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经济在辽宁区域经济差异中的作用

2012-01-18鲁小波陈晓颖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年4期
关键词:格局差距辽宁

鲁小波,陈晓颖

(1.渤海大学 旅游学院,辽宁 锦州121013;2.渤海大学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121000)

0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辽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省内区域经济的差距不断扩大,使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协调,对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均有一定的影响。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因此,对区域经济差异和平衡方式的研究对辽宁长期稳定发展尤为重要。李吉芝、秦其明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了辽宁区域经济差异[1],张军涛、刘建国采用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指数对辽宁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居环境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辽宁各地区无论总体,还是人均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区域发展呈现极大的不平衡性[2]。赵亮、李洪娜等运用变异系数等指标对辽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发现辽宁各地级市旅游经济发展出现了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距越来越大的格局[3]。然而,将旅游经济与区域经济结合起来分析辽宁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还没有,这一问题对于考察旅游经济在辽宁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十分关键。本研究旨在将旅游与区域经济结合起来分析旅游在辽宁区域经济差距中的作用,且这一研究将会为“十二五”期间促进辽宁区域协调发展的旅游战略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择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借鉴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基本方法,选取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集中化指数和锡尔系数等对辽宁经济区域差距和旅游经济区域差距进行测度。另外,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旅游对于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又测算了扣除旅游收入后的辽宁区域经济差异,并与区域经济差距(包含旅游收入)进行对比来进一步研究旅游对辽宁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

1.2 指标选择

测度地区差距的指标有绝对与相对2种指标,绝对差距指标包括极差、标准差和加权标准差。绝对指标测算结果越大,则区域内地区之间的经济绝对差别越大,反之则越小。相对差距包括极比、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集中化指数和锡尔系数,相对指标测算结果越大,则区域内地区之间的相对差距越大,反之则越小。本研究选用9种指标对辽宁的区域经济差异、旅游经济差异以及扣除旅游收入后的经济差异进行评价[4-6],因为极差、标准差、极比、变异系数和集中化指数比较常用,因此,以下重点介绍其他4种指标的计算公式。

1.2.1 加权标准差。加权标准差Mu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Xi为第i地区数据;为平均数;n为样本数;Pi为第i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2.2 加权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Vu等于Mu与平均数的比值。

1.2.3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Xi和Xj分别为第i和j地区数据;n为样本数为平均数。

1.2.4 锡尔系数。锡尔系数T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yi为i地区在全省的经济比重;n为样本数;Pi为第i地区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

2 辽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根据2001—2009年辽宁14个地区的GDP以及人口和人均GDP等数据(图1),通过上面选取的9种测量地区差异的指标公式计算,获得2001—2009年辽宁区域经济差异结果(表1)。从绝对指标来看,辽宁区域间经济差距仍在扩大,而所采用的相对指数显示相对差距在逐步缩小。旅游业在辽宁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对于全省经济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6.21%逐年递增达到2009年的14.77%,8年时间翻了一番多(表2)。

图1 2009年辽宁人均GDP经济格局Fig.1 Spatial layout of per capita GDP of Liaoning in 2009

表1 2001—2009年间辽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Tab.1 Changes in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of Liaoning from 2001 to 2009

表2 2001—2009年辽宁旅游收入及其在GDP中的比重Tab.2 The proportion of tourism revenue in GDP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2001 to 2009

对辽宁经济越来越重要的旅游经济,其空间格局与经济格局不完全一致。旅游经济格局与全省经济格局出现了偏差(图2),但旅游经济在平衡区域经济差距方面的作用如何却需要进一步分析才可以确定。

3 旅游经济在区域经济差距中的作用

图2 2009年辽宁人均旅游收入经济格局Fig.2 Spatial layout of per capita tourism income of Liaoning in 2009

旅游经济在辽宁区域经济差距中的作用不能用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来分析,因为,如果旅游经济差异趋势和区域经济总体差异趋势一致,那么,旅游经济的作用是扩大区域经济差距(图3(a));但如果旅游经济差异趋势和区域经济差异总体趋势相反,那么,旅游经济区域差异越大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平衡作用也就越大(图3(b))。旅游经济是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并且可以测算,如果将辽宁各市包含旅游经济的总体经济差距与扣除旅游经济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旅游经济对辽宁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效果。旅游总收入等于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之和。根据辽宁14个地区2001—2009年间旅游总收入和各年人口数,计算各地旅游收入和人均旅游收入,再从GDP和人均GDP中减去旅游收入和人均旅游收入,获得扣除旅游收入的经济收入,结合上面9种计算区域经济差异的公式,可得2001—2009年扣除旅游收入的辽宁区域经济差异(表3)。

图3 旅游经济在区域经济差距中的作用分析Fig.3 Analysis of tourism economy’s role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gap

表3 2001—2009年间扣除旅游收入的辽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Tab.3 Changes in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after deducting tourism revenue in Liaoning from 2001 to 2009

表1中的指标体现了包含旅游经济在内的辽宁各地整体经济差异,而表3中的指标是扣除旅游收益后辽宁各地的经济差异,因此,用表1中的数据减去表3中的相应数据得到的是旅游对于辽宁区域经济差异的贡献指标(表4),如果结果是正值说明旅游收益扩大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值越大效果也越大;如果是负值说明旅游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起到了平衡作用,绝对值越大,平衡效果越好。

表4 2001—2009年旅游经济对辽宁区域经济差异的平衡作用分析Tab.4 Tourism economy’s role in regional economic balance from 2001 to 2009 in Liaoning

表4的结果显示了4个方面的主要信息:①2002年和2006年旅游经济对于辽宁区域经济差异的平衡作用几乎为零,既没有扩大差距,也没有缩小差距。②2001,2004和2005年旅游经济明显增强了辽宁区域经济差距。③2007,2008和2009年旅游经济在辽宁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④2003年的情况比较特殊,锡尔系数显示旅游经济对辽宁区域经济差距起到了平衡作用,而其他指标显示是扩大了差距。2003年受到“非典”这一突发事件的影响,由于这一影响对于各地的作用程度不一样,所以,区域经济和旅游都发生了非规律性变化,例如,在旅游收入方面经济发展较快的大连,经济较落后的朝阳、葫芦岛以及经济发展中等的营口都出现旅游收入减少的情况,而其他地区旅游收入都是微弱增加。所以,旅游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也很难准确反映出来,各种量测指标反映的结果出现冲突,整体上可以理解为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差距没有明显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2007年之前旅游对于辽宁地区之间经济差距的平衡作用以负面为主。辽宁旅游业在发展之初,沈阳、大连、鞍山等这些经济基础相对雄厚、本地客源市场比较稳定、人才集中、信息灵通的地区率先发展旅游,因此,大连、沈阳、鞍山人均旅游收入都较高,而经济最落后的朝阳、阜新和铁岭人均旅游收入最少。

2001年人均GDP最高的盘锦和大连超过2.00万元/人,都分布在南部沿海,而收入最低的朝阳、阜新和铁岭都分布在西北和北部,因此,可以将经济格局概括为“南重北轻”。2001年人均旅游收入的分布,除了大连和沈阳2个最高的地区,其他地区布局的规律是:从东南部向西北部人均旅游收入逐渐减少。因此,可以将人均旅游收入分布格局概括为“东高西低”。

2005年人均GDP最高的大连、盘锦、沈阳和鞍山在2.90万~3.90万元/人之间,分布在辽宁中轴线上,而收入最低的朝阳、阜新和铁岭都分布在西北和北部,经济中等的地区分布在辽东和辽西两侧,因此,可以将经济格局概括为“中部挺秀”。2005年人均旅游收入的分布,除了大连和沈阳2个最高的地区,辽东地区明显高于辽西地区。李悦铮教授曾将辽西和辽东称为辽宁旅游战略布局的两翼[7],因此,可以将人均旅游收入分布格局概括为“东翼展翅”。这一时期旅游对于辽宁区域经济的作用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经济格局与旅游收入格局从2001年“南重北轻”、“东高西低”到2005年“中部挺秀”、“东翼展翅”,经济重心和旅游重心几乎重叠。

4.1.2 2007年之后旅游在缩小辽宁地区之间经济差距的作用日益明显,且逐步增加。随着旅游的发展,辽宁旅游打破了原来的格局,资源富足地区旅游发展逐步增强,如2008年本溪人均旅游收入跃居辽宁首位,2009年达到9 300元/人,2009年经济倒数第6位的丹东人均旅游收入7 000元/人,排名第4,而经济第2和第4位的沈阳和鞍山,人均旅游收入排名为第6和第8位。因此,旅游对于区域经济差距的平衡作用逐步增强。

2009年人均GDP最高的地区除了分布在辽宁中轴线上的大连、沈阳、盘锦和鞍山,又增加了辽东的本溪,而人均GDP最低地区除了朝阳、阜新和铁岭,又增加了葫芦岛,这一变化的结果使得辽东的综合实力增强,而辽西相对下降,因此,可以将经济格局概括为“东部起飞”。2009年人均旅游收入最高的地区除了大连、盘锦,又增加了辽东的本溪,而且以9 300元/人居全省首位。从区域来分,本溪位于辽东,大连位于辽南,盘锦位于辽西,因此,可以将旅游经济格局概括为“三足鼎立”。2009年旅游经济的“三足鼎立”格局对于“东部起飞”的相对均衡总体经济格局贡献了一定程度的力量。

4.1.3 旅游经济对于辽宁区域经济差距的平衡作用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挖掘。虽然区域旅游收入差距相对于区域经济收益差距较小,但是旅游收入的布局仍然是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2009年人均经济收入前7位的地区是后7位的地区的2.3倍,而人均旅游收入之比是1.73倍,经济排名最后5位的锦州、铁岭、葫芦岛、朝阳和阜新也是人均旅游收入排名的最后5位。因此,旅游经济对于辽宁区域经济差距的平衡作用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从2009年的格局来看,如果扶持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翼旅游深入发展,并且带动经济落后的朝阳、葫芦岛和阜新共同提升旅游经济水平,就可以与辽东翼的本溪、丹东和抚顺形成“两翼齐飞”格局。另外,可以发挥沈阳在辽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铁岭旅游大力发展,形成“金龙摆尾”格局。如果真正能够实现“两翼齐飞”和“金龙摆尾”相结合的旅游发展格局,那么,旅游经济对于辽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4.2 讨论

旅游对于辽宁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一效果在近几年来已逐步凸现,未来如果能够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并且坚持不懈地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和战略,在旅游格局逐步优化的带动下辽宁区域经济会逐步向协调和相对均衡化方向演化,将有利于辽宁全省社会经济全面繁荣和实现全省各地居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1]李吉芝,秦其明.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12):77-80.

[2]张军涛,刘建国.辽宁区域发展差异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8):117-124.

[3]赵亮,李洪娜,卢晓君.辽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33(2):173-177.

[4]刘慧.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地理研究,2006,25(4):710-718.

[5]许月卿,贾秀丽.近2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定与评价[J].经济地理,2005,25(5):600-604.

[6]赵建新.论区域经济差距的衡量指标与测度方法[J].经济地理,1998,18(3):20-25.

[7]李悦铮.沿海地区旅游系统分析与开发布局[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79-81.

猜你喜欢

格局差距辽宁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辽宁舰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小人物的大格局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