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知情权下的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2-01-21刘艳丽刘满花车静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皮瓣癌症黏膜

刘艳丽 刘满花 车静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秦皇岛门诊部,066000)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79岁,主因左颊黏膜癌复发肿物切除术后4周,修复左颊皮瓣后皮瓣坏死4周,于2011-03-11收入我科。查体:左颊、左下颌、左颈部近似倒三角形移植皮瓣约13 cm×5 cm,右起唇裂正中偏左2 cm,左至左下颌角处,下至胸锁乳突肌中点处,皮瓣吻合处间断点状坏死,部分已清除,唇裂正中至左下颌角处近似倒三角形皮肤缺损,周边可见部分坏死组织呈黑色结痂。上唇正中至鼻翼左侧、左口角左2 cm处为一个三角形皮瓣缺损,黏膜及牙齿裸露。口腔分泌物较多,左黏膜处有一1.5 cm×1.5 cm大小突起,为移植皮瓣。构音欠清楚,吞咽时舌运动受限。左侧下颌骨未触及,未触及颈部淋巴结。诊断:①左颊黏膜癌(术后)。②左颊部修复皮瓣坏死。由于患者肿瘤平均20 d就复发,于2011-04-10在局部麻醉下或颈丛麻醉下行左颊黏膜癌肿物切除术、坏死皮瓣修复术15次。

术后留置胃管、鼻饲饮食抗炎治疗。患者于2011-11-16T13:00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烦躁、大汗、心率不齐,血压110/60 mmHg(1 mm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80%~90%。诊断为:左颊黏膜恶性肿瘤(晚期),因肿瘤多处转移致左锁骨下肿瘤已压迫气管、肺感染。多重因素影响呼吸循环功能,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心跳停止,于21:20呼吸减弱、昏迷、呼之不应,瞳孔5 cm,对光反射消失,家属拒绝抢救;于21:35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同时心电图无电复位,宣告患者临床死亡。

2 患者的心理特征

此患者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在社会中担任过比较重要的职务,年龄偏大,“学有所长,事有所成”,有一般人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2.1 成就感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1]将人类的主要需求依其发展顺序从低到高分5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由此角度认识到患者知识层次高,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收入丰厚而稳定,处于高层次需求阶段,追求的是人格尊严和自我实现。

2.2 心理素质好,承受能力强 此患者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面广,阅历丰富,在工作中能有所建树,事业上有所成就是与其具有坚定的信念、积极的生活态度紧密相关的。疼痛是各类晚期癌症患者最主要、最痛苦的症状[2],有的还是剧烈疼痛,而此患者承受疼痛的能力相当强,自始至终患者从未要求使用止疼药物,每次见到患者都是一副笑容可掬的面孔。患者的女儿对我们说:“我妈妈只是在夜里疼痛的时候哼哼地发出声音,但从来没要求使用镇痛药物。”

2.3 患者家人善于精神调理 此患者的主治医生治疗原则是发现肿瘤就手术切除,因此患者经历了多次手术治疗,患者的两个女儿轮班照顾,她们稳定、愉快、乐观的情绪,可亲可爱的表情,和睦文雅的举止,唤起了患者同疾病斗争的坚定信心。患者经历了多次口颊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造成吞咽困难,一日三餐需用榨汁机炸成糊状后再用调羹匙慢慢地进食,进食费时费事,但患者的两个女儿还是鼓励患者自己进食,她们耐心地陪伴,能不用鼻饲就不鼻饲,患者的小女儿还在妈妈吃饭的时候轻轻地歌唱。患者自己也是积极地参与,自己进食,虽然每次进食时间长,进食后要清理口腔剩余残渣很繁琐,但两个女儿每次都是耐心细致地在护士的指导下清理口腔时间长达1 h,以利于伤口愈合。这在学术上称之为社会学支持[3],同时也得到了我们医护人员的好评。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当患者被确诊为癌症时,是否让患者知道诊断结果,历来医院和家属有两种看法。通常是向患者隐瞒诊断结果,担心患者遭受打击,心理上难以承受。而此患者有良好的人生观,心理承受能力强,能以达观的心态对待人生道路上出现的挫折,所以此患者肿瘤虽多次复发、多次手术切除,都能在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地解释和开导下,在较短时间内调整好心态,大大提高了身体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延长了生命[4]。

3.2 帮助患者转换角色 此患者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成就感强,曾在社会上承担一定的角色,当确诊为癌症时,角色急剧转换。我们护理人员的做法就是:一是淡化患者的社会角色,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相对固定治疗时间,增加治疗时提前通知患者,以使患者有时间安排自己的社会角色,使其从常态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二是淡化医护人员的医护角色,患者住院以后离开她原来的生活环境和熟悉的群体,进入一个陌生环境、陌生群体,迫使自己按新环境来要求、约束,我们就有意识地多与患者接触,多聊聊天,疏导患者以“既来之,则安之”的坦然心态进入病员角色,积极接受治疗。

4 良好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告知患者诊断结果,帮助患者转换角色的目的是使患者面对现实,利用患者强烈的求生欲望调动其潜在能力,使其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同癌症作斗争。我们根据患者的情况适时地向其讲解国际国内治疗癌症的新进展、新方法、新的治疗方案等[5]。针对此患者肿瘤多次复发的情况,我们耐心解释多次手术切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其放心地接受手术。讲解日常饮食和化疗期间的饮食调理,减少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减少心理压力和恐惧感。在患者鼻饲饮食期间加强营养;没有鼻饲管时,鼓励患者自己进食,让患者感觉到自己还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患者在病房看书、看报、听广播,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有效的心理护理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其生存质量,患者从入院到自然死亡经历了9个月,临终前对我们说:“我经历了多次手术,我宁可死在手术台上,也不要躺在床上等死。你们尽了力,我也尽了力,住院至今我的生活是有意义的。”

[1]郑燕,徐娟.需要层次理论在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2):2920.

[2]李梅英.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疼痛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06,15(5):384-385.

[3]梁艳梅,孔凤,雷超芳.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调情志[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23):1782-1783.

[4]庄娟如.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4(9):536-537.

[5]刘振静.恶性肿瘤患者情绪障碍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5,32(4):232-236.

猜你喜欢

皮瓣癌症黏膜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癌症“偏爱”那些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