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扛起历史的魂灵

2012-01-21杜璞君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囚徒命运文本

杜璞君

(广东省作家协会,广州510091)

2012年第三届“在场主义新锐奖”颁给了艾云的《黄金版图》,笔者不禁想起当初读完这篇大散文后,那份难以排遣的沉重。有人不无戏谑地称历史是位随意打扮的小丑,但当历史的迷雾拨开,被遮蔽的历史现场重新呈现在眼前时,又将带给人怎样的冲击和思索?《黄金版图》的颁奖辞是这样的:“试图以丰富多彩和小心翼翼的虚构,不动声色地为我们还原事物、事件本身,找回历史片段记忆。叙述结实饱满,同时兼具纤弱光润的女性肌肤特质。往事在沉寂百年之后,在作家的呼吸吹拂中,更加生动鲜活,她对苦难命运的揭示意义,无疑告慰了那些日夜守护国家领土完整的不死魂灵。”

有评论家坦言,不大敢触碰艾云的作品,对艾云作品的阅读,评论家感到是一种挑战。笔者也数度感到进入艾云文本的困难,读艾云的作品,除了折服于她作品缜密锐利的思辨性,还觉得需要具备从其文本抽离出来思考的勇气和气度,即仅满足于对她作品的赞赏是不够的,不能仅局限于被作者的思想掌控,还要能够从文本中跳出来,对文本进行有效的观照和审视。如果读者被作者的气场所掌控,这对于一位思想型的作者而言,透过文本与读者的交流和对话,就未算完成,读者也谈不上对文本深入理解,从而真正领略作者的思想底蕴。

与其他女性作家相比,笔者总觉得艾云的作品虽具有女性的特质,但其文本的思辨性和力度,恰恰是众多女作家所无法媲美的。很多女作家,往往第一次读她们作品的时候,会感到惊艳,但这种阅读的快感,却难以惊得起思想的敲打,当我们需要思想力的顶托时,女性感觉的敏锐和细腻,就显得轻盈有余,力度不足。透过艾云的作品,你能看到她良好的结构文本的能力,这种良好精严的叙述素养,不仅是作者良好的叙述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作者思想力的反应。某种程度上,结构力就是思想力。这样的作者,她带给你的不仅是阅读的愉悦,还是思想的狙击,或许带出的思索本身就是沉重的,它带给你的不是感官上的轻快,而是深层思想的敲击。

比如《黄金版图》,在构思上就颇费了一番心思,整个文本呈双线结构展开:一条主线,以史料为轴,勾勒了李金镛、袁大化、宋小濂等人戍守边疆,寸土必争,牢牢守护了民族的版图和财富,不为强俄蚕食和鲸吞,为后世留下了彪炳史册的浓重一笔;另一条主线则透过虚构的形式,还原历史的真相,将视角聚焦到一群胭脂沟开采矿业的3000戴枷囚徒,以及与这些囚徒共同生活的女人身上,这些女人的肉体与囚徒互相依偎、取暖。不管囚徒还是女人,他们虽然没有明天,没有身份,却同样用他们的卑微之躯,捍卫了版图和黄金。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命运和时代,姑且不说封建皇朝所谓明君对于时代的作用几何,但对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盛世过后,弱君强臣的格局,李金镛、袁大化和宋小濂等,他们所彰显出的责任、意志、信念和坚守,在那个时代的家国命运下,他们的人格和命运就总避免不了悲剧的色彩。如果将他们置放于历史长河之中,与清末皇朝弱君强臣,毁誉参半的三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的声名相比,李金镛、袁大化和宋小濂恐犹如尘粒,为浩瀚的历史卷帙所遮蔽。身处日渐衰败的皇朝,国破山河在,时代和命运又选择了他们必须有所担当。面对列强瓜分,帝国行将倾覆的时代格局,一方面专制皇朝统治者罔顾国破家亡,相安一隅,骄奢淫逸;另一方面不管是晚清重臣,还是戍边的官吏,依然怀揣千秋家国,为使命所驱使。李金镛壮志难筹,袁大化接过李金镛漠河金矿督办权,继续治理开采金矿,却遭小人陷害,后是非曲直,得以分明。宋小濂在满洲里的归属上,与俄国人谈判,据理力争,寸土不让,更是功在千秋,这些淹没在历史烟尘中的人和事,透出的不仅是悲情,更突显的是深重的时代危局下的忧患。

在历史的壮歌与悲歌中,似乎留下的总是强者、胜利者的身影,我们的记忆或者书写的历史总习惯性地把目光集中在那些显赫者身上,但历史从来不是少数几位风云人物所能铸造。作者叙述视角的聚焦处关乎她的写作伦理,对于胭脂沟那群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人,艾云坦言,她没有道德优越感。艾云以悲悯的目光聚焦到这些女人身上。妓女坟作为胭脂沟的遗存,那些曾经把身体出卖给每一位矿工,最终埋没荒野的女人,她们难道就没有生存的意义吗?她们死后连姓名都不可能留下来,一个作家的良知,或者一个作者的写作伦理,只有真正烛照到这些卑微者的身上,她写作的意义才能最大限度地焕发出人性的光辉。

这些女人的身体并不卑贱,哪怕她们和3000戴枷的囚徒,每个人的身份都被打上了耻辱的印记,流落荒野,不为人知,也没有人对他们的存在意义提出过追问。在这种地理环境和政治格局下,她们的一生屈辱和卑微,注定了被抛弃和被遗忘的命运。但透过这篇作品,这些被损害和被侮辱的人,却显示出另一种存在的意义。她们身份的卑贱,并没有侮辱她们高贵的灵魂,她们的身体,依然熔铸进破碎的山河,属于守护这片山河的不死的灵魂。

漫长的严冬,苦寒的北国,如水的柔情,绝望的囚徒,叛逆的命运,侠气与胆识铸造的健硕胴体,一经严酷的自然条件衬托,不得不佩服作者如此巧妙地透过想像和虚构,将这些富于质感和力量的元素,糅合在了一起。沉雄富于阳刚美的叙述笔调,不仅来自于作者很好的文字掌控能力,而且还源自于作者的自信。整个文本的叙述,既以冷调为底色,烘托出北国的严寒,又非一味地酷冷干瘦,当人物身处绝境时,作者便适时补充一点暖色调的叙述,一张一弛,不经意地使整个叙述基调犹如黎明积雪上平添的一抹霞色。

作家从来都不应以道德优胜者自居,只有把自己当成卑微者中的一员时,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温情的目光才能抚慰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孤独的灵魂。在那个旷野寒地,胭脂沟的采金人和女人们,用他们没有身份、也没有明天、更无法证明其生命价值的生存,承托起的苦难,当沉寂了百年后,我们似乎嗅到那孤坟下她们埋没荒径的叹息,同时我们也借着艾云的这篇大散文,重新走近这些孤寂的灵魂,感受她们存在的意义。是她们,这些卑微者,扛起了历史。

猜你喜欢

囚徒命运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命运的更迭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命运秀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机智的囚徒
囚徒
被释放的囚徒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