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次絮凝在煤泥水处理中的应用
2012-01-17马腾
马 腾
(同煤集团永定庄选煤厂,山西 大同 037002)
煤泥水处理对每个选煤厂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艺环节,它和煤炭的洗选加工密切相关,它的发展变化也紧密伴随着分选加工的发展变化,目前,煤泥水处理已经成为整个选煤工艺中涉及面最广、投资最大、最复杂、最难管理的环节。
1 煤泥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同煤集团永定庄选煤厂年设计能力210万t,洗选工艺采用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及螺旋分选机联合分选,细煤泥由加压过滤机回收。该厂从调试到正常生产已有一年,近期由于入厂原煤煤质的变化,导致浓缩机煤泥水沉降效果差。浓缩机的工作原理:利用煤泥水中固体颗粒的自然沉降特性,需要浓缩的煤泥水首先进入自由沉降区,水中的颗粒靠自重迅速沉降,当下降到压缩区时,煤浆已汇聚成紧密接触的絮团,迅速下降到浓缩物区。由于刮板的运转,使浓缩物区形成一个锥型表面,浓缩物受刮板的压力进一步被压缩,挤出其中的水分,最后由卸料口排出,即浓缩机的底流产物。煤浆由自由沉降至浓缩物区时,中间还要经过过渡区。在过渡区,一部分煤粒因自重而下沉,另一部分煤粒因受到密集煤粒的阻碍而不能下沉,形成了介于自由沉降区、浓缩物区之间的过滤区。当原生煤泥及细粒级煤泥含量较多时,加压过滤机又无法正常压出煤泥(排料周期较长,最长达635 s),导致浓缩机内物料越积越多,不同粒度级的煤泥无法按照浓缩机的工作原理进行沉降,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如此以来煤泥水沉降效果会更差,对整个洗选系统及产量都有极大影响。
2 煤泥粒度组成分析
在煤泥水系统不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取样,对602浓缩机底流进行细煤泥筛分试验,得出数据与正常时进行对比分析来查找原因,见表1,表2。
表1 不正常情况下的煤泥细筛分试验数据
表2 正常情况下的煤泥细筛分试验数据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0.075 mm(200网目)以下的由31.57%增加到了50.63%,而 <0.045 mm(325网目)粒度的增加尤为明显,煤泥灰分有所提高。同时该厂对入厂原煤进行了原生煤泥的测定:<0.5 mm以下的含量占到9.27%,正常情况下含量为5.72%。由于原生煤泥量及超细颗粒的增多使煤泥水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加压过滤机对入料粒度的要求很严格,该厂只有加压过滤机回收煤泥,没有板框压滤机,所以,只能从其他方面寻求解决方法。
3 实施方案比较
1)在出现煤泥水沉降效果差时,通过加大进入浓缩机的絮凝剂药剂量,试验煤泥的沉降没有效果,加压过滤机的排料周期没有变化,周期较长。
2)将浓缩机内的煤泥水由601导入602,并加入适量的絮凝剂药量,但在实践中此方法对煤泥水沉降无效果,加压过滤机排料周期依然较长,此方法也行不通。
3)采用二次絮凝的方法。二次絮凝是将絮凝剂加入加压过滤机入料桶内,使入料桶内的煤泥水浓度提高,颗粒变大,有利于煤泥成饼、脱水。该厂采用二次加药前后数据对比见表3,各表4。
表3 二次絮凝前早、夜班数据
表4 二次絮凝后二、夜班数据
通过表3,表4数据对比,二次絮凝起到的作用相当明显,使加压过滤机的排料周期缩短,加大了处理能力,浓缩机内煤泥的进出也能达到平衡状态,从而确保了正常生产。
4 总结
通过二次絮凝的方法使该厂煤泥水系统运行良好,在矿方外运需求紧张的情况下,确保了洗煤厂能够为其提供足够的精煤量。因此,该厂结合实际情况对二次絮凝的使用进行了规范:
1)生产运行中浓缩机的行走阻力若持续升高,在阻力升高到1.0 MPa以上,浓缩机底流浓度能够满足加压过滤机的入料要求,但是排料周期若超过200 s,需要开启二次加药。
2)当浓缩池的沉降效果不好,清水层有降低的迹象,加大浓缩池的加药量后,煤泥沉降正常,统计出浓缩池的吨煤加药量超过15 g,须开启二次加药系统。
3)浓缩池煤泥水的颜色一般情况呈黄色,若出现呈灰色的异常情况,有可能是煤质发生变化,及时做小筛分实验分析,密切观察浓缩池清水层的情况,开启二次加药,尽快清理浓缩池中的煤泥。
4)通过小筛分的试验分析,如果<0.075 mm细粒级的含量超过15%,细颗粒的产率升高,密切注意清水层的变化,适当提高浓缩池的加药量,同时开启二次加药,将排料周期降到150 s以下,尽快将浓缩池的煤泥处理掉。
5)加压过滤机的产品灰分较平时(30%左右)升高5%以上,须开启二次加药将排料周期降到150 s以下,尽快将浓缩池的煤泥处理掉。
6)若浓缩池底流浓度过低(低于150 g/L),浓缩池的行走阻力<1 MPa时,可以开启二次加药,合理调整加压过滤机的入料浓度,保证加压过滤机产品水分。在开启二次同时,观察加压过滤机的运行情况,如果排料周期开始运行正常,过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变长,需要对328入料桶放底流检查浓度,若浓度过低,可将入料桶中的物料放掉,重新加入浓缩池底流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