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探讨

2012-01-23贾志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心电变异性波动

贾志越

已有资料显示,动态血压监测能定量揭示血压的总体高度,波动,状况和昼夜变化,而心率变异性(HRV)是评价人体内自主神经功能的一项指标,神经功能对血压的昼夜变化起关键性调节作用,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有关,心率变异性减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靶器官损害及预后不良的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0例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心电二合一监测结果,根据日间(06:00~22:00)收缩压135mmHg(1 mmHg=0.133kPa),舒张压85mmHg;夜间(22:00~06:00)收缩压25mmHg,舒张压75mmHg,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1.2 方法

1.2.1 动态24h血压(ABP)心电监测 采用美国CARDIOTENS动态24h血压心电监测仪,袖带22cm×12cm(适用臂围24cm×32cm)缚于受试者左上臂,白昼(06:00~22:00)每隔30min自动充气测压,夜间(22:00~06:00)每隔60min自动充气测压,并贮存所有的SBP及DBP值,血压测量采用压力示波震荡法,监测时间从08:00~09:00时至次日08:00~09:00时,血压可接受范围:SBP 7mmHg~2 6 0mmHg,DBP 4 0 mmHg~150mmHg,脉压20mmHg~150mmHg,有效测试次数40次,其中选出杓型组183例,非杓型组217例。ABP从均值波动显示,杓型组显示双峰双谷曲线,但较正常波动范围大,上午峰见于08:00~11:00时,下午峰见于16:00~19:00时,且第一峰高于第二峰,午间12:00~14:00时及00:00~4:00时为明显低谷,非杓型组无此规律。

1.2.2 心率变异性检测 心率变异为动态血压心电二合一采样点得出,总功率(2 448ms2~4 484ms2),低频(LF,754ms2~1 596ms2)反映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功能。高频(HF,772 ms2~1 178ms2)反映迷走神经功能。LF/HF(1.5~2)反映迷走神经功能与交感神经功能的平衡。一项或多项值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则HRV值低或高,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降低,或/和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或增高。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

2 结 果

昼夜血压节律与HRV频域指标比较,杓型组昼夜LF均高于非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杓型组夜间LF又明显高于日间,但LF/HF比值日间高于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杓型组昼夜均以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以日间为主。夜间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说明夜间迷走神经受损。非杓型组与杓型组比较,日间LF减低,HF差异不明显;夜间LF、HF均减低,LF/HF比值差异不明显,说明非杓型病人交感神经活性昼夜均衡,夜间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双重受损,夜间HF低于杓型组,证明迷走神经受损严重。

3 讨 论

人体血压24h存在着昼夜节律波动,无论正常人或高血压病人,其血压上午高于下午。前半夜高于后半夜,昼间高于夜间,提示血压在昼夜24h呈现一种生理节奏性波动[1]。本研究中,原发性高血压中183例有此波动规律,但与正常者不同,其波动范围大。非杓型组217例无此规律。波动曲线较平缓。血压的这种双峰双谷节律变化对适应机体的活动,保护心血管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当高血压无此规律,即非杓型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双重受损,尤以夜间迷走神经受损为特征,那么这种波动情况即可减弱或消失,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小或不下降,反而升高。心血管系统长时间处于高水平血压冲击,加重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低HRV是高血压病人预后不良和死亡的原因之一。因为交感神经系统对维持和调节血压昼夜节律起重要作用,所以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恢复昼夜节律显得至关重要。如在心情,环境的调节中,应尽量放松,舒适。药物首选以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的,对延缓和减轻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和死亡的发生尤为重要,如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与其他降压药合理配合等等。避免交感神经兴奋对病人心率及血压的稳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心电变异性波动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卡片式智能心电采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