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藏医木布病的分型与诊治
2012-01-23久西杰
久西杰
(青海省循化县尕楞乡卫生院)
藏医药学历史悠久,具有完整、系统地理论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目前社会中的许多疑难杂症的诊治与预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人类健康、长寿,国家、社会和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藏医药的临床实践经验及总结,藏医对培根木布的诊断及治疗具有自身理论的特色与实践的优势,本文从培根木布病的定义、分型、诊治,分析与总结了木布病的藏医治疗现状与未来展望。
1 木布病的定义
木布病是隆、赤巴、培根,以及血液和黄水疾病混合在一起的综合性疾病的总称。藏医认为“隆”的自然色为青,“赤巴”为黄色,“培根”的自然灰色,而“血”为红色,“黄水”的自然色为紫黄,混合在一起就变成紫黑色,藏语中“紫黑色”称“木布”,因此隆、赤巴、培根以及血液、黄水疾病混合在一起综合性疾病的称为“木布病”。其病源为隆、赤巴、培根以及血液,其病因包括热性病因和寒性病因两种。热性病因既过食味咸、酸、甘和高热能、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和经常饮酒,以及剧烈运动和外伤等引起肝内坏血增盛,却不能完成正常的血生化过程,使精、浊血液混在一起,自肝脏倒流致胃腑,与胃内的培根黏合并腐化,导致隆、培根的机能失调而产生的综合性疾病“木布病”,称为热性木布病,又称“木布下陷”。寒性病因既饮食不消化,或进食不合胃腑的饮食,在胃腑不能消化,胃黏液激增、瘀积,平火隆与消化赤巴的功能衰退,精华与糟粕不能分离,侵入肝脏的部位又不能转化为精气,反而恶血充斥,肝脏增大,又侵入胃腑后不能消化,致使培根性激增,症状潜伏下来,称为寒性木布病,又称“木布瘀积”。
单一型培根病,即指未消化、慢性胃肠炎、萎缩性胃炎等。未消化是内科疾病的根源,也是木布病的根源。
2 木布病的分型
木布的分型在藏医内科学中独具特色,按患病部位、发病时间、疾病性质等分类方法。
2.1 按患病部:木布病的患病部位有自位与它位2种,自位有胃、肝、大肠、小肠等4处。在胃发病时,症状犹如培根病;在肝发病时,症状与血病相似;在小肠发病时,症状如赤巴病的症状;在大肠发病时,症状与隆病相似。木布扩散到它位有内位两种。外部的传入肌肉,内部的是命脉、肝脏、血液。
2.2 按发病时间:木布病期分为3个阶段。疾病初期称为热期;中期有热亦有寒,称为寒热交织期;末期大寒无热,称为寒期。
2.3 按疾病性质:木布病的性质有蔓延、扩散、迁延、瘀积4种。蔓延分为向外蔓延与向里蔓延两种;扩散分为穿孔与未穿孔两种;迁延有潜伏与不潜伏两种,瘀积分为新与旧两种。
3 木布病的诊治
3.1 诊断:木布病主要症状为:胸腹灼痛、消化不良、呕吐胆汁,吐烟汁色黏液和血、大便燥结、肌肉消瘦、脊椎疼痛等。观察总病象从诊脉、验尿、观察表面病象、利害观察等方面着手。一般脉象洪大、干脉弱。尿色红紫、细腻、浓稠、有沉淀物。胃、肝疼痛,食欲不振,口内有腥臭味,大便紫色、干燥。饱时痛,饥也痛。
一般在春秋两季发病,分为3个阶段。此病初期呕吐热水与酸水;中期疾病已经成型,呕吐茜草汁样;末期病情已发展,呕吐烟汁样。
3.2 治疗:藏医治疗疾病从饮食、起居、药物、外治为四大治法。也有总的治则、具体治则、九大治则等治疗原则。木布病也不例外这些治则与治法,下面从上述治则与治法对木布病的治疗进行阐述:
3.2.1 饮食治法:热性木布病:食用鱼肉、猪肉、犏牛乳酪、豌豆、凉开水等。禁忌温暖、营养与过劳。
寒性木布病:食用野牦牛肉、新鲜绵羊肉、粥、干旱谷物等。禁忌性凉而重的饮食,白天睡眠及受寒。
3.2.2 起居治法:热性木布病:不宜过劳。寒性木布病:白天睡眠及受寒。在干燥温暖的地方适当活动,以不出汗为宜。
3.2.3 药物治法:药物有精华药方剂、石类药方剂、草药方剂等。
热性木布病:常用的复方有二十五味大汤散、二十一味寒水石散、夏萨德西丸、十三味青兰丸、坐珠达西等。
寒性木布病:安置精华散、仁青芒觉、仁青常觉等。
3.2.4 外治治法:刺血与泻法、火灸、敷法等外治治法,要根据病情选用。
总之,木布病是综合性疾病,犹如坚硬大地,难于治理。又是久病陈疾,需反复长期医治。不守护体质,以药物及外治等剧烈施治,会形成锈尽金尽。因此,须以营养滋补体质,祛除余疾,才能根除病源。
[1]宇妥云丹贡布.四部医典[M].西藏民族出版社,1982
[2]毛继祖,等.医学四续[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俄尖.藏医治疗培根木布病浅论[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