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DV电影制作最佳方案详解
2012-01-20孟科,殷红
大学生DV电影制作最佳方案详解
2003年两项重大技术的广泛应用,给视频信息高速传输带来了契机。一项是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振荡频率达2000兆位以上的普及机型大量投入市场,其广泛的现实意义在于普通的大学生只要拥有一台个人计算机,就可完成视频信号的采编制作。第二项关键性技术是视频记录格式的重大变化,一款Divx压缩格式把众多视频信息慷慨地送到网络中去,其发展势头确实令人欢欣鼓舞。
数字影视 输出格式 压缩技术
在多年的影视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不仅对影视艺术有着极大的兴趣,而且,许多大学生在从未接触过的影视语言的运用上显示出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知识结构合理,是一支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发的生力军。
应该说每个人都有这种感受,在2003年,计算机技术和视频技术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友好的“对话”,因此开始了广泛的“合作”。这就是精通网络的大学生们开始把视频引入网络,正在建立以视频为领头羊的网络多媒体信息环境。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呼唤着视频的加入,可倔强的视频巨人始终放不下它那尊巨大的身躯,每秒近四兆字节的庞然大物很难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跑起来,近十年的相持僵局一直都没能真正得到缓解。2003年两项重大技术的广泛应用,给视频信息高速传输带来了契机。2003年年初我们首先注意到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振荡频率达2000兆位以上的普及机型大量投入市场,这一点意味着对视频处理能力的提高,其广泛的现实意义在于普通的大学生只要拥有一台个人计算机,就可完成视频信号的采编制作。2003年我们注意的第二项关键性技术是视频记录格式的重大变化,一款Divx压缩格式把众多视频信息慷慨地送到网络中去,尽管传输速率仍不尽人意,但其发展势头确实令人欢欣鼓舞。
更多的人把具有Divx格式的视频称为DV电影,过一把导演瘾、做一回电影人、抓住难得的机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测试一下自己驾驭影视语言的能力是许多开始DV电影创作的大学生的想法,有条件的自己拍素材,没摄像机的寻找素材剪辑片段,也算是做一回格利菲斯、艾森斯坦。电影剪辑大师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一百年前是尝试影视语言的可行性,今天大学生们尝试的是可行的影视语言。当然本文想讨论的不是影视语言,而是普通大学生尝试影视语言所必须掌握的影视技术。
一、适合大学生操作的DV设备前期构建方案
无论什么规模的影视制作都离不开如下四个阶段:
1、创作构思阶段:运用文字语言描绘一个故事,构思一个情节是影视制作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在这里标志性成果是创作完成“文学稿本”。
2、创作准备阶段:根据文学稿本,运用形象化构思技巧把情节设置到场景中去。其标志性成果是完成“分镜头剧本”。
3、前期拍摄阶段:分镜头剧本就是拍摄的依据,但对于DV小电影来说“分镜头剧本”并非唯一依据,编导和剧组人员的通力配合,积极创作有时显得更重要。这里的标志性成果是“基本完成素材拍摄”。
4、后期剪辑阶段:这里的标志性成果是“成片”。
从技术上来说,普及影视制作长期受阻,瓶颈主要表现在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
前期拍摄所需的摄像机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这项投入对大学生来说可能性不大,许多好的剧作构思也就到此为止,同学们更多的是在文学杂志上看到自己的“影视作品”文字版本。不能从荧屏上看到影视情节,也就很难真正体味到“导演的镜头感”。目前,国际上视频DV格式已趋向统一,摄录一体机从3千元至3万元不等,由于是数字分量格式最终画面质量均已超过传统模拟格式,特别是多带复制性能是模拟机型无法与之相比的。同学们完全可以像格利菲斯用剪刀剪辑胶片一样,毫无信号损伤顾虑的多次剪辑。笔者建议,前期设备可以班级为单位购买,也可申请学校作为教学投入组织较好的前期设备。
二、DV影视制作后期剪辑设备构建方案
主体设备围绕个人计算机合理配置,根据情况重点考虑:
1、主频:2000兆位/秒以上的CPU可运行像素比较大的720×480格式。2000兆位/秒以下的CPU最好运行640×480等中等像素比的视频格式,否则会产生视频播放不够平滑的感觉。1000兆位/秒以下的CPU最好直接编辑352×240的标准VCD像素比格式,尽管像素差一点,但通用性好,方便交流,也能体验到影视语言的应用感受,学习阶段应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2、硬盘:视频采集素材约4兆字节/秒,需要尽可能大的硬盘空间放置素材,建议40GB左右。有条件可多备几个,但不推荐集中一个80GB或更大的硬盘。原因是一旦硬盘损坏珍贵的素材将无法挽回。还是分开篮子装鸡蛋的保险系数大些。
3、DV采集卡:ILINK、1394卡、火线接口都一样,均指数字视频输出/输入接口,通过这个接口计算即可直接控制摄像机完成数字视频的播放采集和输出录制。
三、DV视频输出格式及其操作要点
Adobe 公司的 Premiere6.5 非线性编辑软件是专业级视频编辑系统,提供规范、完整和简单易学的操作平台,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随着微软个人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不断提高,这款原属视频工作站专用的系统,已被完全移植到PC机上。很多年以来,Premiere一直是学习视频编辑的首选系统。
Premiere6.5 版本功能十分完善,结构合理、可靠性高,包含中文在内的字幕系统自成模块,被巧妙地镶嵌在Premiere6.5系统内;开放性的特技功能接纳几乎所有的视频特技插件,加上系统自带的视频特技和过渡特技给后期编辑提供丰富多彩的创作手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Adobe 公司独创的“层”技术如今已被很好地应用在视频编辑时间线上,视频轨道几乎可无限扩展、透明属性、蓝屏扣像技术和变化无穷的Alpha通道为剪辑师提供了一个真正的数字视频创作空间。还有标准的微软在线帮助系统更使每位大学生都能轻松上手、快速入门、自然进入视频创作的旺盛状态。限于篇幅,这里仅就制作完成后视频输出格式的选择问题作一些实用性的讨论,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提出DV格式可操作的最佳输出方案。
实验素材来源:SONY DSRPD150P数字摄像机。
采集参数:720×480×30。
成片片长:10分钟。
输出参数:
1、352×240×30,Cinepak 压缩方式。
输出渲染时间约5小时,成片容量约600兆字节。
接触过视频的同学们都知道这是标准的NTSC VCD格式的像素比。由于压缩比较小,成片容量较大,但学生实习10分钟DV成片属标准时间片长,600兆字节容量刚好刻录一张通用数据光盘,可最大限度地保证画面色彩和清晰度质量。其不足之处在于352×240的像素比即便在800×600的计算机显示器上全屏播放也可略见马赛克。此外,5小时的输出渲染时间(不包含视频特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难度比较大。
2、352×240×30,DivxFast 压缩方式。
输出渲染时间约20分钟,成片容量约150兆字节。
快速渲染和大压缩比为教学应用提供了最佳方案。通过近50种输出格式试验,比较结果发现,这种方案最适合大学生普及操作。150兆字节的轻巧视频,20分钟的渲染时间,允许学生反复编辑,快速成片,现场展示制作成果,方便交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特别对于大多数未拥有个人计算机的学生来说,在学校计算机机房上机,采编的可操作性强。更重要的是最新的Divx压缩技术得到的图像质量几乎不可见原素材的色彩品质发生改变,学生完全能从中体味到影视语言的奇妙作用。
上述两种方案被优选出来的另一个理由是,大学生DV成片的最广泛的交流方式目前仍是VCD格式,因此,最终编码输出VCD几乎是每位DV爱好者的愿望,而NTSC VCD的像素比正好是352×240×30,因此,一开始就获得准确的像素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机存储资源,同时,352×240×30的像素比对计算机的CPU主频要求不高,对推广普及到大学生中间极为有利。
3、720×480×30,DivxFast 压缩方式。
输出渲染时间约2小时,成片容量约180兆字节。
对于追求画面品质,有足够高的计算机CPU处理速度和足够大的硬盘空间的学生来说,可尝试保持DV采集像素比渲染输出,但仍建议使用DivxFast压缩方式。要知道近两小时的渲染时间本身已占去了两节多课的时间,如果舍弃Divx技术,用Cinepak压缩方式输出约需20小时,那时你可能已经忘记自己正在干什么或将要干什么。显然对学生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的操作方案。
笔者曾经尝试学生98人,全部要求输出上述第二套方案。从教学效果来看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个别同学要求输出720×480成片,说明对DV输出格式已有亲身体验,并有能力提出积极合理的要求,应该给与鼓励。
最后几点说明:
1、Premiere6.5 DV输出时,无论选那种格式,都不要勾选下图关键帧对话框的任何选项。否则会大大延长输出渲染时间,少则一天,多则几天。
2、渲染时间还受成片中的特技难度影响,尤其是视频特技属高难度数字特技,多数需较长的渲染时间。在后期剪辑时,应提请同学们注意,慎用视频特技。
3、Premiere6.5 DV编辑时,勾选视频设置中的实时预览选项,如下图,可即时预览特技效果,不用预览生成。
4、Premiere6.5 DV输出时按原采集格式输出,因输出时不需重新渲染,基本可实现1比1.5输出时间。
10.3969/j.issn.1002-6916.2012.20.034
孟科,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殷红,中国地质大学设备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