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合并物理疗法治疗脊源性便秘11例临床报告
2012-01-21唐晨
唐晨
(济南军区烟台疗养院,264001)
脊源性便秘是指由于腰骶段脊柱病变,导致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较平时习惯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的综合征。2010-01—2011-12笔者采用手法矫正错位的腰椎后再辅以腹部手法按摩以及物理疗法治疗脊源性便秘1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24~66岁,平均48.1岁。所有患者符合罗马标准Ⅱ便秘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肛肠协会制定的“功能性便秘的罗马标准Ⅱ”,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有12周(不必连续)发生以下一项或者两项的情况:①1/4以上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②1/4以上的排便有排便紧迫感;③1/4以上的排便干结或坚硬;④1/4以上的排便肛门直肠有梗阻和阻塞感;⑤1/4以上的排便者需要额外帮助(如手指抠挖、盆底按摩);⑥每周排便<3次[1]。具备颈胸腰骶脊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经过系统的内科治疗不理想;消化道梗阻性疾病除外。
1.2 治疗方法
1.2.1 整脊复位 第1步,放松手法,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医者沿膀胱经和夹脊穴施推、揉、点、按等手法。第2步,腰椎侧卧复位法,患者侧卧位,下面的腿伸直,上面的腿屈曲,医者站于患者前侧,调整好体位,一手肘部按压患者臀部,拇、食指抵住偏歪棘突,另一只手前臂抵于患者肩前部,双手向相反方向用力,此时可感觉到手下有错动感或“咔嚓”响声[2]。
1.2.2 腹部按摩 双手叠加于腹部,按顺时针方向以肚脐为中心绕圈,有节律地推摩约5 min,使热气逐渐渗透至腹内。
1.2.3 按揉腹部穴位 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揉中脘、天枢、梁门、关元,每穴1 min左右。
1.2.4 超短波治疗 超短波为DL-C-B型,汕头产,额定输出功率:200 W。电极14 cm×21 cm,腹部前后对置,微热量,1次/d,20 min/次。以上治疗均15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大便次数及性状均恢复正常;有效:大便次数及性状均较前得到改善,有1项恢复正常;无效:大便次数及性状均无改善[3]。
1.4 结果 11例患者,最少治疗1次,最多治疗15次。结果: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1.8%。
2 讨论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其病因有很多种,包括排便动力的缺乏、肠道所受刺激不足、直肠肛门疾患等,其中一个病因是腰骶椎错位或腰骶椎生理曲度改变,剌激或压迫腰骶段脊髓、脊神经及支配肠管的自主神经所引起的脊源性便秘[4],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引起脊柱相关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各种病因作用于脊柱,导致脊柱及其相关脏腑的功能异常,产生疾病。从解剖学看,脏腑功能受内脏神经的调节,支配胃、脾、肾、胰等上、中腹部的实质性器官和腹腔内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的交感神经来自于脊髓T5~12节段;支配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的交感神经来源于脊髓腰上部节段[5];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近侧部的交感神经来自肠系膜下丛,直肠中部的神经来自上腹下丛,直肠下部的神经来自下腹下丛。可以看出,主消化、吸收、排泄功能的脏腑器官的神经调节,来自于脊柱的中下胸椎和腰椎的脊髓节段,一旦相关脊柱节段出现病变,势必影响脏腑功能的平衡,导致便秘。
手法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有很好的效果,对器质性便秘亦能有效地缓解症状。正脊复位手法可纠正脊柱小关节错位或棘突偏歪,修复软组织损伤,消除对内脏神经的不良刺激,从而调整脏腑功能平衡,达到痊愈的目的;按摩疗法是通过外在的手法治疗,来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气血流注,疏理经络筋脉,促进肠蠕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便秘的目的;超短波治疗可使血流加速,改善局部微循环及淋巴循环,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清除炎症病理产物,起到控制炎症的作用,对整体也有调节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通过手法复位再辅以腹部手法按摩以及物理疗法治疗脊源性便秘见效快,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1]吴开丽.莫沙比利联合用药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6):2486-2487.
[2]唐晨.腰椎错位引起膝关节疼痛33例报告[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2):1114-1115.
[3]梁仲惠,杜平,彭丽琼,等.慢性功能性便秘结肠水疗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1):58-59.
[4]卿柳华,段俊峰,吕晓宇.脊柱病因引起内脏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9,30(5):444-446.
[5]邱树华.正常人体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