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四代港口概念的南京港发展思考
2012-01-22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70)
为了完成港口经营模式的转变,港口运营商应该主动构建自己的供应链系统,积极参与港口网络的虚拟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强化港口间的协调,从港口内部的整合逐步拓展到与港口相关联的外部整合。港口运营商应拿出改革的勇气,对传统物流流程进行再造,以形成精细化的港口作业,通过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差异化的需求,提供具有个性化的服务,营造出一个敏捷化的港口,从而使自己真正纳入现代供应链管理之中,顺利跨入第四代港口的行列。
1 港口的演变及其功能
港口作为国际运输的枢纽和国际经贸的支撑点,参与经济腹地资源要素分配与综合物流配送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视,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港口在供应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1992 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以下简称联合国贸发会议)在《港口的发展和改善港口的现代化管理和组织原则》研究报告中,将港口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作为运输枢纽中心的第一代港口、作为装卸服务中心的第二代港口以及作为贸易和物流中心的第三代港口。现代港口的演变及其功能的拓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见表1。
如今,港口功能进一步提升,如何使港口规划和建设体现前瞻性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业内人士提出第四代港口新概念。尽管目前业界对第四代港口的定义尚无统一认识,但在基本问题上已达成共识。目前,我国主要港口仍然处在从第二代向第三代发展的过渡阶段,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港口已开始从第三代向更高层次的第四代发展,因此,对于我国港口而言,深刻理解第四代港口的概念并审视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1-3]。
港口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货物装卸和转运功能。这是港口的最基本的功能即货物通过各种运输工具转运到船舶或从船舶转运到其他各种运输工具, 实现货物在空间位置的有效转移, 开始或完成水路运输的全过程。
2)商业功能。即在商品流通过程中, 货物的集散、转运和一部分储存都发生在港口。港口介于远洋航运业与本港腹地客货的运输机构之间, 便利客货的运送和交接。港口的存在既是商品交流和内外贸易存在的前提, 又促进了它们的发展。
3)工业功能。随着港口的发展, 临江工业、临海工业越来越发展。通过港口, 由承运人供应工业的原料, 再由船舶输出加工制造的产品, 前者使工业生产得以进行, 后者使工业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港口的存在是工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在许多地方, 港口和工业已融为一体。有的港口还具有诸如城市功能、旅游功能、信息功能、服务功能等。
2 第四代港口具备的条件与特征
2.1 第四代港口具备的条件
1)核心要素是要有大型深水码头,并要有现代化港口所具有的硬件的特征,从目前情况看,集装箱码头有16 m以上的水深,散货码头须能靠泊30万~50万t级载重船。
2)有涵盖整个城市的临港产业,即港城一体化以港口为核心来规划和发展整个城市的临港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形成“产业集聚”,并以临港产业的发展牵动其他产业如金融、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在整个供应链或需求链中,港口已不仅是物资交汇的连接点, 而且是综合运筹和处理物流生成和运动的基地。
3)拥有国际区域性总部经济,即大型跨国公司总部要设在港口,使港口成为区域性经济总部基地, 充分发挥港口作为前方调度总站的决策者、组织者功能。
4)有广阔纵深、直接的、交通捷便的陆向腹与港口所在城市及经济腹地形成非常紧密的经济联系,此外还应有发达的交通物流网络,与国际经贸管理完全接轨的自由贸易政策体系。
2.2 第四代港口的特征
1)兼容第三代港口的功能。第四代港口功能的提升是在第三代港口功能基础上的拓展,在新的水平上重新整合这些功能。
2)是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背景下, 供应链高度整合,力求链上各节点无缝地衔接。在整条供应链中将港口弱化为供应链中的一个要素, 强调实物体和信息在港口高效率地流过, 在组织生产时与供应链其他物流服务提供商一起, 高度地相互协调和合作,追求整体效益最优。
3)提供差异化、精益化、敏捷化和柔性化的服务。随着用户差异化需求的增大和敏捷生产在制造业取得成功, 港口需要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响应,在港口作业流程再造的基础上,满足市场对港口差异化服务的需求,差异化、精益化服务是基础阶段,敏捷化服务是过渡阶段,柔性化服务则是第四代港口的最终目标, 促使与港口相关的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连接。
4)主动决策,港口的发展阶段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即由保证经济活动顺畅完成的“后勤服务总站”转向推动经济活动有效运行的“前方调度总站”。第四代港口需要成为其所辐射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决策、组织和运行基地,为供应链提供良好的运行动力,这也是实现港口服务柔性化的重要条件。港口将通过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并购供应链中相关企业、外购运输能力等方式,从物资交汇的连接点,转型成为物流服务提供商。
3 南京港定位及发展研究
3.1 南京港功能定位
南京港位于长江下游,地处长江三角洲西部的最顶端,是长江流域和华东地区水陆空和江海河立体运输、全方位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南京港“十二五”期间确立了三大发展目标:①要保持南京港在长江全线港口企业中的领先地位;②建成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核心枢纽;③打造南京都市圈大物流平台。通过重组改制和战略合作,创新资本合作及融资渠道,整合南京市及周边港口资源。积极推进龙潭保税港区建设,促进区港联动发展。充分利用南京港股份公司上市资源,加大资本运作力度,使南京港口资源效用最大化,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公共物流服务平台。从战略举措上,以建设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作为南京港口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主枢纽港建设,重点打造以龙潭港区为依托的集装箱物流基地、以江北港区为依托的能源化工物流基地和以新生圩港区为依托的外贸散杂货物流基地,通过实施“五大战略”,着力推进“五个提升”,即:实施资源整合战略,提升港区功能;实施市场拓展战略,提升营销水平;实施资本运营战略,提升经营效益;实施多元经营战略,提升产业素质;实施管理创新战略,提升管理能力。
3.2 南京港发展思考
通过对第四代港口特征的分析和南京港功能定位,可以概括出对南京港中长期建设的几点重要启示,南京港口中长期发展概要见表2。
表2 南京港口中长期发展概要
1)积极采取联合与合作战略,加强资本运作,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南京港应主动对外开放,寻求合作,引进外资。如联合货代、船代、货主、船公司、铁路等采用多种方式共同构筑联盟体。2010年12月30日,南京港宣布改制重组,由南京市国资委和中国外运长航集团作为主体,对南京港口集团增资扩股,将南京港口集团变更为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国资委持有南京港集团55%的股份,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持有45%的股份。南京市政府出台了20条优惠政策,支持南京港集团加快发展。以战略重组为契机,对接中外运长航业务资源,着力打造“五港一基地”,即充分发挥南京港集团在港口市场上的经营优势,有效融合中外运长航江海运输及综合物流的优势,打造长江集装箱运输中转港、长江矿石运输基本港、长江煤炭运输枢纽港、长江原油、成品油及液体化工运输定点港、商品车滚装运输核心港、港机制造基地。
2)港口规划与区域发展相结合。港口规划应充分考虑腹地经济产业现状、交通物流网络、港口自身资源,使港口规划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南京港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中,港口群的形成基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港口资源的整合使港口群内部和港口群之间实现了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的态势,增强了为腹地经济圈服务的能力。
从某种角度来说,第四代港口其实就是所谓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往往具备硬件和软件上的条件、能力和优势,而且是港城一体化的延伸———港口和区域一体化的产物。这为其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和流通要素、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提供了有利的必要条件。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长江下游集装箱运输格局的正在发生变化。南京港应立足于南京及长江中上游地区,定位为服务于以上海港为中心的长三角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以开辟国内支线运输、提高国内支线服务为主,并相应发展内贸线和近洋线运输,把南京港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长江上喂给枢纽、南京地区及长江中上游地区近洋货物的中转枢纽、连接长江中上游地区与南方沿海地区之间内贸运输的主枢纽。
3)港口物流供应链整合。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基于纵向合作的高附加值服务(主要是高端航运服务和现代物流服务)成为港口的努力方向,业界开始探索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港口除了继续发挥其装卸功能、转运功能外,还应主动联合供应链上的其他重要企业, 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的供应商,利用一体化及联合战略,协同发展构建无缝隙的供应链物流网络,扩展港口的物流功能及影响范围,通过构筑港口在腹地的物流体系,将港口的航运功能、贸易功能、保税功能延伸到内陆。
4)港口物流服务系统功能提升。第四代港口的特征决定了不是所有第三代港口都有可能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也不是所有第三代港口都有必要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只有其中少数几个陆向腹地巨大、外贸物流众多、交通运输成本较低、且其所在城市拥有重要的国际经贸影响力的港口,才有必要和能力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否则就会造成资源浪费、结构失衡、效益低下。因此,我国应进一步优化港口布局,将港口规划与区域发展相结合,使港口在空间、规模和功能上的分布更趋合理。尤其应避免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避免一拥而上地建设“第四代港口”。
江苏省提出了把南京港打造成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发展战略, 做大做强物流基地是南京港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应依托南京港口, 积极扶持发展壮大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利用战略投资者和国际大集团的市场网络和现代化手段等资源优势, 迅速提高港口的综合运输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发展水上运输企业,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物流网络的衔接, 推动能力强的航运公司之间的合作, 实线“强强联合”, 保证港口物流的高效运转, 以适应江海联运、远洋运输的要求。发展港口物流, 还要积极培育物流市场, 引导港口物流企业加强与工业、商业、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合作, 拓展第三方物流空间。
5)港口产业国际化。参与港口产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力是大型班轮公司、实力雄厚的跨国航运公司等。参与港口跨国投资与跨国经营的另一大群体是一大批大型港口码头经营企业。港口营运商将其核心业务向国外拓展并利用其专业特长寻求国际投资机会。
从全球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经历来看,其无一不是通过兼并、控股、联合、收购等资本运作发展起来的,单纯依靠内源式扩张成长为跨国公司的几乎没有,为此各港口企业应以此为鉴,积极确立国际化战略目标并加速运作。一方面,港口企业可在国际港口经营市场中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分析某国政策、经济环境等,确定资本运营方式,采用收购、兼并、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进入市场。另一方面,港口企业应通过国际资本市场来实现海外上市;相比于国内,海外上市所需的周期较短、手续较简单,其一旦运作成功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可实现融资国际化,筹集外汇,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形象。
总之,南京港实施资源整合战略,提升港口服务功能;实施市场拓展战略,提升市场辐射能力;实施资本运营战略,提升资本运营效益;实施产业转型战略,提升集团母合效应;实施环境优化战略,提升港口功能定位;实施管理创新战略,提升管理决策能力;实施科技兴港战略,提升信息管理能力;实施人才强港战略,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南京港集团将打造成长江流域最具竞争力的公共码头营运商和综合型港口产业集团。
3.3 12.5 m深水航道上延南京的效应
长江航道10.5 m的维护水深已贯通南京,可满足3万t级海船全天候通航以及5万t级海船乘潮通过的要求。南京港已建和在建的重点外贸港区码头都按照兼顾5万t级水工结构来设计,并预留了航道整治后对码头进行升等的余地。但受镇江尹公洲航道制约,南京港尚未实现3万t级海轮全天候通航,造成大型海轮进江不能直达南京,增加了航运物流成本,影响港口深水岸线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港口综合运输优势的充分发挥,制约了包括南京在内的地区经济发展。
目前长江下游12.5 m深水航道上延南京的工程正在加紧准备。工程完成后,第四代集装箱船和5万t级海轮将全天候直达南京,7万t级散货船乘潮减载能直达南京。南京港将真正成为江海连运的枢纽。
4 结束语
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港口所面临的是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环境,港口传统经营方式已经难以应对这种变化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处境,提升港口的竞争力,促使港口主动顺应这种变化,港口运营商应尽早对第四代港口的特征和功能有所理解,以便采用适时的新战略。
为了完成港口经营模式的转变,港口运营商应该主动构建自己的供应链系统,积极参与港口网络的虚拟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强化港口间的协调,从港口内部的整合逐步拓展到与港口相关联的外部整合。规划和建设港口物流,协调“关检港运”各部分,实施大通关,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减少审批程序和办事环节,口岸各方建立快捷有效的协调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实施科学、高效地监管,以达到口岸通关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真正实现“快进快出”,同时不断融入第四代港口的新特征,提供差异化、精益化、敏捷化和柔性化的服务, 使港口成为整合国际物流供应链的重要环节,物体和信息在港口高效率地流过,在组织生产时与供应链其他物流服务提供商一起, 高度地相互协调和合作,追求效益的不断优化。
[1] 孙光圻,刘 洋.第四代港口对中国港口建设的启示[J].中国港湾建设,2010(5):71-73.
[2] 黄 桁.第四代港口研究及其对我国港口发展借鉴[J].中国港口,2011(5):54-55.
[3] 周雪松.基于竞争力的南京港口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水运,2010(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