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原中医药文化的特征及时代意义*

2012-01-23司富春宋雪杰徐向宇

中医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中医学中原中医药

司富春,宋雪杰,高 燕,徐向宇

(1.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2.河南中医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450008)

在当今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历史、传统、民俗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创意、设计、构思等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让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的目标,明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中医学本质与特色优势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1]。中原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医药文化的根基和主体,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其文化特征,研究其时代意义,加强中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外交流与合作,开发中医特色的健康生态旅游,加强中药产业发展,建立中医药强省,为传承中原文化精髓、推动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出重要贡献。

1 中原中医药文化的特征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中医药即是在中原华夏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中,源源不断地吸取营养而形成的医药体系,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国粹。中原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医药文化的根基和主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征。

1.1 根源性

中原中医药文化在整个中医文化体系中具有活水源头的地位。从伏羲制九针,河图洛书,神农尝百草、制百药,到黄帝和岐伯、雷公讨论医药理论,伊尹撰《汤液经》,开辟汤药用药都发生在河南,为中医药起源留下了美好传说,为战国以后中医学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岐黄文化是现代中医的根和源。据史料《帝王世纪》记载,岐伯是炎黄之世的一位承上启下的医家,他上承自伏羲、神农以来的医药养生文化,下传给轩辕黄帝,《黄帝内经》的形成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成为后世中医理论之源。可以说中医药理论在中原形成,中医药经典在中原诞生,河南是中医药的发祥地。

1.2 地域性

中原中医药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色彩,并且享有美好的盛誉。在中医名胜古迹方面,南阳医圣祠,洛阳龙门药方洞,焦作药王庙,禹州怀邦会馆,十三帮会馆,神农涧等名胜古迹及开封的针灸铜人都见证了中原医学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在中药资源方面,河南盛产2780多种中药材,如产于焦作的四大怀药距今已有3000多a的栽培历史,禹州的禹白芷、裕丹参、金银花、半夏、桐桔梗、山茱萸、辛夷花、连翘、冬凌草、柴胡等,药材道地,质优量大;在中药材加工和炮制方面,禹州的中药饮片加工和炮制荟萃历代技艺,因药制宜,技艺独特,制作精细,注重药效,在浸、泡、锻、煨、炒、炙、蒸、煮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许多加工炮制技艺被载入经典,业内有“药进禹州倍生香”之说。同时,在全国颇负盛名的百泉药会,素有“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药不全”之美誉。

1.3 原创性

中原中医药文化对中华医药文化体系的形成和构建发挥了重要的开创作用,尤其体现在中医著作方面。战国时期编撰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中医经典专著,被誉为“中国医方之祖”;约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这3部中医药学巨著均主要在中原地区完成,它们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宋代医家王惟一发明并铸造了针灸铜人,将针灸的临床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金元时期为中医攻下派的代表;明清时期吴其浚编著了我国第一部大型植物志《植物名实图考》;孟津的平乐郭氏正骨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技术,丰富了中医药文化宝库。这些为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提供了切实的依据。

1.4 开放性

中原中医药文化有着强大的辐射力和广泛的影响力。首先,历史上有禹州、百泉两大全国性中药材交易会。禹州中药材的交易活动和医家药商的汇聚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于明洪武年间形成规模,在清乾隆年间,药交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国各地药商多在此建立药行、驿栈、供商务活动的会馆,如山西会馆、怀帮会馆、江西会馆、十三帮会馆等;百泉药会素有“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药不全”之美誉。其次,自秦汉以后,中医学在唐代繁荣发展,先后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为中医学在中原大地之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宋代,北宋都城开封设有“尚医局”、“御药院”、“药密库”、“太医局”、“翰林医宫院”等国家医疗机构,连续4次修订《神农本草经》,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组织编撰多部大型方书,兼容内外,为中医学体系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再者,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三国时期外科鼻祖华佗,南北朝时期的针灸家皇甫谧,唐代著名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河南行医采药,著书立说。其中孙思邈著作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集方剂之大成,并收录了医圣张仲景有关伤寒的部分病证,使医学理论和医圣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中原医药文化的开放性使中医药科学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

1.5 先导性

首先,中原中医药文化是中华医药文化的根基和主体,自发端以来,一直引领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理论之源《黄帝内经》,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南阳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汝南孟诜著作最早的食疗专著《食疗本草》,著名儿科专家许昌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金元四大家之一张从正的《儒门事亲》,元代名医襄城县人滑寿的《诊家枢要》和《十四经发挥》,清代著名植物学家固始县人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等著名医家及其著作[2],为后世探索中医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临床各科实践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次,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对中原经济区多行业的发展起着引领和探索性作用。随着中医药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传统中医的优势,无论在疾病治疗,还是在预防保健方面都首先选择中医,极大的促进了中医医院及预防保健公共服务行业的发展;中医的普及使中药产业也有着巨大的发展契机,促进了中药产业链的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和资产;中医文化的发展开创了新的中医旅游业的兴起,中原有着丰厚的中医文化底蕴,为中医旅游业的发展奠定着基础,对中原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探索性作用。

1.6 普及性

一方面,中医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它在数千年之前,面对复杂机体,通过长期观察实践积累,注重对自然、宇宙、机体的不断探索与创新[3],建立了一整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方法,安全有效地解决了很多临床问题,在民间广为传播,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几千年,具有广泛的普及性,值得后世借鉴、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决定了其理法方药富含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用今天的科学方法论加以研究,依然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日益为世界所重视,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有效的指导着人们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4],也对医疗卫生和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优化作用。最后,不仅国内越来越重视中医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国外也不断掀起中医热,中医药持续不断地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着重大贡献,中医药的影响早已跨越国度,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巨大财富,更是全世界的宝贵遗产。

2 加强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2.1 有利于河南省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

河南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人文思想和中原文化特征,是中华医药文化的根基和主体。发挥中原中医药的根源性和普世性优势,深入挖掘并梳理中医药文化源流脉络,加强开展中医药文献、文物、古迹普查工作,继承历代名医流传下来的中医药典籍的学术思想,尤其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的学术思想和精髓,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发掘并研究具有民间地方特色的诊疗技术和方法,必定能够为中医文化的继承、传播、发展和创新做出积极贡献,助推河南省和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繁荣。

2.2 有利于河南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河南作为中医药大省,中药资源种类和储量均居全国前列。依托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独特的地域优势,河南中药制药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搭建中医药文化产业平台,充分利用河南省中药种植面积大、种类繁多的资源优势,扩大中药企业规模,提高产品创新力、科技含量和加工层次,突出中药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形成中医药文化产业链,创新中医药文化价值,化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5],建立河南中医药文化产业品牌,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2.3 有利于完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学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全面的诊疗理念,其地位、作用及科学性不容置疑。预防保健是中医的优势,其在亚健康、慢性病、病后康复等预防保健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弘扬中医药文化,一方面,有利于挖掘民间中医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特色诊疗理念与技术的广泛应用,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不断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倡导科学养生,增强人们的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加大中医宣传力度,壮大高素质中医药文化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坚持中西医并重,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提供新思路,从而完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让中医药的特色和精髓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2.4 有利于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中医药文化中的“天人相应、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崇尚与回归自然”的理念逐渐被西方人接受,中医药在海外的认可程度不断提高。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地域优势,开发中医药文化旅游,以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加强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文化的对外宣传,对于吸引更多的海外人员研习中医,促进国内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让中医文化的影响力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具有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创新中医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升中医自身价值,激发其原创力,扩大其影响力,对于加强中医药技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未来国内国际发展及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R].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

[2]许敬生.中原古代文明与中医药文化[J].中医学报,2009,24(5):1 -6.

[3]黄永秋.中国传统医学之文精神考释[J].中医药学刊,2005,23(2):330 -331.

[4]曹洪欣.发展中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J].中医杂志,2011,52(1):1 -3.

[5]张丽青,司建平.河南省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战略意义[J].中医学报,2011,26(11):1306 -1308.

猜你喜欢

中医学中原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沁园春·赞中原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西洋参防护放疗旁效应损伤的中医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