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细胞溶血及冷凝集素导致血常规检测困难一例

2012-01-21陈静钟晓燕叶云霞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凝集素溶血性免疫性

陈静 钟晓燕 叶云霞

(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海勤疗养区,310002)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7岁,于2012-02-25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体检时见患者面色蜡黄,眼膜泛黄。抽血后发现血常规管与血流变管均出现快速凝集和溶血,生化与免疫管均未出现溶血。实验室即刻检查血生化及免疫:总胆红素98.60μmol/L,间接胆红素70.20μmol/L,直接胆红素28.40μmol/L,谷丙转氨酶14.50 U/L,谷草转氨酶34.00 U/L;免疫球蛋白G 6.22 g/L,免疫球蛋白M 7.54 g/L,免疫球蛋白A 1.13 g/L。血常规 (五分类):白细胞17.80×109/L,红细胞1.26×1012/L,血红蛋白88 g/L,红细胞压积7.50%,平均红细胞体积107.10 fL,红细胞分布宽度14.40%,血小板248×109/L。影像检查:胆脾无肿大,肺部未见异常。患者血液离体在EDTA-K2抗凝管中摇匀后20 s便发生凝血和溶血,从而导致血细胞检测困难,37℃水浴3~5 min后凝血消失,部分红细胞破裂。提示自身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综合征。

2 讨论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或外来物理、化学药物影响,产生了能破坏自身红细胞的抗体[1],结合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清中,使红细胞致敏,激活补体,使大量红细胞在体内破坏,以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正常人血清中存在少量的冷凝集素,且血清中冷凝集素效价在0℃时一般不超过1∶28[2]。冷凝集素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冷凝集素几乎均为IgM型[3],对人红细胞I抗原有特异性,20℃以下可使红细胞凝集,37℃冷凝集素消失[4]。冷凝集素引起的红细胞凝集有别于启动正常凝血途径而发生的血液凝固,冷凝集素引起的红细胞凝集为大小均匀的凝集小颗粒,无凝集块,不消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故血小板检测在正常范围[5]。该例标本分析提示在血常规检测分析质量控制过程中,冷凝集素及自身免疫性溶血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发现结果明显不符时应及时查明原因,排除干扰,以便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故在寒冷季节应加强实验室取暖设施,避免实验结果受温度影响。血常规检测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条件下还应结合手工计数加以校正结果。

[1]杨世明,张红丽,张勇萍,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清学特性检测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8,24(8):834-835.

[2]崔付生.冷凝集素综合征1例[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8):121.

[3]林粤.高效价冷凝集素误定血型2例原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8):995.

[4]刘凌.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血型鉴定异常1例[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6):697.

[5]刘国生,卢艳平.冷凝集素干扰ABO血型鉴定及血常规检测参数1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8):196.

猜你喜欢

凝集素溶血性免疫性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大型真菌凝集素的结构、糖特异性以及其在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
鱼类凝集素概述
凝集素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物技术应用进展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副溶血性弧菌保藏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