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致虹膜睫状体炎
2012-01-22梁秀婷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北京100853
梁秀婷,吴 洁,赵 微(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85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0岁,主因“左肺腺癌术后1年余”,为行第4次化疗及进一步检查于2011年9月24日收入我科。入院时查体:眼睑无浮肿,结膜正常,眼球正常,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3 mm,对光反射正常,无异常分泌物。既往无眼疾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此前患者未应用其他药物,无任何不适症状。因患者全身骨扫描检查示:左侧颞骨、左侧肱骨下段、右髂骨多发骨盐代谢增高灶,考虑多发骨转移表现,于9月26日、27日分别给予抗骨转移药物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静脉治疗。治疗前先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 mg预处理,半小时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93151)45 mg静滴。9月28日晨,患者左眼结膜充血,伴肿胀、异物感、流泪,无瘙痒。请眼科协助诊治,考虑为左眼虹膜睫状体炎,左眼给予普拉洛芬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每日2次,并立即停止应用帕米膦酸二钠。9月29日患者左眼结膜充血、肿胀明显减轻,分泌物减少。10月2日左眼结膜充血、肿胀症状消失。
2 讨论
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是第二代双膦酸盐类药物,适应证为恶性肿瘤并发的高钙血症和溶骨性癌转移引起的骨痛。它可以选择性的吸附骨组织来防止羟磷灰石的溶解;同时,导致破骨细胞产生形态学变化,从而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它也可以抑制各种中介物,如抑制酸液的产生、控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及溶酶体的释放,间接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抑制骨吸收使疼痛减轻[1]。患者的骨扫描显示肺腺癌已经发生多处骨转移,为了预防肿瘤转移后产生骨痛和高钙血症,遂应用此药物。
根据WHO国际药物监测中心对可疑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的判定标准,对于“肯定”判断的三个主要标准是:1)不良反应与给药时间有相关性;2)再次用药和停止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关系;3)排除由其他药物及并发疾病引起[2]。该患者在首次使用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的24 h内出现左眼结膜充血,伴肿胀、异物感、流泪,眼科会诊后考虑为虹膜睫状体炎,经对症治疗,停药后症状逐渐好转。此前,患者未同时使用其他药物,也无任何眼部不适症状及可引起虹膜睫状体炎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肠病、系统性血管炎、结缔组织病、血管肉芽肿疾病及皮肤病等。因此,考虑该不良反应与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有关。
双膦酸盐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轻微的低钙血症和发热[3],其他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及轻微肝、肾功能损害[4]。也有接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曾有报道出现下颌骨坏死[5-6],特别是伴有牙科操作的患者[7]。应用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后可引起眼部不适,如巩膜炎、葡萄膜炎、结膜炎和视力模糊等[8]。一项药物监测研究结果显示,帕米膦酸二钠引起眼部不良反应的概率约为0.046%[9]。Frederick W等[10]统计了18例因应用此药物发生巩膜炎的患者,指出眼部症状一般在用药6 h ~ 2 d内出现。Haverbeke G等[2]报告了2例用药后发生后葡萄膜炎的病例,且认为炎症的发生与用药的剂量可能并无相关性。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引起眼部不良反应的机制尚不明确,其不良反应的药理、病理生理过程也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Walter C等[11]在研究帕米膦酸二钠等二膦酸类药物引起下颌骨坏死原因时发现,此类药物可对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成骨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可能与眼部炎症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帕米膦酸二钠的眼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为了避免或尽可能的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建议在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及溶股性骨转移等时,应与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联合应用[12]。当患者因注射此药物引起眼部不适如视力下降或眼痛时,应当及时请眼科会诊,给予积极的治疗,并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