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陆产业关联效应及联动发展对策
2012-01-18常玉苗成长春
常玉苗,成长春
(1.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江苏 盐城224002;2.盐城师范学院 商学院,江苏 盐城224002)
0 引言
海洋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陆地经济的支持,要想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实现海陆统筹、海陆经济一体化、海陆联动发展,这几乎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海陆统筹、海陆经济一体化和海陆联动发展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3个用语。海陆统筹强调从规划角度,把海洋和陆地经济统一起来进行战略规划、协调发展[1],海陆经济一体化侧重如何消除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共同发展的障碍和壁垒达到海陆共同发展的目标[2],而海陆联动发展则是在海陆统筹和海陆经济一体化基础上,强调海洋与陆地经济产业要相互延伸、相互带动、实现共同发展[3],因此,本研究认为海陆联动发展是更深层次的海陆协调发展。海洋产业作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系统,能拉动陆域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系统的发展,因此,构造高产出的产业链条,继而在具体领域合理布局陆海产业,是实现生产要素达到最优配置、使陆海系统产出效应达到最大的必然途径[4]。
1 海陆经济严重不协调及成因
1.1 陆地经济居全国前列,海洋经济滞后全国沿海
据统计数据显示,江苏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 457.3亿元,仅次于广东省39 482.56亿元,位居全国第二。而江苏海洋生产总值2009年实现2 717.4亿元,占GDP比重仅为7.89%,远远低于全国沿海地区平均水平15.56%,也仅高于广西5.72%和河北5.35%,在全国沿海地区排倒数第三。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经济的严重滞后与江苏长期坚持增长极战略密不可分,形成了苏南和苏北经济二元化、陆地和海洋经济二元化的局面。目前,苏南经济和陆地经济已经高速发展,而苏北经济和海洋经济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 “ 重陆轻海”使江苏海洋成为沿海经济洼地
江苏省海洋意识较为薄弱,海洋经济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轮又一轮的江苏沿海开发均没有使海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6月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开发层面,标志着开始了新一轮的沿海开发,可各级政府依然把发展沿海地区的陆地产业作为工作重心,而海洋产业依然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全国各省份经济发达地区均在沿海,如广东的广州、深圳、东莞、珠海,山东的青岛、烟台,浙江的温州、宁波、台州,而江苏的南通、盐城、连云港3个沿海地级市却长期地处苏北,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江苏沿海的经济洼地效应,使其城市规模小、大型港口数量少,对海洋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5]。江苏海洋产业总量分别相当于广东、浙江、山东的24%,24.6%和30%。江苏省涉海就业人数也偏低,2009年江苏涉海就业人员总数为181.4万人,占地区就业比重的4%,远低于广东、山东、福建、浙江等海洋经济发达地区。
1.3 苏南效应使江苏沿海陷入贫困恶性循环
长期以来,江苏的增长极战略造就了以苏南模式为代表的苏南经济快速崛起,随着苏南极化效应的增强,苏北及周边地区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重要生产要素向苏南集聚,这也进一步增强了苏南的增长极效应,越来越使苏北陷入经济学家缪尔达尔著名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原理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被锁定在这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不前。海洋经济是高科技经济,对陆地经济的资金、技术及人才存在高度依赖性。江苏沿海位于苏北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2 海陆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2.1 模型及数据的选取
2.1.1 模型的选择。当前研究海陆产业关联较多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简单易操作且具有小样本优势。灰色关联分析的建模原理如下。
设 Y1,Y2,…,Ys为系统特征行为数列,Yi={Yi(1),Yi(2),…,Yi(n),i=1,2,…,s},s为系统特征行为数列的个数,;X1,X2,…,Xm为相关因素行为数列;Xj={xj(1),xj(2),…,xj(n);j=1,2,…,m},m 为相关因素数列的个数;Yi与Xj长度相同。
取分辨系数 ρ∈[0,1],通常 ρ=0.5,给定实数γ(yi(k),xj(k)),计算公式为:
从而定义Yi与Xj的灰色关联度为γij:
式中:i=1,2,…,s,j=1,2,…,m。计算得出所有的 γij构成s×m的灰色关联矩阵:
第i行元素是系统特征数列Yi(i=1,2,…,s)与相关因素数列X1,X2,…,Xm的灰色关联度;第j列元素是系统特征数列 Xj(j=1,2,…,m)与 Y1,Y2,…,Ys的灰色关联度。
2.1.2 数据的选取。本研究选取《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的数据作为数据来源,选择“十一五”期间2006—2009年海洋统计数据作为分析样本(表1)。
表1 2006—2009年江苏陆地与海洋生产总值 亿元Tab.1 Gross land product and gross ocean product by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01—2009 108yuan
2.2 计算结果
首先,以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作为系统特征行为数列,以海洋产值和陆地产值作为相关因素行为数列,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即通过式(1),(2),(3)计算,得到江苏经济与陆地和海洋产业关联度矩阵,公式如下:
然后,选择陆地一、二、三产值作为系统特征行为数列,海洋一、二、三产值作为相关因素行为数列,运用灰色关联比较模型得到关联度矩阵,公式如下:
2.3 结果分析
2.3.1 江苏经济与陆地产业和海洋产业的关联度分析。分析关联度矩阵(4)式,江苏经济与陆地产业的关联度为0.943,与海洋产业的关联度为0.586。可见,江苏经济与陆地经济高度相关,而与海洋经济的关联度远远小于陆地经济。如果说陆地和海洋是江苏经济驱动的两个车轮,那么,当前江苏经济却仅仅依靠陆地这只车轮单轮运转,海洋经济对江苏经济的贡献还很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增强海洋意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才能实现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双轮驱动”下的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3.2 陆地一、二、三产与海洋一、二、三产的关联度分析。分析关联度矩阵(5)式,可以得出基本存在以下关系式:
即海洋三产与陆地经济的关联度>海洋一产与陆地经济的关联度>海洋二产与陆地经济的关联度。海洋一、二、三产与陆地一、二、三产的关联度大小顺序分别为:海洋三产与陆地三产关联度>海洋一产与陆地三产关联度>海洋三产与陆地二产关联度>海洋三产与陆地一产关联度>海洋一产与陆地二产关联度>海洋一产与陆地一产关联度>海洋二产与陆地三产关联度>海洋二产与陆地一产关联度>海洋二产与陆地二产关联度。其中,最大值为γ33=0.896 0,说明江苏海洋三产与陆地三产的关联程度最高,最小值为γ22=0.625 7,说明江苏海洋二产与陆地二产的关联程度最低。计算得到其他海洋一、二、三产与陆地一、二、三产的关联系数分别为 γ13= 0.803,γ32= 0.793,γ31= 0.791,γ12=0.780,γ11=0.770,γ23=0.667,γ21=0.628。
3 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对策
3.1 增强海洋意识,促进海陆联动发展
在山东、浙江和广东相继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的同时,江苏省政府已意识到海洋经济的薄弱,着手增强海洋意识,前不久在江苏沿海3个市公务员系统举办“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人才培训班”,取得较好成效。除此以外,一方面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海洋宣传与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家的海洋资源合理利用意识,引导其树立关注海洋、热爱海洋、科学利用海洋的理念,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海陆经济的联动,实现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和布局对接。目前,江苏沿海3个市紧抓新一轮沿海开发机遇,大批的项目和产业都陆续落地发展,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也开始向这里集聚,在大力发展陆地产业的同时,必须通过相关政策带动海洋产业的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3.2 海陆延伸产业链,形成海陆联动产业网
江苏经济与陆地经济密切相关,远远高于与海洋经济的关联程度,在新一轮沿海开发中,要海陆产业统筹规划,积极引导海洋产业链延伸,海洋产业与临港产业、涉海产业互为延伸,形成纵横交错的海洋产业联动产业网络。江苏沿海应突出自身绝对优势,并发挥比较优势,比如江苏沿海作为传统农业经济区,在陆地一产不断向海洋一产延伸的同时,海洋一产可以向陆地二产延伸,发展海洋食品加工业、海洋生物制药业及海洋新材料等;海洋一产也可以向陆地三产延伸,可以适当发展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邮电通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旅游业等。海洋二产延伸到陆地二产的产业可以发展海洋化学工业、海洋新能源业、海洋船舶与工程制造及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海洋二产向陆地三产延伸的产业有交通运输业、地质勘探业、水利管理业、信息咨询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海洋三产与陆地三产相互延伸的产业通常有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等[6],海洋运输及滨海旅游是沿海地区重要的海洋产业,可以带动其他多个产业的联动发展。江苏在海陆产业联动发展中要找准产业间相互延伸的突破点,错位进行产业间的相互延伸,全面提升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海洋船舶与工程制造、盐土农业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化工、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构建海洋产业新体系。
3.3 以港口和产业园为中心,大力发展海洋工业
由于江苏海洋二产与陆地经济的关联度最小,因此,要实现海陆联动,必须大力发展海洋工业。中国海洋大学韩立民教授等认为港口和海洋重点产业基地是重要的海陆经济连接点[7]。港口的运输功能可以很好地为工业提供国际化服务,成为吸引和聚集现代工业的最佳区域。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并依托港口和港口产业链,可以带动海运业、集疏运业、仓储业等港口的直接产业和关联产业,以及与港口依存产业的经济活动相关的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商饮服务业等港口衍生产业的发展。海洋产业园能实现孵化海洋高新技术成果、培育海洋高新技术企业、造就海洋产业家和专门人才、创造海洋经济聚集等效应。山东社科院郑贵斌教授研究成果表明,海洋产业园建设要走科工贸发四位一体的科技产业化发展模式,即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齐头并进、人才引进与自身培养同步进行、近期目标与发展战略协调一致[8]。江苏沿海要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优势,努力集聚要素资源,大力发展壮大造船、石化、能源等临港工业,还要努力建设海洋医药、海洋化工、新能源和海洋功能食品等新兴产业的产业园区,逐步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全国有影响力的海洋医药、海洋化工、海洋新能源和海洋食品加工基地。
3.4 鼓励科技创新,构建海洋产业创新体系
坚持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快建立“政社产学研”等创新执行机构于一体的海洋产业创新体系,切实增强海洋科技的创新能力。一方面鼓励科技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促进“科技进步推进型”海洋产业创新;另一方面,海洋产业创新要围绕市场需求展开,形成“市场需求拉动型”海洋产业创新。首先,要组织协调省内外海洋科技资源。在江苏沿海3个市高校选择优势学科增设海洋经济发展及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科研机构,加强海洋高新技术源头的创新;重视产学研联合,鼓励和支持涉海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相关企业建立起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合作关系,培养和造就一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层次海洋创新人才。其次,要创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和服务。建立海洋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公共转化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一批海洋产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9];同时完善海洋科技信息、技术转让等服务网络建设,为海洋产业创新提供有力平台支撑。最后,还要建立多元化的海洋产业创新投入体系。政府要加大对海洋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性海洋创新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鼓励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海洋创新投资,与科研部门、高等院校联合共建海洋科技孵化器、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共同培养海洋人才。
[1]孙吉亭,赵玉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海陆统筹机制[J].广东社会科学,2011(5):41-47.
[2]徐质斌.构架海陆一体化社会生产的经济动因研究[J].太平洋学报,2010,18(1):73-80.
[3]李文荣.海陆经济互动发展的机制探索[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79-83.
[4]殷克东,王法良,张燕歌.陆海经济的内在关联性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3):10-12.
[5]成长春.让海洋经济为江苏发展提供强大后劲[N].经济日报,2011-04-26(12).
[6]周福军.我国沿海地区陆海产业联动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6:30-34.
[7]韩立民,卢宁.关于海陆一体化的理论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7,15(8):82-87.
[8]郑贵斌.海洋经济集成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73-177.
[9]中国海洋大学.立足目标需求加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N].中国海洋报,2010-12-03(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