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例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分型及意义
2012-01-22史小安
史小安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检验科,江苏 无锡214002)
M蛋白(monoclonal protein)是由单克隆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大量增殖产生的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结构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或其片段,临床上因其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巨球蛋白血症(macroglobulinemia)及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都是以 M 开头的疾病,故称为“M蛋白”。由于M蛋白的存在是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克隆性增殖的重要证据,也是诊断此类疾病的基本条件之一。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临床症状多样。骨髓瘤细胞异常增生引起骨质破坏,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和出现感染、血粘滞过高综合征、肾功能不全以及淀粉样变性等一系列临床表现。M蛋白是诊断MM的重要指标,MM的分型早期对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意义甚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9月-2010年9月我院206例MM患者,男132例,女74例,中位年龄54岁。183例贫血,197例血沉增快,高于100mm/h者137例。
1.2 骨髓细胞学检查及x线检查 骨髓内浆细胞占0.13-0.97。X线检查者187例,32例未发现异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溶骨、骨质疏松等变化,合并病理性骨折51例。
1.3 实验室检查 细胞形态学、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球蛋白(A/G)、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尿本周氏蛋白(BJP)和尿蛋白定性检查。
2 结果
2.1 M蛋白型
2.1.1 IgG型 53例占25.7%,血清IgG显著增高,其他Ig降低,尿BJP阴性而定为此型。血清IgG 31.1-170.3g/L,平均76.1g/L。血清TP 72-146g/L,平均89.3g/L,A/G 平均0.71。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平均占0.412,出现 M蛋白者16例.多在β与γ区带间或在γ后,37例M蛋白与γ重叠。
2.1.2 lgG-BJP型 37例(17.9%),血清IgG 增高,其他降低,尿中出现BJP而定为此型。IgG 30.2-165.7g/L,平均62.6g/L。TP59-126g/L,平均75.5g/L,A/G平均0.84。血清蛋白电泳中白蛋白平均占0.427,有8例出现M蛋白,29例M蛋白与γ重叠。
2.1.3 IgA 型 21例(10.2%),血清lgA 显著增高,其他lg降低,尿内无BJP而定为此型。血清lgA13.6-39.0g/L,平均23.3g/L。血清蛋白电泳的白蛋白0.428,6例出现M蛋白带,分别出现在α1-α2、α2-β、β-γ间,l5例 M 蛋白与β或γ重叠。血清 TP 59-104g/L,平均71.6g/L,A/G 平均0.98。
2.1.4 IgA-BJP型 20例(9.7%),血清IgA增高,其他Ig降低,尿内有BJP而定为此型。血清lgA8.32-43.5g/L,平均21.2g/L。TP45-95g/L,平均69.7g/L,A/G平均0.97。M 蛋白在α2-β和β-γ间4例,M蛋白与α2、β、γ重叠者l6例。
2.1.5 IgD型 12例(5.8%),血清IgD显著增高,其他Ig降低,尿内无BJP而定为此型。TP54-79 g/L,平均66.0g/L,A/G平均1.40。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占0.57,在β与γ间,其余均与α2、β或γ重叠。
2.1.6 IgD-BJP型 28例(14%),血清IgD显著增高,其他Ig降低,尿内有BJP而定为此型。TP51-68g/L间,平均60.8g/L,A/G平均0.97。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占0.546,有 M带者16例,分别在α1-α2、α2-β、β-γ间,M 蛋白与α2、β、γ重叠者12例。
2.1.7 轻链型 19例(9.2%),因各种Ig均降低,尿内有BJP而定为此型。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平均占0.682,γ平均0.101,均无 M 蛋白。TP5l-67 g/L,平均60.0g/L,白蛋白均37.5g/L,确诊时血沉在20mm/h以下者10例,其他各例血沉虽增高,但都不超过100mm/h。
2.1.8 双克隆型 10例(4.8%),IgG、M 均显著增高,血清平均60.7g/L,IgM 46-116.5g/L,平均84.4g/L。血清蛋白电泳的白蛋白平均0.38。TP 76.3-127.2g/L,平均 108.4g/L,A/G 平 均0.53。
2.2 无 M 蛋白(不分泌型) 共16例(2.9%),确诊时有广泛的溶骨性改变。骨髓内瘤细胞占0.32-0.56,平均0.43。血清中Ig均降低,TP显著降低,球蛋白降低尤为明显,A/G平均为2.7,血清蛋白电泳γ平均仅为0.063。
3 讨论
依据206例多发性骨髓瘤的M蛋白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IgG型:约占43.6%,呈典型MM临床表现;②IgA型:约占19.9%,可见火焰状瘤细胞以及高血钙和高胆固醇血症;③IgD型:约占19.8%,不易在电泳中出现,多见于青年人,常出现高血钙、肾功能损害及淀粉样变性;④轻链型:约占9.2%,尿中出现大量BJP,而血清中难于检测到M成分,瘤细胞生成快,病情进展迅速,常有骨损害,较易出现肾功能不全;⑤双克隆型:约占4.8%,本型瘤细胞分泌双克隆或多克隆免疫球蛋白,M成分在血清蛋白电泳上的位置取决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可出现在γ区(IgG、IgM)、β或α2区(IgA);⑥不分泌型:约占2.9%,血清中无M成分,尿中无BJP,浆细胞增生水平较低,临床上具有MM典型表现,如不做骨髓活检分析Ig染色或其他浆细胞标记,易漏诊。
以上分型结果显示,IgD型比例明显偏高,该型增高的原因为:①IgD检查未普遍开展;②我国该型的发生率确实较高。据文献报道,国外1206例中IgD型占0.6%,国内194例中占8.2%[1]。血清TP及A/G与M蛋白类型相关,血清TP以双克隆型最高(平均108.4g/L),IgG 型、IgA 型、IgD 型、轻链型和不分泌型,依次降低;血清蛋白电泳中白蛋白所占比例与以上顺序正好相反,以双克隆型最低(0.38),依次增高至不分泌型。血清蛋白电泳M带所在区域IgG在γ附近,IgA与IgD型相似,自α1-α2间开始,都可延到γ。
随着对MM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预后因素为人们所认识,在众多的预后因素中,M蛋白分型可作为一种独立因素,它对MM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2]。
[1]郁知非,沈 迪.现代血液[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2:12.
[2]王婷婷,徐 剑,杨仁池.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相关因素[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2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