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总目录
2012-01-23括号内数字前者为期数后者为页码
(括号内数字前者为期数,后者为页码)
第一期
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
社会分层与社会空间领域的公平、公正 李强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建构 王新生 (1,10)
关于分配正义的三个问题——与姚大志教授商榷 段忠桥 (1,17)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 “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 “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原文整理注释 黄兴涛 张 丁 (1,25)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 “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释读 黄兴涛 (1,33)
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俱珍的重要历史文献——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 “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刍议 齐鹏飞 (1,45)
推理游戏意义论:以塞拉斯为中心的探讨 韩东晖 王 鹏 (1,54)
重新理解马克思与形而上学问题——兼驳海德格尔对马克思 “达到了虚无主义的极致”的批评 宋友文 (1,61)
我国商业信用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与强制性特征——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 刘小鲁 (1,68)
中国就业管制的变迁与测量——基于1978—2011年国家层面数据 杨伟国 代 懋 (1,78)
孔子学院对中国出口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连大祥 (1,88)
帝国的冲动、惯性和极限——基于希罗多德波斯史撰的帝国战争考察 李隽旸 时殷弘 (1,99)
马克思国家学说的演进逻辑 陈周旺 (1,109)
马克思何以设想市民社会将取代国家?——兼评诺曼·莱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理解 傅如良 (1,117)
拉克劳和墨菲后马克思主义激进民主政治的三重向度 王 平 (1,122)
欧洲文学思潮近代形态的过渡性 卢铁澎 (1,132)
中国近代神话传说研究与民族文化问题 高有鹏 (1,138)
从 “人口革命”到重构统计教育体系——戴世光教授的学术贡献 袁 卫 (1,146)
公平之思 正义之辨—— “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 旸 常永强 (1,153)
第二期
共性与差异:东亚社会保障研究
东亚地区社会保障模式论 郑功成 (2,2)
关于东亚社会保障模式的理论思考 林 义 (2,10)
东亚社会保障与欧洲社会保障的差异——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 何文炯 (2,18)
从东西方比较看东亚国家社会保障的同质性 谢 琼 (2,25)
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0年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政策重心 吴晓求 (2,32)
竞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种新格局趋势 黄卫平 刘一姣 (2,41)
市场可竞争性度量与中国工业市场可竞争性研究 黄卫伟 侯艳良 (2,48)
福柯的新政治观:一种微观权力的谱系学建构 欧阳谦 (2,57)
“向死而生”:先秦儒道哲学立论方式辨正——兼与海德格尔的 “为死而在”比较 冷成金 (2,65)
培育职业精神的哲学思考——从职业规范的视角看职业伦理 邱 吉 (2,75)
天道、王道与王权——王道政治的基本结构及其文明矫正功能 任剑涛 (2,83)
公共利益与公共治理 张成福 李丹婷 (2,95)
“赔礼道歉”的异化与回归 姚 辉 段 睿 (2,104)
论支柱企业关闭的法律管制——兼论一种民主式私法价值判断方法 熊丙万 (2,113)
逻各斯与努斯:西方科学文化的两个原点 郝 苑 孟建伟 (2,124)
马克思资本与技术融合思想解读 王伯鲁 (2,132)
后现代主义浪漫传奇文本与当代学术界的荒诞景观 陈世丹 张东昌 (2,140)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历史进程 黄念然 (2,148)
当代中国认识论与人学的走向—— 《夏甄陶文集》出版座谈会综述 卞桂平 (2,155)
第三期
重读卢梭:纪念卢梭诞辰三百周年
卢梭与启蒙自由派 刘小枫 (3,2)
哲人言辞中的城邦——卢梭与莫尔、培根的理想政制 黄 群 (3,9)
卢梭的梦与苏格拉底 张 爽 (3,16)
公民教育方案与卢梭的启蒙之思 戴晓光 (3,25)
如何超越马克思正确批判过的形而上学立场 张文喜 (3,34)
老庄道家价值观论纲 孙伟平 (3,41)
辩证法: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前沿——基于 《新世纪的辩证法》的分析 田世锭 (3,49)
科学主义与人文转向:论中国经济学的当代建构 高德步 (3,55)
金融发展、金融一体化与货币国际化模式 雷 达 赵勇 (3,65)
经济转轨背景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 王亚柯 罗楚亮 (3,75)
农民市场意识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分析 陆益龙 (3,83)
欧债危机是社会保障制度导致的吗?——基于福利模式与福利增长动因的分析 鲁 全 (3,94)
中国历史治乱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因素 王鸿生 (3,103)
论五四时期的信仰危机与信仰求索 刘建军 (3,111)
“现代国家”的含义及其建构中的内在张力 曾 毅 (3,119)
网络舆论与政府决策的内在逻辑 王金水 (3,127)
问题类型划分方法视野下的犯罪概念研究 王 充 (3,134)
鉴定人出庭作证难的症结分析 李学军 (3,143)
在平等交流中求同存异,在理解对话中追求创新——汤一介、乐黛云教授访谈录 胡 娟 沈 健 刘 昊 (3,150)
第四期
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理论反思与程序建构
回应型司法下的程序选择与程序分类——民事诉讼程序建构与立法的理论反思 肖建国 (4,2)
论恶意诉讼及其法律规制 肖建华 (4,13)
论诉审商谈主义的民事诉讼构造观——兼及对民事诉讼法修订与完善的建议 段厚省 (4,22)
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之完善 邵 明 (4,31)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中国正义问题 林进平 (4,40)
马克思与正义:国外学者观点评析 王玉鹏 冯颜利 (4,47)
地方政府的教育和科技支出竞争促进了创新吗?——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周业安 程 栩 赵文哲 李 涛 (4,53)
劳动报酬上涨背景下的地区间产业转移研究 孙久文 彭 薇 (4,63)
资产价格时间序列的BLS结构突变点检验及其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王 珏 胡 赟 张迎新 (4,72)
“患不均,更患不公”——转型期的 “公平感”与 “冲突感” 李路路 唐丽娜 秦广强 (4,80)
从摒弃到尊重:现代法治建设与传统文化 邢朝国 郭星华 (4,91)
政府绩效评估的适用领域与目标模式 杨宏山 (4,100)
科技风险与公众认知的关系研究 艾志强 沈元军 (4,107)
作品的 “开放性”与 “文本的权利”——试论埃科的文学作品/文本理论 周启超 (4,115)
性情的本体化——明代中期诗学的精神转向 肖 鹰 (4,121)
从辨体思想看明清诗学对韦、柳五古之接受 洪迎华 尚永亮 (4,128)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跨界影响力研究 王 星 袁 卫 (4,134)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 杜 鹏 杨燕萍 关晓斌 (4,144)
叙理成论,披文入情——评袁济喜著 《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 周泉根 (4,154)
第五期
“经文辩读”:中西之间的思想对话
“经文辩读”:从实践到理论 彼得·奥克斯 (5,2)
“经文辩读”与 “诠释的循环” 杨慧林 (5,8)
中西 “经文辩读”的历史实践与现代价值 管恩森 (5,16)
理雅各英译 “崇德辨惑”辨——以哲学诠释学的视域 李丽琴 (5,23)
作为 “补充”的 “译名”——理雅各中国经典翻译中的 “上帝”与 “圣经”之辨 姜 哲 (5,29)
政治哲学的进路——兼与赵汀阳先生商榷 杨伟清 (5,37)
论无知之幕和社会契约的作用 葛四友 (5,45)
个人主义:当代政治哲学争论的焦点之一 周 枫 (5,52)
简论 “武王克商”的政治正当性问题 董琳利 (5,60)
从辅助原则看个人、社会、国家、超国家之间的关系 熊光清 (5,68)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挑战与对策 陈彦斌 姚一旻 (5,76)
知识产权保护、研发投入与企业利润 张 杰 芦 哲 (5,88)
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 “幸福圈层理论”的实证分析 刘向东 陶 涛 (5,99)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变迁: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 李 莹 周永新 (5,108)
家庭研究中感性视角的彰显与价值 刘 谦 (5,117)
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创新行为及其限度 陈天祥 张 华 吴 月 (5,125)
美国公共行政理论中管理主义之哲学基础与内在逻辑 刘耀东 施雪华 (5,134)
法律的契约性质与司法过程的价值实现 朱全景 (5,141)
论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体制的独立化发展 杨 奕 (5,148)
“日常秩序中的秦汉社会与政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山 珊 (5,155)
第六期
比较历史视野下的民主理论与民主模式
作为民主形式的分权:理论建构、历史比较与政策选择 杨光斌 (6,2)
论民主的原则、运行机制和内在张力 张纯厚 (6,13)
民主发展、合法性与治理绩效——对五类乡镇制度创新模式的比较分析 马得勇 王正绪 (6,23)
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研究
竞争与制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分析 孟 捷 向悦文 (6,32)
关于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几个问题 高 峰 (6,43)
原中——正义理论的一条进路 彭永捷 (6,49)
罗伯特·E·古丁的 “反思性协商民主”模式 何包钢 王 慧 (6,58)
对安德森 “类型学”权力思想的几点思考 乔瑞金 李瑞艳 (6,64)
对话与改革:美国进步主义运动时期的公共传播与社会认同 胡百精 (6,72)
论升华:从弗洛伊德到拉康 马元龙 (6,80)
革命时代的 “人的文学”——重评 “京派” 张洁宇 (6,88)
《格林童话》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纪念格林兄弟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出版二百周年 杜 荣 (6,99)
“新典范”和 “旧史学”的冲突与调适——对中国现当代史学变革的一个贯通性解释 杨念群 (6,105)
俸米商业化与旗人身份的错位——兼论商人与京城旗人的经济关系 刘凤云 (6,117)
宋代理学的心性小大之辨 向世陵 (6,127)
简文 《见吴王》与 《史记·孙子列传》关系考论 熊剑平 黄朴民 (6,133)
新中国文科高等教育的 “工作母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探索与贡献 吴惠凡 (6,140)
吴玉章与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初期的办学方针 刘向兵 (6,146)
“马克思主义与正义”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淑英 (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