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督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以曲靖城区为例
2012-01-23刘黎
刘 黎
(曲靖师范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11)
今天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经历着空前的变革。社会的巨变不可避免产生社会问题。改革开放基本上是经济改革单兵突进,而法律、道德规范却遥遥滞后。市场经济赖以运行的市场伦理和财富伦理处以无形的真空,只是一纸空文。现在我们的市场经济能叫人不偷懒,却不能叫人不撒谎,现行市场经济下的法律能严惩一切违规行为,但如果仅靠这些来维持市场经济运行,成本将会很高。这些我们是感触颇深的——三鹿奶粉事件、双汇痩肉精事件等。“凡是缺乏自我约束,完全靠外部高压来运作的市场经济一定是最昂贵的市场经济。”[1]西方的市场经济伦理正是建立在基督教的精神框架之上的,我们应该借鉴,但不是照抄或仿制,也不是抛弃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如果缺少了“精神因素,再多的财富,也不能使这个社会安宁而平稳。”[2]
一、曲靖城区基督教与当地社会适应情况
基督教与社会的相适应是指基督教在社会中所发挥的功能被社会其它部分所认可和接受。它不仅反映了基督教质的发展,支持着基督教的人数增长,而且也集中体现了基督教与所在社会相融相合的努力状况。从曲靖城区的情况看,基督教与社会的相适应方面主要有:
(一)政治上服从
基督教尽管有自己的信仰系统、组织体系和活动方式,但是并不想也没有成为现政权的异己力量,而是作为一种建设性力量与曲靖市政府,主要是麒麟区南宁街道办事处作良性互动。曲靖市基督教会是独立的自主自办教会,与国外教会无任何隶属关系,不受国外教会支配。
第一,能够服从和服务于曲靖经济建设大局,参与曲靖的经济建设。经济建设长期以来是曲靖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曲靖城区教会和曲靖市民宗局一直积极鼓励和引导信徒发展生产,勤劳致富。曲靖市民宗局、市基督教两会也对全市勤劳致富能手进行表彰奖励,并组织巡回报告到全市宣讲。
第二,在聚会中利用宣讲传教,缓释社会急剧变迁中底层教徒的焦虑,支持社会稳定。牧师和传道员在传教中往往以社会上发财者精神坠落后的痛苦为例,提升教徒的人格尊严,平衡教徒的心里状态。
第三,利用教会的号召力量,帮助基层社区政府解决难题。在教徒比较多的社区,一些不信教群众不肯做的事情,教会在社区政府领导的要求下组织教徒去做,收效显著。
因此,教会与曲靖市政府、麒麟区南宁街道办事处政府的关系相处比较融洽。基督教在扩建新建三宝金水湾教堂需要征用土地,曲靖市政府、麒麟区政府积极协调并足额划拨。
(二)文化上的共处
基督教与曲靖城区社会的文化共处,是指由基督教教义规定的思想信仰和行为方式与曲靖城区原来的本土传统的思想信仰和行为方式的共处。这意味着,基督教一是保持自己基本信仰、基本仪式和反映其特性的行为,二是尊重别人的信仰和行为,不把自己的一套观念和仪轨强加于别人,从而各得其所。
问卷调查表明,曲靖城区大多数教徒忠于自己的信仰,“信仰上帝”是其入教和坚持信教的第一位原因。同时,教徒既然信了基督教,对民间的迷信活动一般就不再参加了。
下表的调查数据统计说明了曲靖城区教徒对民间传统习俗或迷信活动的态度:
从表中可以看出,76%的人信教以后已按基督教的规矩不再参加民间习俗和迷信活动。仅有3%的人有时参加,其中2%的人经常参加。有不少基督教徒信教以后,对这类活动感到难以容忍,表现出宗教上的排他倾向。从调查中得知,共处更重要的是两种文化的相互尊重和适应,特别是在某种情况下,两种文化有机会相互接触时更要采取这一态度和做法。比如,“敬天法祖”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年迈的父母去世丧事往往要充分体现子女对上人的爱戴和孝敬,会有许多规矩、仪式、禁忌,言行衣着具有不成文的规约惯例来表达哀思。就此与基督教发生的文化上的关系而言,“信耶稣的”子女或亲戚对不信教者按传统风俗习惯办事都能理解,反之亦然。曲靖城区教会方面,对信教的子女在这类活动中的行为也没有过多的强求。同时,曲靖城区的基督教徒不但过春节,并且把它当作最重大的节日来过。要杀鸡杀鱼宰猪,在大门口贴红纸春联,但不贴门神、灶神像,不贴剪刻的挂档。曲靖城区教会会送给每个教徒一幅印有圣母圣子的年历。曲靖市堂在大年初一,还组织能歌善舞的年轻信徒上演一套宗教节目(约有十个小节目),供城区内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观看。表演者身着民族传统的节日服装,以表演歌舞节目为主。与圣诞节相对比,显得更加重视更加热闹。
(三)道德上兼容
伦理道德问题从广义上说,也可以看成是文化关系的部分。这里单独列出是因为其重要和相对于泛指的文化而具有独特的意义。基督教教义及曲靖城区教会关于教徒行为的各种规章中有许多关于伦理道德的说教和规范,对于教徒来讲具有必须遵照的“神圣性”。其内容中有许多是同人们的基本社会公德要求相一致的,反映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普遍关系。所以,曲靖城区基督教和传统的伦理道德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兼容性。兼容首先指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相通相联,如在中国传统的道德训诫有“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作先”之说,虽然时代变迁,观念更新,但其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并未改变。基督教尽管不搞“崇拜祖先”,但因提倡孝道,所以,并不引起老百姓的反感,教徒中不少就是年纪大的老人。对于当下的社会道德状况而言。基督教的道德维系功能更显突出。不少信教户在所在的社区是“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从麒麟区公安局反馈的消息,也感到信徒比较遵纪守法,社区中经常发生的偷鸡摸狗、酗酒打架、赌博等情况各基督徒几乎沾不上边。基督教在这一群体中流行,无疑对曲靖市区的治安稳定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基督教与社会道德的兼容,对于基督教的存在和发展是很重要的。在迪尔凯姆看来,历史上,社会的伦理道德功能主要载体就是宗教,宗教的主要功能就在于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把共同持守的价值观念不断传递给下一代人。用他的话说,宗教是社会的粘合剂,是道德传承的载体,其功能是维护社会的聚合或和谐。它使得基督教作为一个外来文化能够在曲靖城乡生根成长。
(四)人缘上相助
曲靖城区基督徒一般会与人友善相处,诚信待人。下表的问卷调查数据反映了教徒与不信教者的关系:
您信教后其它不信教的人对您的看法
从表中可以看出,其它不信教的人对教徒“很反对”和“有些反感”者两条相加为13%,而“认为可以”和“很赞成”的占了71%,后者人数是前者的5倍多。医疗疾病是中国传统宗教积累功德、广结人缘主要途径之一。同样,“医病赶鬼”在曲靖基督教相对独立地生存和发展中也有着显著的作用。问卷调查表明,“因为有病而信教”的第一位原因。这说明了病人信教后在宗教的教育和鼓舞下,对教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从原先的机会性信教,变成了后来的理念选择。所以,基督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和宗教,其经典在语言上有相当大的隔膜,能够在基督教相对少见的曲靖城区持续发展,除了其本身神学思想和理论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及组织活动仪式的简约、灵活、宽松长期支持着教徒的信仰和行为外,能够在社会特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条件下,特别是这些条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具有强势影响力之时,在保持自己的核心和本质的思想信仰和文化仪式的前提下,受其制约,与其调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发展自己应是其主要路径。曲靖位于云贵高原中部、云南“三迤”之东,省会昆明藩屏,素有“滇黔锁钥”、“入滇门户”之称。历史上不断的战乱和剧烈的政治运动,造成了城区和乡村传统文化的断裂和本土宗教的衰败,形成了与曲靖不同的有利于基督教独自成长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基督教在这一环境中于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建立之际,支持社会稳定,缓释紧张情绪,协助政府工作,响应社会的道德呼唤,帮助和关怀社会的弱势群体共济互助,寻找尊严,思想行为力图与本土传统习惯兼容共处,因而在长时期中得以不断发展。
二、曲靖城区基督教的社会功能
(一)曲靖城区基督教的积极功能
曲靖城区目前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期,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一些优秀的传统美德受到置疑和挑战。在基督教聚会活动的讲道中,教会不断向信徒讲解基督教基本教义,其中有一些教义,比如知罪、悔改、爱、宽容、仁慈、勤俭等,其实是社会公认的一些美好品德。如果一个人成为一名信徒,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宣讲,这种教义就会深入到信徒的思想意识之中,也就很可能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在田野调查期间,不仅信徒在访谈中会重复述说这些以信仰为基础的美好品德,笔者也观察到很多信徒在行为上表现出友善、热情、信任、勤俭等美好品质。
基督教会、基督徒当然要传福音,使人作门徒。但如果仅限于此,对社会漠不关心,不重视他人的工作,就很难体现基督教爱的精神。关怀社会是基督教的传统,尊重他人是基督徒的本分。不是一个好公民,就很难说会是一个好教徒,中国基督徒认为,一个好基督徒,就应该在世上作光作盐,荣神益人。
基督教的传播对曲靖社会的影响虽然与其它宗教一样,也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压力的一种解脱,但基督教并不仅仅以精神的方式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与安全,在其心理医治功能之外,它还以观念的方式影响世俗社会。从社会方面来看,最重要的是其道德教化功能,基督教教义要人和睦相处、与人为善,这可以增进社会成员间的互助友爱,对处理家庭、社区关系有好处,社会居民信教后婆媳不和、吵架的事少了,居民之间的人际关系和睦了,这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不仅如此,宗教对世俗的经济生活也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社区居民之间存在信教与不信教的区分,于是就多了一种对比。访谈中一些信徒告诉我们要把“日子过在前头,否则别人笑话”。在这里隐隐可以感觉到韦伯所说的新教伦理对职业精神以及经济生活的影响,这无疑有利于社区居民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就文化方面而言,基督教同样有积极的作用,在谈到对教义的理解时,许多年长的信徒后悔自己不识字,不能好好地理解教义,还有的信徒因为信教开始学习认字,因为在教堂的集会活动中,凡识字的都要轮流读《圣经》,这有助于增加他们学习的动机。以上是积极方面。
(二)曲靖城区基督教的消极影响
首先,基督教毕竟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很容易使广大信徒产生宿命论思想,过分逃避社会现实。很多教徒总是觉得自己幸福的多少是由上帝决定的,缺乏与现实生活抗争的勇气;其次,由于基督教同其它宗教一样强调对信仰的虔诚,强调“神谕”的不可变更性,很容易形成保守主义的价值观,妨碍人们对时代及社会变化的适应。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教徒不能适应这种转变,看不惯社会的丑陋现象,同时排斥社会的积极变化。在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文化程度低,个别信教的理解有一些迷信色彩,把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都归之于主的旨意与影响。
三、结论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渐进的过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借鉴人类社会发展中一切有益的资源。胡锦涛主席说:“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积极弘扬宗教教义中扬善、平等宽容、抚贫济困等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贴近的积极内容。”[3]基督教是一个强调关心贫穷,乐于奉献,注重服务于社会的宗教。基督教积极响应社会的各项福利事业与公益活动,把上帝的爱与奉献精神传递到社会中去,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献上自己的爱心。基督教把爱作为道德规范的核心,提倡信徒要有诚信、宽容、爱心、与人和睦、孝敬父母等美德,这些道德规范有益于人们在社会交往时,更好的为人处世、与人为善、互助友爱、和睦相处。[4]
[1]单渭祥.《金陵神学志》《对基督教在构建社会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一些思考》.2006年(4):116页.
[2]秋风.《通往精神重建之路》.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10月18日,总第200期.
[3]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年初在接受第十一世班禅拜见时的讲话.新华月报,2005(3):54.
[4]肖安平.弘扬和谐旋律见证和平基督[J].中国宗教,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