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鳖5群体稚鳖阶段养殖性能比较

2012-01-19陈献稿林修喜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种质杂交成活率

陈献稿,林 玲,林修喜

(1.浙江省平阳县海洋与渔业局,浙江 平阳 325400;2.平阳县渔业技术推广站,浙江 平阳 325400;3.平阳县喜特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浙江 平阳 325400)

中华鳖 (Trionyx sinensis)在我国自然分布很广[1],越南、日本、朝鲜等邻国也有分布[2]。由于过度捕捞,野生资源急剧减少。为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养鳖业迅速发展,产量剧增。1993年仅 4 400 t,2010年达20万 t,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富有特色的养鳖业。随着养鳖业的发展,野生鳖遭受到空前的酷捕以满足对亲鳖的需求,造成了国内中华鳖的无序流动,我国中华鳖种质遭受严重混杂、近亲繁殖的威胁。近年来,温室养殖鳖的病害逐年频繁而严重,成活率较低,生长较慢,这些问题除了与温室养殖模式、投入品管理混乱、水环境不良等有关外,也与中华鳖种质因素有关。种质是健康养殖技术的重要内容。为此,对5种不同群体中华鳖养殖性能开展研究。现报道中华鳖5群体稚鳖阶段养殖试验的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亲鳖

从安徽蚌埠盛鑫农业水产有限公司引进黄河鳖亲鳖80只 (♀),平阳县喜特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本地中华鳖亲鳖20只 (♂),每只平均规格0.75 kg。

1.1.2 试验鳖蛋

黄河鳖鳖蛋1 400只购自安徽蚌埠盛鑫农业水产有限公司,日本鳖鳖蛋1 300只购自杭州海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太湖花鳖鳖蛋1 500只购自苍南县万发养鳖场,本地鳖鳖蛋1 500只由平阳县喜特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利用黄河鳖亲鳖80只(♀) ×本地中华鳖亲鳖20只 (♂)杂交,产出杂交鳖蛋1 200只。

1.1.3 稚鳖试验池

稚鳖试验池为5口室外露天砖砌水泥池,每口池使用面积30 m2,深0.6 m,池底铺垫0.08 m厚度中沙,一般水深0.35 m。进排水管道分离,排水采用PVC管拔管式。水泥池上方覆盖网片(0.015 m)作为网盖,在一侧竖挂刺网60 m2,以防止鸟类敌害侵袭。

1.1.4 水源及水质

水源来自山水,水质符合 GB 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

1.2 方法

1.2.1 鳖蛋孵化

由于5群体中华鳖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繁殖开始季节不一,为使稚鳖养殖试验的起点尽可能一致,2010年7月21日集中孵化,采用孵化箱内铺中沙孵化,底层铺0.03 m中沙,再放置3层蛋,每层12只×20只,常温下一般49 d破壳。

1.2.2 饲养管理

稚鳖下池前经聚维酮碘 (3%)浸浴消毒5 min左右。每口池各放养1 000只稚鳖,密度33.3只·m-2。投饲坚持四定原则。定质:使用唐圣牌中华鳖专用稚鳖饲料 (蛋白质46%),将饲料加少量水混合搅拌成团状后再投喂;定量:日投饲量占体重3%,具体视水温、天气等因素确定;定时:每天8:00和17:00各投食1次;定点:每口水泥池设置饲料台 (0.4 m×2.3 m)。饲养管理由1人专职负责,以保持各池的投饲等一致。

1.3 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

2010年9月10日至11月9日期间,每20 d对5群体逐一随机抽样30只稚鳖测定体重1次,电子天平逐个称重记录 (精确度0.1 g),共测量4次。2010年11月10日至2011年4月28日为越冬期,4月29日全部出池,统计存活数量。

计算鳖蛋孵化率、个体日均增重量、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越冬成活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孵化率

5群体稚鳖中,日本鳖和杂交鳖孵化率最高,达到96%以上,其次是本地鳖,黄河鳖最低。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情况为:日本鳖≈杂交鳖>本地鳖>太湖花鳖>黄河鳖 (表1)。

表1 5群体鳖蛋的孵化情况

2.2 生长速度

5群体稚鳖中,不同群体间,个体日均增重量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杂交鳖>黄河鳖>本地鳖≈太湖花鳖 >日本鳖 (表2)。在同一群体内的稚鳖个体间,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除了杂交鳖群体60 d日均增重量≈40 d日均增重量外,其余群体表现为:60 d日均增重量>40 d日均增重量>20 d日均增重量。

5群体稚鳖中,杂交鳖群体个体的特定生长率最大,达到3.97;黄河鳖次之,达到3.86。特定生长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杂交鳖>黄河鳖>日本鳖>本地鳖>太湖花鳖 (表2)。

表2 5群体稚鳖试验期间平均体重、日均增重量、特定生长率比较

2.3 越冬成活率和饵料系数

从表3可以看出,5群体稚鳖越冬成活率均较高,都达到95%以上,其中杂交鳖和日本鳖达到99%以上。

饵料系数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情况为:本地鳖>太湖花鳖>日本鳖>黄河鳖>杂交鳖。

表3 5群体稚鳖越冬成活率、饵料系数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有关中华鳖的种质问题,李思发等[3]用 RELP技术研究中华鳖浙江绍兴、江苏南京和山东青岛3个地方群体的mtDNA多态性,指出3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绍兴群体和南京群体间遗传距离最近,青岛群体同绍兴群体间遗传距离最远。李思发等[4]还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较了中华鳖浙江绍兴、江苏南京、安徽巢湖及山东青岛4个地方群体的形态差异,发现青岛群体同其他3个群体间的形态距离最远。以上研究启示我们,不同中华鳖群体中,必然存在养殖生产和遗传选育研究可以利用的种质差异,本研究旨在发现优异种质,以开发利用于规模化生产和保护。

研究发现,黄河鳖孵化率最低,是否与购买的鳖蛋个体普遍偏小有关。建议引进鳖蛋时要选择个体较大,达到4 g·只-1。5群体稚鳖养殖阶段,杂交鳖群体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杂交鳖最佳,黄河鳖和本地鳖也较好。这同杂交鳖为黄河鳖和本地鳖杂交F1代,遗传了黄河鳖和本地鳖亲本优良性状有关。蔡完其等[5]对我国中华鳖代表性的7个地方群体,在温室恒温条件下,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方法,进行了从稚鳖到成鳖300 d多的养殖性能的比较试验,发现黄河鳖群体养殖性能最佳,即个体日均增重、每平方米日均产量极显著差异于其他群体。

试验期间5群体稚鳖的成活率均较高,同引进的产地中华鳖露天养殖模式有关。至于5群体性别差异、个体生长差异 (最大个体重/最小个体重)以及从幼鳖到成鳖阶段养殖性能等方面有待下一步研究。

[1] 王培潮.中国的龟鳖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0-56.

[2] 杨渡远,唐大由,刘顺元,等.中国龟鳖类原色图谱[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7:48.

[3] 李思发,吕国庆,李晨虹.华东地区中华鳖三个地方群体的mtDNA多态分析 [J].中国水产科学,1997,4(3):1-6.

[4] 李思发,李晨虹,吕国庆.华东地区中华鳖地方群体形态差异初步研究 [J].中国水产科学,1997,4(5):1-7.

[5] 蔡完其,李思发,刘至治.中华鳖七群体稚鳖:成鳖阶段养殖性能的生长比较研究 [J].水产学报,2002,26(5):433-439.

猜你喜欢

种质杂交成活率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从50%到90%,草鱼养殖成活率倍数提升,致胜法宝是什么?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第一次养虾就赚钱!投苗42天才喂料,25万尾苗养出6千多斤虾,成活率惊人,他到底有何成功秘诀?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