作《栾书、中兴偃对》。。
关于栾鍼其人,成十三年《左传》杜《注》:“栾鍼,栾书子。”襄十四年《左传》杜《注》:“栾鍼,栾黡弟也。”则栾鍼(前?年—前559年),即成十六年《左传》之“夫子”,姓姬,氏栾,名鍼,尊称夫子,栾盾之孙,栾书(武子)次子,栾黡(桓子)之弟,厉公、悼公戎右,悼公十五年(前559年)战死于迁延之役。其提出执政卿避免有“冒”、“慢”、“奸”三罪之说,反对专权,恪守礼仪,英武果敢,慷慨赴死,善于辞令,富有文才,为春秋中期晋国著名贵族文士,传世有《冒、慢、奸三罪论》,《摄饮之礼论》(俱见成十六年《左传》)诸文。
关于栾盈其人,《国语·晋语八》韦《注》:“盈父栾黡娶范宣子之女曰叔祁,生盈……怀子,盈也,出奔楚……桓子,栾书之子黡……怀子,桓子之子盈也。”③《国语·晋语八》韦《注》:“盈父栾黡娶范宣子之女曰叔祁,生盈……怀子,盈也,出奔楚……桓子,栾书之子黡……怀子,桓子之子盈也。”按:“盈”,《史记·晋世家》作“逞”。又,《史记·齐世家》裴骃《集解》引贾逵《左氏传解诂》:“(曲沃)栾盈之邑。”《国语·鲁语下》韦《注》:“栾氏,晋大夫栾盈也,获罪奔楚,自楚奔齐。”《晋语九》韦《注》:“栾,栾盈。叔祁,范宣子之女、盈之母也,与其老州宾通,盈患之。祁愬之于宣子,遂灭栾氏。”襄十八年《左传》杜《注》:“栾黡死,其子盈佐下军。”襄十九年《左传》杜《注》:“(栾)怀子,栾盈。”襄二十三年《左传》杜《注》:“(栾)孺子,栾盈。”《汉书·叙传上》颜《注》:“盈,栾怀子也。”顾炎武《日知录》卷4《栾怀子》:“晋人杀栾盈,安得有谥?《传》言‘怀子好施,士多归之。’岂其家臣为之谥,而遂传于史策邪?”①顾炎武撰,黄汝成集释,秦克诚点校:《日知录集释》,长沙:岳麓书社点校道光十四年(1834)嘉定黄氏西溪草庐重刊本,1994年,第150页。王士祯《池北偶谈》卷14:“春秋谥……有作乱被诛而仍得谥者,崔武子、栾怀子是也。”②王士祯著,靳斯仁点校:《池北偶谈》,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本,1982年,第334页。则栾盈(前?年—前550年),即襄十九年、二十一年《左传》、《国语·晋语八》之“栾怀子”,亦即襄二十一年《左传》之“天子陪臣盈”,亦即襄二十三年《左传》之“栾孺子”,姓姬,氏栾,名盈,谥怀,尊称子,栾书(武子)之孙,栾黡(桓子)之子,叔祁所生,平公元年(前557年)为公族大夫,三年(前555年)以下军佐居卿位,六年(前552年)出奔楚,七年(前551年)自楚适齐,八年(前550年)为晋人杀于曲沃。其善辞令,有文才,为春秋中期晋国政治家与贵族文士,传世有《诉王之郊甸掠货书》(见襄二十一年《左传》)一文③梅鼎祚《皇霸文纪》卷6题作《辞于周行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卷4题作《奔楚过周辞于周行人》。按:此“辞于行人”之《书》非为小行人而作,而为通过小行人转呈灵王之《书》,故名之为《诉王之郊甸掠货书》。。
二、狐氏族属、世系暨狐突、狐偃事略考
关于晋狐氏之族属,《国语·晋语四》:“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之子也,实生重耳。”庄二十八年《左传》:“(晋献公)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④庄二十八年《左传》杜《注》:“大戎,唐叔子孙别在戎狄者……小戎,允姓之戎子女也。”《晋语四》韦《注》:“狐氏,重耳外家也,出自唐叔,与晋同祖唐叔之后别在犬戎者。”林宝《元和姓纂·十一模》:“狐,周同姓,居于戎。太(大狐)伯生突,突生毛及偃;毛生溱,偃生射姑,世为晋卿。”⑤太伯,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卷6引作“大狐伯”,《通志·氏族略四》引《世本》正作“大狐伯”。则此当脱“狐”字。郑樵《通志·氏族略四》:“狐氏,姬姓,周平王之子王子狐之后,以名为氏。或言晋唐叔之后,世为晋卿。”⑥郑樵著,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北京:中华书局点校乾隆间汪启淑重刻正德间陈宗夔刻本,1995年,第128页。《资治通鉴·魏纪四》胡三省《音注》引《姓谱》:“狐,周王子狐之后;又,晋有狐突。”⑦司马光撰,胡三省音注,标点《资治通鉴》小组校点:《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清胡克家翻刻元刊胡注本,1956年,第2273页。《资治通鉴·周纪四》胡三省《音注》:“狐,姓也。春秋之时,晋有狐突、狐毛、狐偃父子。”陈厚耀《春秋世族谱》卷上:“晋之公族,皆出自献公以上。公族狐氏,唐叔之子孙别在戎狄者也。”⑧陈厚耀:《春秋世族谱》,上海:上海书店丛书集成续编影印清邵武徐氏丛书本,1994年,第368页。
谨按:据上引文献可知,一为文王昌之孙、武王发之庶子唐叔虞(子于)后裔,一为幽王宫涅之孙、平王宜臼之庶子王子狐后裔。据《国语·晋语四》、《史记·晋世家》,大狐伯出于唐叔虞。又,据《国语·晋语四》韦《注》,狐氏先祖徙居于戎,至狐突复归于晋。则晋狐氏为文王昌之孙、武王发之庶子唐叔虞(子于)后裔,未详其祢。
关于春秋时期晋狐氏之世系,僖二十三年《左传》:“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弗召……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⑨僖二十三年《左传》杜《注》:“偃,子犯也……(晋公子重耳)犬戎狐姬之子。”郑樵《通志·氏族略四》引《世本》:“晋大夫大狐伯生突,(突)生饶(毛),为大狐氏。其后大狐容为晋大夫。”《路史·后纪九下》罗苹《注》引《世本》:“有大狐氏、小狐氏。溱为大狐氏,射姑为小狐氏。大狐容即大戎氏。”①罗泌撰,罗苹注:《路史》,台北: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据刊本排印本,1968—1972年,第112页。《史记·晋世家》:“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僖二十五年《左传》杜《注》:“狐溱,狐毛之子。”僖二十七年《左传》杜《注》:“狐毛,偃之兄。”文二年《左传》杜《注》:“(狐)鞫居,续简伯。”文六年《春秋》杜《注》:“射姑,狐偃子贾季也。”文六年《左传》杜《注》:“(续)鞫居,狐氏之族。”程公说《春秋分记·世谱六》:“狐氏,唐叔之后。突生二子:曰毛,曰偃;毛生溱,偃生射姑。又,鞫居,狐氏族,附之射姑右,不详其世。”则春秋时期晋狐氏世系为:大狐伯→狐突→狐毛、狐偃,狐毛→狐溱,狐偃→狐射姑。
关于狐突其人,《国语·晋语一》:“太子遂行,狐突御戎。”②《国语·晋语一》韦《注》:“狐突,晋同姓,唐叔之后、狐偃之父狐突伯行也。”《国语·晋语二》韦《注》:“狐突,申生之戎御也……伯氏,狐突字也。”《晋语四》韦《注》说同。闵二年《左传》杜《注》:“狐突,伯行,重耳外祖父也,为申生御。”则狐突(前?年—前637年),即《国语·晋语二》之“伯氏”,亦即《国语·晋语四》之“伯行”,姓姬,氏狐,其后别为大狐氏、小狐氏,名突,字伯氏,一字伯行,大狐伯之子,狐毛、狐偃(子犯)、大戎狐姬之父,公子重耳外祖父,本出居于戎,后归仕于晋,为太子申生戎御,惠公十三年(前637年)为怀公所杀③陈彭年等《广韵·十四泰》“大”字注:“又汉复姓五氏,晋献公娶大狐氏。”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十四泰》:“大狐,出自姬姓。晋大夫狐突,字伯行,文公重耳外祖父也。生毛及偃。毛生溱。皆为晋卿,别为大狐氏。《世本》有晋大夫大狐容,即其后。”则大狐氏、小狐氏皆狐氏之别,大狐氏出于狐突(伯氏)之孙、狐毛之子狐溱,小狐氏出于狐突之孙、狐偃(子犯、咎犯、舅犯)之子狐射姑(贾季)。。其提出“时,事之征也;衣,身之章也;佩,衷之旗”说,主张“惠于父而远于死,惠于众而利社稷”,倡导“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古训,恪守“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制,深谋远虑,忠贞事主,恪守礼仪,素有令名,谙习典籍,善于辞令,富有文才,为春秋中期晋国著名贵族文士,传世有《时、衣、佩论》(见闵二年《左传》),《远死惠众以利社稷论》(见《国语·晋语一》),《神民歆祀之制论》(见僖十年《左传》),《策名委质之制论》(见僖二十三年《左传》)诸文。
关于狐偃其人,昭十三年《左传》载叔向(羊舌肸)对韩宣子(韩起)问曰:“我先君文公……有士五人。有先大夫子余、子犯以为腹心,有魏犨、贾佗以为股肱,有齐、宋、秦、楚以为外主,有栾、郤、狐、先以为内主,亡十九年,守志弥笃。”《韩非子·说疑篇》:“若夫后稷、皋陶、伊尹、周公旦、太公望、管仲、隰朋、百里奚、蹇叔、舅犯、赵衰、范蠡、大夫种、逢同、华登,此十五人者为其臣也,皆夙兴夜寐,卑身贱体,竦心白意,明刑辟、治官职以事其君,进善言、通道法而不敢矜其善,有成功立事而不敢伐其劳,不难破家以便国,杀身以安主,以其主为高天泰山之尊,而以其身为壑谷釜洧之卑,主有明名广誉于国,而身不难受壑谷釜洧之卑。如此臣者,虽当昏乱之主尚可致功,况于显明之主乎?此谓霸王之佐也。”④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上海:上海书店影印诸子集成本,1986年,第308—309页。《太平御览》卷447引何晏《冀州论》:“决危定国,莫贤乎狐偃。”《国语·晋语二》韦《注》:“狐偃,重耳之舅、狐突之子子犯也……偃,子犯名,重耳舅,故曰舅犯。”僖二十三年《左传》杜《注》:“偃,子犯也。”僖二十四年《左传》杜《注》:“子犯,重耳舅也。”则狐偃(前?年—前629年),即僖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三十年、宣十二年、昭十三年《左传》、《史记·晋世家》、《楚世家》之“子犯”,亦即僖二十四年《左传》、《史记·晋世家》之“舅氏”,亦即《国语·晋语二》、《晋语四》、《晋语八》之“舅犯”,亦即《史记·晋世家》之“咎犯”、“咎季子犯”,姓姬,氏狐,其后别为舅氏、咎氏、五鹿氏、三伉氏,名偃,字子犯,一字咎犯,行次季,尊称子,大狐伯之孙,狐突(伯行、伯氏)之子,狐毛之弟,大戎狐姬姊妹,狐射姑(贾季)之父,文公重耳之舅,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从重耳亡在外十九年,文公四年(前633年)为上军佐而位居第六卿,文公八年(前629年)卒①林宝《元和姓纂·二十三谈》引应劭《风俗通义》:“(三伉氏)卫邑也,晋公子重耳封舅犯于三伉,支孙氏焉。”《元和姓纂·四十四有》引《风俗通义》:“(咎氏)……《左传》咎,舅犯字也。”郑樵《通志·氏族略三》、史昭《通鉴释文》卷4并引《风俗通义》:“(五鹿氏),(五鹿)卫邑也,晋公子重耳,封舅犯于五鹿,支孙氏焉。”按:今本《风俗通义》皆佚。又,郑樵《通志·氏族略四》:“舅氏,晋大夫舅犯之后也,姬姓,狐氏,晋惠公、文公皆狐氏甥,故以犯为舅,因以为氏。”王应麟《姓氏急就篇》卷上说大同。则舅氏、咎氏、五鹿氏、三伉氏为狐氏之别,出于大狐伯之孙,狐突之子狐偃(子犯、舅氏、舅犯、咎犯、咎季子犯)。。其尊崇“天命”,提出“长国者,唯知哀、乐、喜、怒之节,是以导民”,“信仁以为亲”,“民以土服”,“天事必象”诸说,主张勤王以求诸侯之策,倡导“战斗,直为壮,曲为老”古训,决危定国,时有令名,谙习典籍,善于辞令,富有文才,为春秋中期晋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与贵族文士,传世有《奔狄之策论》,《哀、乐、喜、怒之节论》,《大丧大乱不可犯论》,《信仁以为亲论》(俱见《国语·晋语二》);《底著滞淫论》,《民以土服论》,《天启之心论》,《勤王以求诸侯之策论》,《师之直曲论》(俱见《国语·晋语四》)诸文。
三、庆氏族属、世系暨庆郑事略考
关于晋庆氏之族属与春秋时期之世系,昭三年《左传》载叔向(羊舌肸)谓齐晏子(晏婴)曰:“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②昭三年《左传》杜《注》:“八姓,晋旧臣之族也。”林宝《元和姓纂·四十三映》引何承天《姓苑》:“(庆氏)庆父之后庆克、庆封,庆封奔吴,子孙徙下邳……又陈卿庆余、晋庆郑。”
谨按:昭三年《左传》所谓“栾、郤、胥、原、狐、续、庆、伯”八氏之先,栾枝、郤缺、胥臣、先轸、狐偃五氏皆卿,续简伯、庆郑、伯宗皆大夫,据叔向意皆为晋姬姓公族。又,鲁有公子庆父,即仲庆父,桓公允次子,姬姓。事见庄二年、八年、三十二年、闵元年、二年《春秋》、《左传》。齐有庆克、庆封、庆佐,桓公小白庶子公子无亏之后,姜姓。事见成十七年、十八年、襄十九年、襄二十年、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昭四年《春秋》、《左传》。陈有庆虎、庆寅,桓公鲍五世孙,姒姓。事见襄七年、二十年、二十三年《左传》。齐庆父、陈庆余,皆未详所出,或林氏有所本,或今本《元和姓纂》讹误。可见,鲁、齐、陈之庆氏虽与晋庆郑同氏庆,然其所出则异。则晋庆氏为文王昌之孙、武王发之庶子唐叔虞(子于)后裔,未详其祢,春秋时期世系亦未详。
关于庆郑其人,《国语·晋语三》韦《注》:“庆郑,晋大夫。”则庆郑(前?年—前645年),姓姬,氏庆,名郑,晋大夫,惠公六年(前645年)被杀。其提出“亲”、“仁”、“祥”、“义”为“四德”说,主张“大事必乘其产”,倡导“臣行君明”,反对“臣而不臣”,长于谋略,善于辞令,富有文才,为春秋中期晋国著名政治家与贵族文士,传世有《亲、仁、祥、义四德论》(见僖十四年《左传》),《大事必乘其产论》、《人臣论》(俱见僖十五年《左传》),《待即刑以成君政论》、《臣行君明论》(俱见《国语·晋语三》)诸文。
综上所考,晋栾氏、狐氏、庆氏皆为文王昌之孙、文王发之庶子唐叔虞后裔,栾氏出于厉侯福(辐)之孙、靖侯宜臼之子栾叔,春秋时期世系为:栾叔→栾宾→栾成→栾枝→栾盾→栾书→栾黡、栾鍼(无后)→栾盈;狐氏未详其祢,春秋时期世系为:大狐伯→狐突→狐毛、狐偃,狐毛→狐溱,狐偃→狐射姑;庆氏未详其祢,春秋时期世系亦未详。可见,栾氏、狐氏、庆氏三族皆属晋公族,按《左传》义例,栾氏可称之为“靖族”③成十五年《左传》:“秋八月,葬宋共公。于是华元为右师,鱼石为左师,荡泽为司马,华喜为司徒,公孙师为司城,向为人为大司寇,鳞朱为少司寇,向带为大宰,鱼府为少宰……二华,戴族也;司城,庄族也;六官者,皆桓族也。”。此三族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为栾成、栾枝、栾书、栾鍼、栾盈、狐突、狐偃、庆郑,此八子可称之为晋公族作家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