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8例

2012-01-23李明辉

中医研究 2012年7期
关键词:内服结肠镜溃疡性

李明辉

(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湖北丹江口442700)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迁延不愈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亦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给临床根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从国内报道本病的资料来看,西医的初期疗效尚可,长期用药有较多的副作用,而中医药治疗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2008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采用中药内服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8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结肠炎患者78例,男41例,女37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9岁;病程最长12 a,最短6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并均经大便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排除肠结核、慢性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感染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镜检病变程度分为:Ⅰ度38例,以黏膜充血水肿为特征;Ⅱ度27例,以黏膜糜烂渗血为特征;Ⅲ度13例,以黏膜面溃疡形成为特征。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中药

以参苓白术散加减为基础方,药物组成:党参15 g,白术15 g,怀山药15 g,白扁豆12 g,薏苡仁12 g,茯苓15 g,陈皮10 g,柴胡10 g,葛根10 g,砂仁6 g,谷芽10 g,炙甘草6 g。加减:若湿热偏重者,加白头翁10 g、黄柏10 g;寒湿偏重者,加肉豆蔻6 g、吴茱萸10 g;阳虚者,加补骨脂12 g、吴茱萸15 g、五味子15 g;久泻不止者,加黄芪15 g、赤石脂15 g。1 d 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温服。

2.2 保留灌肠

药物组成:苦参30 g,黄柏20 g,黄芪20 g,槐花20 g,白及30 g,龙骨30 g。上药加水500 mL煎至200 mL,每次100 mL保留灌肠,2次/d。嘱患者在灌肠前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用液体石蜡油润滑导管,插入肛内10~15 cm,将药液100mL(温度36~38℃)用注射器注入肠内后,卧床休息30 min,药液至少保留2 h以上。

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肠黏膜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肠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性息肉形成。有效:部分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肠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性息肉形成。无效:临床症状、内镜检查无改变。

4 结果

治愈29例,显效35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7.5%。

5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慢性炎症,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常易反复发作。现代医学[3]认为,本病主要与自身免疫、感染和遗传有关。以往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上采取调整饮食,镇静、解痉、激素类药物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或灌肠,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因疗程长、副作用较大等原因患者难以坚持治疗,且溃疡性结肠炎长期不愈及反复发作恶变机会相应增加。本病属中医学“久泻”“下痢”“肠风”“脏毒”“肠癖”范畴,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主位在脾、大肠,与肾、肝密切相关,脾虚湿困、湿热内生,蕴结于肠腑,壅阻气血,侵害肠腑所致,脾胃虚弱为本,肝郁乘脾、大肠热、气滞血瘀为标,临床上多本虚标实,虚实相兼,气血同病[4]。正如《景岳全书》所言:“泄泻之本,无不由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熟腐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致脾胃受损,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化,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白扁豆、薏苡仁、山药、葛根补脾渗湿止泻;陈皮、柴胡疏肝解郁。全方补中有行、行中有止。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主要限于结肠黏膜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也可累及乙状结肠、远端结肠,甚至遍及整个结肠。通过结、直肠给药,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最大限度的发挥药效,又避免长期口服药物所致的种种不良反应,所以在治疗时选择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方中黄柏、苦参清热燥湿,消火解毒;黄芪健脾益气,提高免疫功能;槐花凉血止血;白及消肿止血,内含胶质黏液,保护和修复肠黏膜,促进溃疡愈合;龙骨收敛涩肠止泻、生肌止血。全方共奏清热燥湿、消炎解毒、涩肠止泻、生肌止血之效。中药保留灌肠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避免或减少了消化液酸碱度及各种酶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使药物高浓度作用于病灶而起效。以上中药保留灌肠能抑制免疫功能的异常反应,并有良好的抑菌和解除肠道痉挛作用,清洁肠道,稀释肠中的有害物质,改善肠黏膜血管的微循环,控制黏膜的充血水肿,促进炎症吸收,增加局部抵抗力[5]。

慢性结肠炎病程长,常迁延不愈,易反复发作,单纯的中药内服,其效果并不显著。本观察显示,中药内服的基础上加用清热燥湿、泻炎解毒、涩肠止泻保留灌肠中药内外合治法治疗该病,症状改善快,效果明显,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优势。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02.

[3]陈其奎,何兴祥,朱兆华.消化疾病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70-574.

[4]苑述刚,宫健伟.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3):81-83.

[5]李国栋.中西医临床肛肠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220.

猜你喜欢

内服结肠镜溃疡性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中药内服配合药浴治疗小儿湿疹90例:附单用中药内服30例对照
富硒温泉水浸足治疗溃疡性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中药内服、外熏联合中频静电治疗膝骨关节炎39例
黄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运用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