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性教学基地群”建设研究
——基于金融学专业本科实践性教学基地的探索

2012-01-21曹冰玉方林佑

关键词:实践性基地教学

曹冰玉,方林佑

(1.长沙理工大学 经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2.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实践性教学基地群”建设研究
——基于金融学专业本科实践性教学基地的探索

曹冰玉1,方林佑2

(1.长沙理工大学 经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2.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金融学专业(本科)实践性教学具有“巩固性”、“应用性”、“建构性”三大目标。由于实践性教学目标多元、金融业务多样和学生集中教学,实践性教学基地应该采用“集群”的方式来构建。实践性教学基地群的运行,将对知识的传承与创新产生重大影响。

金融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目标;基地群;知识论意义

金融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一般表述为:拓宽培养平台,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差异性、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与研究型结合的金融人才[1]。本科层次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是为就业做准备,二是为进一步深造预留接口。因此,应该通过宽口径的课程设置和全面性的教育教学,强化学科基础与通识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的人才。这种通用型金融人才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不可或缺。

一、实践性教学目标的定位

实践出真知,知识要从生活走进课堂,又要从课堂走向生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的两次大飞跃,实践起着决定性的意义。实践性教学,一方面指学科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另一方面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探究实践。实践性教学应包括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来源于生产一线的实际经验,学生的“学”也能直接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学习的效果。培养金融专业(本科)人才,应将学科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按照实践规律整合课程体系,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这些知识虽然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总结,但它大都是高度抽象的概念与原理,缺乏具体、鲜活的材料,学生学得枯燥且容易与实践脱节,学来的理论知识又往往难以应用,实践性教学便起到有效的弥补作用。一般来说,实践性教学具有三层目标:第一个层次是“巩固性目标”,即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成果,帮助记忆和理解;第二个层次是“应用性目标”,即帮助学生把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形成为今后就业做准备的技能;第三个层次是“建构性目标”,即帮助学生把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重新建构新的知识与能力体系,让学生变得更加富有智慧。

但是,实践性教学的实施,远比课堂教学的实施难度大,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学条件要求更高,所以说,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必然是高等学校质量工程的一个重点建设项目。实践性教学条件包括实验室、实训室(厂、场)、实践性教学指导师、实践项目与材料设备等,“实训”一般是针对技能训练,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实验”一般是针对验证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与研究,普通学科型高等教育中广泛应用。在实践性教学条件中,既有“硬件”也有“软件”,但人们一般更多的是关注硬件,对其中包含的软件如思想理念、运行机制、学习机制缺乏深入的分析,或者说,关于如何建设实践性教学条件的问题,在理论界研究还很不充分,许多学校只是停留在对“生产车间”的简单植入,或是跟着教师的感觉走,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造成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匹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实践性教学基地群”的构建

(一)实践性教学基地的集群规划

实践性教学基地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为轴心的教学场域。它要求以“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课程观为基础,形成高等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基地观”,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规划“集群”,用实践整合理论、基地整合教室、实践指导师整合专业理论教师,但并不影响普通文化课和学科性课程仍然采用系统的教师讲授法。值得注意的是,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不仅要注重设备、场地等,还要注意配以相关的讲授设施,并把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由于金融专业本科的实践性教学目标的多元、金融业务的多样和学生的集中教学,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对实践性教学基地进行集群,以达到相应的数量、品种和功能要求。

将多个、多种实践性教学基地按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有机联结起来,便构成实践性教学基地群(中心)。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涉及到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新兴金融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践性教学基地从功能上必须能够培养各类金融人才,这就必须进行“品种集群”。与此同时,按班级组织教学还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将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放在一个实践性教学基地学习,肯定难以容纳,教学效果也不会好,这就必须进行“数量集群”。将适当数量和品种的实践性教学基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就形成“混合集群”。这种集群才能保证金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实践性教学基地集群规划是基地建设的“龙头”。其规划依据主要包括:(1)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性教学基地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性教学课程应该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并据此测算出须在实践性教学基地开课的课时总数,没有列入规划的就不存在配置实践性教学条件问题。(2)课程标准。需要在实践性教学基地组织教学的课程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课程实习,另一类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实习应该在课程标准中予以明确且最好相对集中,专业综合实践一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予以规划且最好放在毕业前夕。(3)投入产出效率。教学质量的目标定位与教育成本密切相关,但无论是教学质量的“知识目标”、“社会目标”(适应市场的程度),还是“受教育者满意度目标”,都必须考虑“资源约束”和“人才规格和数量要求”,前者是你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讲究“成本核算”,后者是找到学生成长的“增量空间”,防止“过度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不同专业的在校生人数很不稳定,而实践性教学基地集群是面向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应按设计规模的学生人数及其培养规格要求来计算容量。在实施过程中,为避免实践性教学课的高成本,要尽可能用教师的智力去替代财和物的投入,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设置要匡算“投入效率”和“贡献率”。无论采用“课程内容导向模式”、“物质环境模拟模式”还是“工作过程模拟模式”来设计,其规划都应与专业建设同步、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匹配、与教师素质提升结合、适度超前与有效整合,实践性教学基地应尽可能在不同专业和专业群中共享。

(二)实践性教学基地群的外部组织形式

1.实践性教学基地种类多样,各类教学基地优势互补

实践性教学基地一般有校内、企业内和公共实践性教学基地。校内实践性教学基地主要解决初步的技能训练,具有技术理论与技术实践整合功能和特殊训练功能(有些知识在工作现场学习效果并不好),校内实践性教学基地学习情境宽松(具有“慢镜头”、替代性、复制性特征),便于学生学习,而有些工种事实上也无法在企业工作现场实训,我国的企业内实训基地主要是提供就业机会而不是“学习机会”,结构化水平较低(表现为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学习的矛盾)。企业内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建设源于工作本位学习理论,它有利于学生学习工作诀窍、默会知识和技术实践能力,让学生保持工作者与学习者角色的一致性。公共实践性教学基地有限且不方便。因此校内实践性教学基地主要完成一些真实、模拟或虚拟的实践性教学;企业内实践性教学基地主要用于观摩性、生产性的实践性教学;公共实践性教学基地则可根据设立时的规划,可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生产等方面,分别或同时发挥作用,以提高基地的使用效率。

2.实践教学基地群投资多元化、建设程序规范化

实践性教学基地的集群,可以是高等学校为主、政府支持的方式,也可以是校企合作建设的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鼓励企业行业参与高等教育,校企合作进行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和集群,是一种广泛和基本的选择模式。实践性教学基地集群包括基础设施条件的提供(包括环境、地点及安全等)、基础设备的配置、规模与工位数的设计、实践性教学教师的选拔与聘任、管理制度的完善及相关环境保护措施的确定等方面内容。校企双方应按照基地的主要功能建立投入机制,纯技能型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践基地、专业知识深化性实践基地,可按校企的不同收益进行互益性投资。还可以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机会,发挥企业原有设备设施循环使用功能,依托政府投资为主、学校与社会为辅的多元投资渠道,或“零租金”、“筑巢引凤”吸引企业加入等途径,捕捉校企合作的契机,降低合作的机会成本。

实践性教学基地规范化建设,一般包括四个程序:(1)项目选择与准备,包括功能定位、信息收集、同行咨询、委托设计等,规划好“发展空间”和“留有余地”,需要进行工作分析(设备、工具和材料的确定)和实践性教学基地区域规划(一般要考虑实践性教学模块,设备、工具和材料,工作情景等因素);(2)项目论证,可以是第三方论证,也可以是实施主体组织“五方”论证(行业专家、教师代表、规划设计专家、教育主管、财务人员);(3)选择建设单位与监理,如果由双方或多方投资的硬件建设,一般需进行承建人和监督中介招标;(4)验收,一般试运转一学期或半年之后进行,校企双方自建的则自行组织验收。目前,各类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比普通高等院校做得更扎实,基本做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渐引入了投资主体利益保护、相互监督等意识,项目管理相对也更加规范。

(三)实践性教学基地群的内部运行机制

实践性教学基地群的内部运行机制,是引导和制约“基地群”决策并与人、财、物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各种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一般包括决策、激励、约束和发展四大机制。

实践性教学基地群一般应成立“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主任(组长)由系主任(或学科带头人)担任,资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为成员,负责基地群的规划、决策、建设和日常管理。

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基地群的日常运行,大学必须制定激励、约束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制度措施。包括教师实践性教学的课酬和学生实践性学习的学分管理制度,外聘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校外实践性教学的经费和安全保障制度,实践性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实践性教学基地群评估制度等。对于在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性教学中取得成绩的师生要予以奖励。

实践性教学基地群的发展必须形成长效机制。除了与专业建设一起规划、多元投资外,还应该在校企契约机制基础上,争取行业和政府支持,逐步过渡到立法保障。

三、“实践性教学基地群”的知识论意义

实践性教学基地群对大学、企业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从知识论角度来观察,这种意义更加具有教育的意蕴。“知识论即研究知识底理底学问。”[2]实践性教学基地群在金融学专业本科学生知识的获得、巩固及创新过程中,起着“传动带”的作用。

(一)基地群有助于传承具有独立教育价值的程序性知识

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把教和学划分为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知识维度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认知过程维度包括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人类掌握知识的表征形式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虽然在知识类型、表征方式和功能、存在的状态、获得速度与方式、做出改变的难易程度、是否掌握的标准等方面截然不同,但却是学习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陈述性阶段才能进入程序性阶段,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是陈述性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过程,练习与反馈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条件,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有助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在人类的绝大多数活动中,这两类知识是共同参与、互为条件。程序性知识是在工作过程、生产实践或工艺流程中习得、建构和生成,没有相应的实践性教学条件,就难以真正掌握这类知识。人类的语言是有限的,于是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包括隐性能力),隐性知识大多附着在程序性知识之中。对于学生来说,隐性的能力与显性的能力相比,培养起来往往要困难得多,一般通过“读书”、“思考”、“实践”去激发学生,形成“感悟”,并不是都要在一定设备上形成简单的“动手能力”,把人异化成工具的一部分,而是要在工作过程中形成“动脑能力”和学习能力。

因此,程序性知识具有独立的教育价值,只是在我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中,事实上定位为陈述性知识的传授,程序性知识教学只不过是理论应用于实践,附属于理论知识,没有获得独立的地位,而实践性教学基地群的运行,则为程序性知识的传承创造了条件。

(二)基地群有助于让基本知识优于基础知识成为教学的重点

“基本知识”是一个有意义的、有生命的单元,强调知识的有用性和对于学生的意义。“基础知识”由一个个知识点构成,重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客观关系。其本质区别是基本知识的有机性和有意义性[3]。

关于基本知识的剖析,解开了知识的神秘面纱。基础知识是平面的,是“死”的,不能单独运用,基本知识是立体的,是“活”的,可以单独运用,一个人水平的高低,主要不是取决于知识总量的多少,而是取决于知识结构是否优化,或者说,取决于其基本知识所占的比重。基本知识是在大学本科教学中各种具体知识的“最大公约数”,它要求教材编写必须考虑知识层面的完整性,为学与教的诊断和发展提供依据和思路,为解决各学科学习能力的相互迁移提供共同的知识基础,大大增进了教师的解释力和学生的理解力。据此,我们建立起本科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就是理论、实践的“还原”与“聚焦”,就是三维课程目标的展开。通过实践性教学基地群,能够传承结构完整的基本知识,可以更加突出教学重点,增强大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基地群有助于师生进行知识的甄别和遴选

在教育情境中,学习是指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刺激与反映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或模仿来形成与改变行为;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与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发现式的学习;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倡导“观察学习”。这些学习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揭示了学习的本质特点。我们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处于一个学习化社会,大学阶段只是人的一生中一段短暂而重要的时期,教师必须从汗牛充栋的知识大厦中,选取学生在那个时代、那个年龄段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来教学,应该在未来的工作中学习的知识和学生应该自学的知识,都应该从大学课堂中退出。教学也不能仅仅依靠口授,许多知识不可能在传统课堂中传授,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借助实践性教学基地的作用。现代金融知识与技能纷呈复杂,金融本科教育更应该让师生学会遴选那些最具教育价值的知识。

当代社会知识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知识生产方式的变化也对实践性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是基于“牛顿模式”的科学研究,以单学科研究为主,按照某个特定学科的操作规则进行的问题处理;而当代的知识生产模式是基于“杜威模式”的应用研究,利用交叉学科研究的方法,围绕一项特定的应用而组织的问题处理,更加强调研究结果的绩效和社会作用。[4]这种知识的生产是更大范围的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始终面临不断的谈判、协商,直到各个参与者的利益都被兼顾为止,这种知识依然是一个受供求因素影响的进程的结果,但供应的来源分化了,需求也指向分化了的多种专家知识,这种更为宽广的市场或进程就是应用的情景。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集群的建设,正是为了适应现代金融高等教育的这种要求,让大学教师在实践中与学生一起合作,有效地甄别和遴选金融本科阶段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知识的创新。

(四)基地群有助于情景教学的有效实施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状况、情感态度等得到优化与发展。美国教育家乔伊斯认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创设一种环境,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他按照可观察的行为、已明确的任务和教给学生进步的方法,列举了四种基本的教学模式:社会型(构建学习群体)、信息加工型、个人型和行为系统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基于一定情景和载体的,它是把知识、能力、态度融入一定环境中,让具体的载体成为学习和作业的平台,涉及到技能的学习,就必须有训练学生的场景,涉及到一般知识的学习,也需要一定的情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当然,这个情景可能是真实工作、模拟环境或虚拟环境。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理论,要求我们用情境化的工作过程来统领专业课的教学,在“教学—实训一体化”的情景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而利用“基地群”组织教学,就是鲜活的情景教学。

[1] 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网站http://wwwlt.csust.edu.cn/pub/jgxy/

[2] 金岳霖.知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

[3] 季 苹.教什么知识——对教学的知识论基础的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9

[4] 迈克尔·吉本斯.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

A Research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Group——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bases for fi nance speciality of undergraduate degree

CAO Bing-yu1, FANG Lin-you2
(1.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2. Hunan Mass Medi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410100, Hunan, China)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n fi nance speciality (undergraduate) has three major goals: consolidation, applicability and constructive. Due to the diversity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target and the fi nancial business, and the concentricity of the teaching,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should adopt the cluster pattern. The running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group will bring signif i cant inf l uence to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knowledge.

fi nancial speciality; goals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group

G642.0

A

1673-9272(2012)05-0166-04

2012-06-23

教育部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金融学特色专业”;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质量工程配套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金融学特色专业实习基地群建设的探索”。

曹冰玉(1964-),女,湖南湘乡人,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农村金融。

[本文编校:李浩慧]

猜你喜欢

实践性基地教学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学导行”实践性德育路径探幽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我的基地我的连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探究性教与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