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企“抱团出海”

2012-01-19

中国报道 2012年11期
关键词:商会民营企业企业

从自发到自觉、从无组织到有组织,直至打破行业和体制界限结成联盟,民营企业先行,国有企业跟进,已成为民营企业联合“走出去”的新形式。

十六大以来,我国企业“走出去”脚步加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在过去十年间保持连续增长,2011年创历史新高,达到746.5亿美元,名列全球第六位。这一年,中国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600.7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非国有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投资为266.7亿美元,占44.4%,比上年增长31.4%。

民企“走出去”加速升级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呈加快发展态势,出现许多积极变化。

从企业数量看,非国有企业的占比呈上升之势,从2005年的71%上升到2011年的89%以上。

从投资额看,非国有企业的占比也呈上升之势,从2008年的14%上升到2011年的44%以上。截至2011年年底,非国有企业的投资存量为1307亿美元,占我国境外投资存量的34%以上。

从投资方式看,从绿地投资到跨国并购、参股换股、BOT、海外上市、设立境外合资基金等,灵活多样。

从投资范围看,涉及农业、能源资源、制造业、传统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对外工程承包等多个领域;投资地域分布广泛,亚欧和北美较为集中,非洲是热点地区。

从组织形式看,有单个企业、民营企业联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联合,依托商协会等非政府组织(NGO)有组织地“走出去”等多种形式。

从投资影响看,自联想收购IBM引起世界轰动后,近年来吉利收购沃尔沃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里程碑。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混凝土泵厂商普茨迈斯特,代表着一批中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市场的趋势。目前,中国平安保险、江苏沙钢、华为、联想、山东魏桥创业、吉利等六家中国民营企业已跻身世界500强。一大批民营企业在海外发展,推动了中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也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

“走出去”是长远之策,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与“引进来”相比,“走出去”的任务更艰巨、困难更多、情况更复杂。

从“单枪匹马”到“抱团出海”

为了改变“走出去”势单力薄、孤军奋战的现象,民营企业边实践边探索。从“单枪匹马”到“抱团取暖”,这是民营企业“走出去”所经过的历程。目前基于“亲缘”、“学缘”、“乡缘”等拉、帮、带“走出去”的运行模式已基本成熟。同时,采取产业链集群、优势互补集群等方式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起“走出去”,到海外发展。创建境外工业园区是民营企业集群式走出国门、创新境外投资模式的有益尝试。

从自发到自觉、从无组织到有组织,直至打破行业和体制界限结成联盟,民营企业先行,国有企业跟进,已成为民营企业联合“走出去”的新形式,由63家中国品牌企业管理者组成的爱国者国际化联盟抱团闯荡欧洲、广东省贸促会带领70家中小企业赴海外考察等都是积极的探索。

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得到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走出去”工作,各级地方政府支持“走出去”的热情升温,政府各部门出台鼓励和引导的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走出去”的政策支持、服务保障和风险防范三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所有这些,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增强了信心、激发了热情、提供了保障。

民企还需“练功”

但民企因为在“走出去”过程中承担多种外部风险和自己的先天不足,还需苦练“内力”和“外功”。

2010年3月28日,瑞典哥德堡,吉利汽车与福特汽车签约,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从左到右: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 Olofsson 与沃尔沃CEO奥德尔。

从内部看,一是宏观层面上,我国境外投资的政策法规尚不健全,境外投资立法工作严重滞后;境外投资财税、金融、外汇等支持和服务力度还不够;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多,影响效率;境内外协调配合机制也有待加强。二是我国境外投资的NGO亟待培育发展,中介服务体系也不成熟,境外投资管理咨询等机构的经验和实力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三是我国民营企业规模和实力相对比较小,国际化经营的专业人才匮乏,国际国内融资难且贵,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境外投资缺乏长远规划,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有待提高。

从外部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境外投资规模的扩大,国际上对我国企业正常投资活动的疑虑日渐增多,我国企业面临的限制措施和审查风险有所增加;同时我国境外投资项目大都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一些国家的政局动荡不安,资源利用争议增多,加上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加大。此外,由于各国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有的企业对投资所在地的情况不甚了解,与投资国和当地社区的关系处理不当,极易引发风险。

尤其是当今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并未完全释放。在这种情况下,“走出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政府、商协会等NGO和企业各方通力配合,共同推进,稳中求进,创造条件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地“走出去”。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内容包括宏观指导、政策支持、规范管理、服务保障和风险防范,共18条。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行动指南,对民营企业“走出去”是极大的鼓舞,必将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

为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走出去”工作,除了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出台具体细则、推行便捷服务以外,也要积极发挥商会作用。商协会组织在“走出去”中有着政府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充分发挥它们宣传政策、提供服务、反映诉求、维护权益、加强自律的作用,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

于2011年11月成立,是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复成立的我国第一家专门服务于民营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全国性大型商会组织。2010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听取民营企业走出去和商会筹备情况汇报后,指示民企走出去要“抓住机遇,积极作为,趋利避害,防范风险。”现任会长郑跃文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非民间商会会长、科瑞集团董理局主席。

猜你喜欢

商会民营企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扬中华商会十年成其大而强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中国西班牙商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保定商会档案及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