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甘蓝型杂交春油菜圣光402的选育
2012-01-22师伟杰王永生石作雄杨海玲
师伟杰,王永生,石作雄,杨海玲
(1.张掖市甘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 张掖 734000;2.甘肃圣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 民乐 734500)
甘肃省油菜年种植面积近300万亩,总产达2.8万 t左右,为甘肃省第一大油料作物。 近年来,春油菜因其种植投资小、经济效益高等优势得以迅速发展。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早熟、优质、丰产新品种,仍以青油菜 14号、陇油5号等品种为主。由于这些品种生育期长,很难适应本省生态多样性,再加之品种单一、不育株率高,导致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了甘肃省油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加强早中熟、优质油菜的选育研究,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油菜新品种,已成为甘肃省油菜生产的迫切需要和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1]。
1 选育经过
圣光402是由甘肃圣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双低+高含油量+杂种优势”的研究路线,利用聚合育种和游离小孢子培养相结合的育种方法选育的高油油菜品系[2],并用之转育出高含油量Pol CMS不育系和恢复系,在选育高含油量杂交种方面取得较大进展。2010年选育出了高含油量杂交种圣光402。
1.1 生态型雄性不育系206A的选育:首先用甘蓝型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AB1作母本与华双2号杂交,得到F1;F1再与华双2号回交一次,得到BC1;接着用BC1作母本与1141B杂交,得到BC1F1;从BC1F1开始,连续不断地进行自交选择,并对其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于2000年选育出性状相对稳定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材料8-206。2001年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对8-206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选育双低甘蓝型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206A。206A在武昌秋播条件下表现部分可育,可在隔离条件兄妹交或自交繁殖,在夏播条件下表现雄性不育,可用于杂交制种。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其芥酸含量0.79%,硫苷含量23.4 μmol/g,符合双低油菜雄性不育系标准。初步温度试验结果表明,206A育性转换日平均温度为10~15℃。
1.2 恢复系p61-2的选育:用原华杂3号的恢复系恢5200与耐菌核病材料宁RS-1杂交,得到F1。再用恢5200作轮回亲本与F1回交,得到BC1。然后分单株对BC1群体进行耐菌核病鉴定,选出耐菌核病的单株;再用耐菌核病的2个SCAR分子标记对选出的耐菌核病单株进行筛选,选出耐菌核病单株27株;最后用61个RFLP标记和88个RAPD标记对这27株耐菌核病单株进行遗传背景筛选,选出一株遗传背景与恢5200最相似的植株;用这个当选的单株与恢5200继续回交,得到BC2。再分单株对BC1群体进行耐菌核病叶片接种鉴定,选出耐菌核病的单株;用耐菌核病6个SCAR分子标记对选出的耐菌核病单株进行筛选,从393株中选出耐菌核病单株30株;接着用63个AFLP和RAPD标记对这30株耐菌核病单株进行遗传背景筛选,选出10株遗传背景与恢5200最相似的单株。最后到收获前用牙签接种法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选出耐菌核病能力最强的单株3株。通过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141A测交鉴定,选育出改良型恢复系RSH5200,作进一步的自交和品质测定,选育出恢复系7-5。对恢复系7-5进一步作小孢子培养,并对DH系后代进行选择,得到新早熟恢复系p61-2。
1.3 杂交种圣光402选育:2004年选丰产性和抗逆性良好而且育性不发生分离的206A单株作母本、用双低恢复系p61-2作父本杂交,获得的杂交种命名为圣光402,其恢复性能良好(恢复度100%,恢复性能稳定),优势突出。2008年、2009年参加甘肃省优质油菜杂交种区试,同时参加甘肃省杂交油菜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油2010005。
2 品种表现
2.1 特征特性:属春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115天左右。幼苗直立,子叶肾脏形,苗期叶圆形,有腊粉,叶深绿色,顶叶中等,有裂叶二三对。茎绿色,株高138.5 cm。黄花,花瓣相互重叠。单株角果数175个,每果29粒,种子黑褐色,近圆形,千粒重3.31 g。区域试验田间调查,抗病指数为1.23,对菌核病表现一定抗性。
2.2 产量表现:圣光 4022008年参加甘肃省春油菜区试,6点次试验平均亩产271.6 kg,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16.0%;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218.6 kg,比对照增产12.2%;两年甘肃省春油菜区试,12点次平均亩产245.1 kg,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18.1%。
2.3 品质性状:2009省区试抽样,经甘肃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检验,圣光402芥酸含量为0.042%,硫苷含量为11.78 μmol/g,含油率为48.59%。品质符合国际双低标准。
2.4 抗逆性表现:经区域试验抗性鉴定,2009年在天祝县华藏寺田间自然条件下病株率为13%,病情指数为4.0;对照品种陇油5号病株率为4%,病情指数为1.2;对照品种青杂油2号病株率为19%,病情指数为5.8。相对于对照品种陇油5号抗病性指数 (RI)为1.23,圣光402对菌核病表现中感;相对于对照品种青杂油2号抗病性指数(RI)为-0.39,圣光402对菌核病表现低抗;圣光402在天祝县等地种植,相对陇油5号表现中感,相对青杂油2号表现低抗。
2.5 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圣光402在甘肃省两年12个点次的区域试验中,相比对照有11个点增产,1点减产,比对照陇油5号平均增产18.07%。说明圣光402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期早播:在甘肃省春油菜种植区应在4月上中旬播种。
3.2 合理密植:亩播种量250~300 g,亩留苗1.3万~1.7万株。
3.3 科学施肥:(1)底肥:亩施油菜专用肥50 kg、硼肥500~1000 g(持力硼 200 g)或碳铵 40 kg、过磷酸钙50 kg、硼肥 500~1000 g(持力硼 200 g)。 (2)种肥:播种时亩施磷酸二铵5~10 kg。(3)叶面喷肥:在蕾薹期和花期分别喷施三合汤(亩用磷酸二氢钾100 g、速乐硼 15 g、尿素 100 g)。 (4)追肥:视苗情在蕾薹期和角果期灌水时每亩追施尿素3~5 kg。
3.4 保证灌溉:在甘肃春油菜区,移栽或直播田要注意保证灌溉。
3.5 病虫防治:苗期及时防治跳甲和叶蛆,盛花期及时防治蚜虫,在菌核病多发地区可以结合叶面喷肥、防治蚜虫、防治菌核病。
[1]庞进平,董云,王毅,等.优质丰产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 L6选育[J].中国种业,2011,(3):43~44.
[2]杨立勇,刘平武,杨光圣.小孢子培养技术纯化与选育PolTCMS不育两用系[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2):115~118.
[3]李云昌,胡琼,杨德圣,等.选育高含油量双低油菜品种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1):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