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探查术I期缝合及T管引流比较分析
2012-01-19高新峰
高新峰
河南睢县中医院普外科 睢县 476900
胆总管探查术I期缝合及T管引流比较分析
高新峰
河南睢县中医院普外科 睢县 476900
胆管探查;I期缝合;T管引流
胆总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病率下降,而且总管结石因胆囊结石发病率上升而有所增多[1]。所以,胆总管探查仍是外科治疗胆道疾病的重要方法。1993-01—2010-12,我院所作的402例胆管探查手术中,选择186例行胆管I期缝合,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2例中男160例,女242例;年龄12~81岁,平均47岁。其中有黄疸病史340例,合并胆囊结石180例,肝内胆管结石38例,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上腹部疼痛不适病史,其中合并有典型夏柯三联征56例。对合并有胆管炎症者,均经输液消炎后择期手术。术前均作B超或CT、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选择186例胆囊结石引起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单纯性胆总管结石,非泥沙样一级肝内胆管结石可彻底取净者,及胆道蛔虫引起的胆管结石、无明显的胆管壁增厚炎症,及远端无狭窄者行Ⅰ期缝合(Ⅰ期缝合组)。对于226例胆管壁水肿明显,年龄大,体质差,术后易致胆瘘的患者及胆管损伤,胆管狭窄,肝内胆管有残余结石及泥沙样结石患者,放置T管引流(T管引流组)。
1.2 手术方法 取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有胆囊者先行胆囊切除,穿刺确定胆管后,于两侧缝线牵引,于其间纵行开胆总管前壁,长度视结石大小而定,尽可能整块取出,避免结石碎裂。用一次性导尿管常规胆管冲洗,胆道探查或胆道镜探查胆总管远端及近段,了解有胆总管无残余结石、肝胆管有无结石及胆总管远端证实无狭窄,可用2-0或3-0无损伤缝线或3-0、4-0可吸收缝线全层间断I期缝合总管。对于有胆管狭窄、炎症水肿明显,或有残余结石不能取净者,放置T管引流,并于右肝下Winslon孔常规放置腹腔引流。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的患者,术后24 h内若引流管无渗漏胆汁,可拔除腹腔引流管。放置T管者,术后2周闭管,造影无结石残留,远端通畅者,20 d拔管。胆管残余结石者,6周后经T管胆道镜取结石。合并胆管狭窄者,术后3~6月后拔除T管,术后视病情常规应用抗生素3~8 d。
2 结果
术后切口感染12例,裂开3例,合并呼吸道感染5例,无1例死亡,术后并发症情况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T管引流的并发症 本院曾遇1例拨管后2个月出现进行性黄疸,经手术探查为胆总管引流处瘢痕组织增生,使胆总管狭窄闭塞。由于有T管脱出导致胆瘘、腹膜炎,拔管困难、拔管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T管部分断裂遗留于腹腔,T管压迫致肠瘘等的可能。因此,胆总管探查术后是否常规放置T管引流一直是临床长期有争议的问题。从本组数据看,置T管术后近期的并发症远较I期缝合明显较高。胆管探查术后置T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术后胆瘘、胆管狭窄及残余结石经T管取出。在医疗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特别是胆道镜的临床应用,胆道手术前、术中诊断正确率及治愈率已大大提高,胆总管探查术后一律常规放置T管预防性引流和取石已失去其必要性。
3.2 胆总管I期缝合的临床意义 自1889年Kehr[2]首次创用T管引流以来,其疗效已被广大医生所认可。受传统观念影响,临床上对胆总管I期缝合一直存有疑虑,结石能否取净?术后是否发生胆瘘?远期疗效如何?对此,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研究胆总管的I期缝合,以尽可能少置T管。浙江金华市中心医院1990年已开始将I期缝合与T管引流对比,结果I期缝合组优于引流组[3]。近年来,又不断有人尝试通过腹腔镜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后完成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效果都比较满意。随着医疗技术水准的提高,许多胆道手术的患者术前经B超、ERCP、MRCP等检查都能得到明确诊断。术中由于胆道造影及胆道镜的应用,避免了手术后残余结石的发生。而新型材料、器械和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如:生物相溶性缝线、生物粘合胶、无损伤缝合器械及显微外科的缝合技术,又极大提高了I期缝合胆管的安全性。本组资料显示,有选择性I期缝合胆管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极大缩短术后用药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经济费用。避免了置T管所带来的痛苦和种种并发症[4]。
3.3 胆总管I期缝合的要点及适应证 (1)完善术前准备:了解患者全身情况,特别是肝脏、胆道情况。对于胆管梗阻、急性感染者更要充分了解肝功、凝血机制及营养状况。待消炎保肝后择期手术,以免发生术中出血、术后胆瘘、胆道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对于老年、反复发作、长时间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应全面了解心肺功能,充分作好术前准备。根据医院条件,通过B超、CT、ERCP、PTC、MRCP检查,全面而准确了解肝内外胆道情况,为术中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2)术中仔细,轻柔操作:胆管切开探查的原则是彻底清除结石,保证胆汁畅通,远端无狭窄及结石嵌顿。在胆总管第一段切开时,尽量避开血管走行的部位,切开长度视结石大小而定。清除结石时,特别是胆总管下端嵌顿性结石,操作要精细、轻柔,切忌粗暴,以免引起胆管壁的撕裂和损伤,术后形成胆瘘。争取整块取出,防止碎裂,应充分冲洗并保证F10-12导尿管顺利通过二十指肠乳头。通过术中造影及胆道镜检查证明胆道结石、蛔虫已取净,胆管下端通畅无狭窄后方可I期缝合胆管壁。为了避免术后胆瘘及狭窄的发生,对于壁薄的胆总管最好选用2-0或3-0的无损伤缝线间断缝合,缝合时注意一定要全层缝合,缝合完毕进行检查,有胆瘘可加缝,之后缝合腹膜层,术后常规于胆总管切开处放腹腔引流管。
我们选择的适应证有以下几个:(1)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不伴肝内Ⅱ-Ⅲ级胆管结石。(2)胆总管直径>1.2cm,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查远端无狭窄、肿瘤等疾患。(3)术中能够确定取净结石,冲洗不见泥沙样结石者。(4)术中穿刺见胆汁颜色正常,无脓性胆汁,胆管壁无明显水肿、充血或溃疡增厚硬化者。对于胆管下端狭窄(直径<0.5cm),胆管整形术后需支撑引流,肝内胆管多发性或泥沙样结石不能取尽,术后可能需经T管取石或胆管壁炎症水肿明显或合并局部恶变的患者,胆管探查术后仍需置T管引流。
总之,对于胆管探查的患者,根据手术探查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的具体病变情况,对于条件具备的患者,有选择性的行胆管I期缝合,不失为一种安全可行,能够减少患者痛苦,有益于患者康复的治疗方案。而不必拘泥于胆管探查术后一律置T管引流这种手术方式。
[1]郑樟栋,许龙窦,吴荣进,等.胆总管探查术后I期缝合的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6,34:510.
[2]禹正杨,李静.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I期缝合胆管的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1):41.
[3]李宁,秦明放,王庆.ENBD在胆总管I期缝合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108.
[4]贺为人,马明坤,彭祥玉.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胆总管I期缝合60 例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03,15(1):33.
R657.4+2
A
1007-8991(2012)04-0038-02
(收稿 201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