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卖难时,请搭一把手

2012-01-22李治飞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10期
关键词:生计果蔬村落

本刊记者 李治飞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这是古人对秋天的最后一个农历节气“霜降”的说明。 今年“霜降”前后,涉“农”的几则报道真有几分“气肃而凝”的味道。其一是来自文化名流冯骥才,他咂舌于中国村落(文化种群)的快速消失;其二是来自农业生产一线,鲁、豫、浙、湘等地大面积发生果菜卖难;其三是来自西方金融界,德意志银行人员惊讶于当前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只有韩国的1/40。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村落萎缩,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果蔬产品卖难愈演愈烈,让人费思量。

“消失的村落”,既有起因于土地“无价”,农业生产“无利”,致富“无望”,农民离土离乡求生活导致的衰落,这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普遍现象;又有源于城市扩张,土地在空间维度而非产出维度的巨大增值而转向或被吞噬,造成“城中村”式的衰落,这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普遍现象。 令人困扰的是,伴随村落的快速消失,我们的农产品“供过于求”,进而“滞销”的现象却愈发频繁。 可以断言,中国村落消失速度即使快得令人咂舌,仍不足以消解经济史学者黄宗智所指的农业生产内卷化倾向。对数以亿计的农民群众而言,因非农就业机会贫乏,农业生产仍然是“生计”,而非仅仅是经济活动。或许,村落消失和农产品过剩正是大多数农民无路可走的结果。 生产效率的尺寸显然无法度量中国农业的独特价值,伤感于乡村文化的消失同样承载不了农民生存的重负。无论是来自异国还是中国本土的研究,都表明人类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农民”抑或“村落”的某种衰落。我们唯一应该做的,应当是干点实事,尽量让“衰落”中的当事人——农民,少一些无助和失落,多一点帮助和希望。

有点年岁的人都应该知道,农产品的“卖难”是一个老问题。 陕西老农侯永禄的《农民日记》,就记述了1991年全家满怀希望种下的西瓜“比屎贱”的绝望。如果自那时算起,以后的二十余年间,或大或小,或东或西,或果或菜,不知又发生过多少个农产品“卖难”案例。针对农产品“卖难”问题,专家、学者和官员下的功夫也不能说不大。至今,诟病流通体系不完善、产销组织化程度低、信息不灵、加工业欠发达、农业保险乏力、出口不足等等,已“喃喃”如婴儿的发声练习,几乎人人都会。可是,对以农为“生计”的农民而言,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显然不是认识问题,而是让一年的收成变现的实际问题。

如果你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市民或消费者,当农产品特别是果蔬“滞销”在眼前时,如能像艺人李玉刚所做的,多消费一点,这无论是对于你那被酒肉“糟蹋”了的身体,还是对于靠种果种菜为生的农民,均是有价值的行动。 如果你掌控连锁超市,面对滞销低价的果蔬产品,不矜持,不麻木,不必等官方动员和组织造势以后才去展示“公益”,能够主动些、日常些,更能彰显你的美善和高尚……行动起来,让我们为农民的“生计”而行动起来吧。

面对中国村落整体趋向衰落的事实,不必如杭州《都市快报》般高调附合,似乎胸怀“天下”,不必以人类心灵寻根名义,唱上一曲忧伤的挽歌。直面求生的农民,暂时放下忧伤的挽歌或费劲的“磨牙”,搭一把手就好。

猜你喜欢

生计果蔬村落
BY THE SEA
地还种不种?故土不再是唯一生计——搬迁后农民生产方式变迁报告
果蔬PARTY
奇思妙想的果蔬们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早期鲜卑生计方式探讨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果蔬的畅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