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抽搐临床效果观察
2012-01-23王春燕
王春燕
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郑州 450044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抽搐临床效果观察
王春燕
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郑州 450044
目的观察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抽搐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03—2012-03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抽搐192例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结果对收住院的192例原发性面肌抽搐患者,经手术后治愈184例,治愈率95.8%,无效8例(4.2%)。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显微血管减压术;抽搐;面肌抽搐;效果观察
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特发性面肌抽搐(hemifacial spasm,HFS),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1]。我院自2011-03—2012-03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抽搐19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192例,男76例,女116例;年龄25~75岁,平均55岁;病程1~20 a,平均6.6 a;右侧部位108例,左侧部位84例。
1.2 术前检查方法 常规行头部核磁共振检查,均未发现肿瘤或其他明显占位性病变,发现患侧面神经附近存在血管压迫者100例,可疑患者32例。
1.3 术前治疗方法 术前均口服卡马西平药物治疗,32例行针灸治疗效果不佳,16例行外院综合治疗后复发。
1.4 手术方法 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侧卧位,取乳突后发际内竖直切口长3~4 cm,分层切开头皮各层,骨窗直径2.5 cm,骨窗上缘暴露到横窦与乙状窦夹角,前缘到乙状窦后缘,乳突气房开放者用骨蜡封闭,“T”型切开硬膜并悬吊,轻抬小脑,打开桥小脑角池,缓慢释放脑脊液。锐性分离蛛网膜,探查面神经根部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REZ),仔细识别责任血管,采用锐性分离方法将责任血管充分游离后,将其推移开使REZ充分减压,用Teflon棉片垫入血管与脑干间,止血后严密缝合硬膜,置钛板补片,常规关颅。
1.5 临床观察
1.5.1 适应证的选择:显微血管减压术的适应证为:①药物、针灸、封闭治疗、肉毒素A治疗无效或者复发者。②症状较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③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有占位性病变。④可以耐受开颅手术[1-2]。但应除外习惯性眼肌抽搐,面部痛性抽搐,癔病性眼肌抽搐及面肌痉挛前有面瘫等疾病。
1.5.2 明确责任血管的观察:明确责任血管并对责任血管进行充分减压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正确判断责任血管非常重要,引起HFS的责任血管依次是AICA、PICA及VA或者其中的2~3支复合压迫。
1.5.3 垫棉材料的选择:减压材料的放置也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减压材料要放在责任血管和脑干之间,而不是血管和REZ区之间,因为异物可造成肉芽肿形成新的压迫[3],术后有可能加重面肌抽搐。置入垫棉后应确保其固定,可将Teflon棉做成类似哑铃状棉团,以防术后滑脱[2-3]。
1.5.4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①延迟治愈,指面部抽动在术后7 d~6个月内消失。其原因可能是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虽然血管压迫因素解除,但面神经根脱髓鞘病变再生修复及面神经正常电生理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完成[1]。本组出现8例患者术后仍存在面部抽动,3月后自行消失。②术后出现耳鸣及面瘫可能与术中面听神经滋养血管痉挛有关,预防方法为避免牵拉和过多骚扰,术中温盐水冲洗,注意冲洗针头不要朝向面听神经方向,避免损伤面听神经的滋养血管,是减少术后听力障碍发生的关键。本组术后出现耳鸣、听力障碍8例,随诊半年好转但未完全恢复;4例面瘫,随诊半年完全恢复。③引起HFS责任血管多是AICA及其分支,是脑干的主要供血者,手术中如有损伤将引起脑干缺血水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术中要轻柔操作避免牵拉损伤,若有小穿支血管出血,不要急于关闭,可采取明胶海绵压迫止血以预防脑干缺血损伤。④术后脑脊液漏,本组出现12例,4例脑脊液伤口漏行漏口缝合并加压包扎和8例脑脊液鼻漏再次入手术室重新行骨蜡封闭乳突气房后均治愈。脑脊液漏预防的关键是手术操作,术中骨蜡完全封闭乳突气房及骨窗边缘、严密缝合硬膜,并用人工脑膜修复或者用肌片加生物胶贴覆、头皮各层严密缝合、切口少用电凝、都是预防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
2 结果
本组中术后有效184例,无效8例,有效率95.8%。8例术后听力下降出现耳鸣,给予扩血管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轻度面瘫4例,随诊6个月自行恢复;本组出现术后脑脊液漏12例,行脑脊液漏修补术治愈;2例随访6个月面部抽搐症状无改善。
本组140例为单一责任血管(72.9%),其中小脑前下动脉100例(52.1%),小脑后下动脉32例(16.6%),椎动脉4例(2%),静 脉 压 迫 4 例 (2.1%);复 合 血 管 压 迫 52 例(27.1%),合并蛛网膜增厚20例,均给予充分松解游离治疗。
3 讨论
面肌抽搐(HFS)每年发病率约10/10万人口[1],表现为一侧面部阵发性、不自主的肌肉抽动,多从眼周开始,逐渐扩展到口周和面部表情肌,严重者可累及同侧颈部肌肉,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1-3]。HFS原因目前认为是由于面神经REZ存在血管压迫因素造成的,导致面神经脱髓鞘病变,神经轴突间发生动作电流短路,王海波等认为:跨神经元退变致中枢失去对兴奋的整合功能,当电兴奋叠加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一种爆发式下传,引起HFS[2-3]。显微血管减压术针对病因通过手术方法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治疗面肌抽搐,取得很好效果,目前成为治疗面肌抽搐的主要方法。
解剖学上,面神经血管复合体包含面神经、听神经、展神经、AICA及其分支、脑桥及小脑中脚。面神经与AICA的位置关系最为密切[1],因此,AICA是面肌抽搐最常见的责任血管。本组AICA压迫25例。PICA是椎动脉最大的分支,行程迂曲,其近侧部往往形成一个大的向上凸出的头袢,头袢可与其远端的尾袢粘连形成闭合套索,是骑跨于面神经上的主要血管。本组PICA压迫8例(16.6%)。较AICA和PICA而言,VA更为粗大,且表面有滋养血管,但较少引起压迫。熟悉责任血管的走行特点及特征表现,对术中责任血管的判断相当重要[1-2]。此外还有静脉血管的压迫,因CPA区通常没有大的静脉,所以面肌抽搐因静脉压迫者罕见,本组仅仅出现1例,处理静脉要避免损伤,否则会造成难以控制的出血或者脑干梗死的严重后果。术中应将责任血管向脑干及颅底方向推离,责任血管垫开后注意避免血管扭曲成角,且不能遗漏异常血管,本组2例无效患者考虑可能为多根血管压迫,术中经验不足遗漏异常血管导致。对责任血管为椎动脉因较粗大无法被满意推离REZ或者推离后易于复位,可采用悬吊法,即用Teflon棉片包绕责任血管后用医用胶固定于颅壁或天幕。
总之,显微血管减压术因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公认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正确判断责任血管并对责任血管进行充分减压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1]李岩峰,马逸,李付勇,等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附204例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12(9):398-388.
[2]陆斌,杨勇灵,余红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8例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08,32(4):343-345.
[3]娄志刚,谭占国,彭凤云,等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2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1):76-77.
R745.1+2
B
1673-5110(2012)21-0070-03
(收稿201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