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载脂蛋白AⅠ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2012-01-17王晓红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脂蛋白冠脉硬化

孙 雷,王晓红

(1.大连医科大学 附属第二医院 急诊科,辽宁 大连 116027;2.大连医科大学 附属第二医院 心内科,辽宁 大连 116027)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斑块的不稳定性和破裂是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最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最危险的因素。许多研究也证明,血浆FIB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另有研究表明,FIB水平升高还可以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死亡、再梗死、心源性休克等,且多见于血浆纤维蛋白原>4 g/L者[3]。临床另有资料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后24 h内ApoAⅠ、ApoB和ApoAⅠ/ApoB比值与出院后是否再发心血管事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FIB通过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加速斑块破裂、收缩血管、参与炎性活动等机制影响ACS,而ApoAⅠ则通过参与胆固醇逆转运、抗炎、抗氧化、抗纤溶等影响ACS。二者均与ACS的发生、进展及预后关系密切。本研究通过对ACS患者FIB、ApoAⅠ水平与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发病30 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用FIB及ApoAⅠ水平对ACS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进行预测的可能性,为指导ACS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2月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并行PCI术的患者121例,其中男性79例,平均年龄(64.21±10.54)岁,女性42例,平均年龄(62.91±9.93)岁。对照组64例,男性38例,平均年龄(63.79±11.36)岁,女性26例,平均年龄(61.47±11.83)岁,均为同期住院经各种检查除外器质性心脏病确诊为心血管神经症者。ACS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组诊断符合第7版内科教材相关标准,UA组在原有稳定型心绞痛基础上具备1,2,3之一合并4项即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标准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1999年修订的AMI治疗指南规定的AMI诊断标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除具有UA的特点外,心肌坏死血清标记物浓度有变化,超出正常范围。

根据上述诊断标准,本组又将121例患者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A)组(n=53)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68)。

1.3 研究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抗凝治疗,立即抽取静脉血行急诊凝血检查测定FIB、心肌坏死标志物,次日晨空腹行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AⅠ、ApoB检测。

按照入院第1次急诊血凝检测的FIB值及次日晨空腹ApoAⅠ、ApoB的数值作为本研究的入选数值。FIB及ApoAⅠ的测定:FIB采用德国Betrt4半自动分析,采用比浊法,参考值2~4 g/L。ApoAⅠ采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免疫比浊法测定。正常参考值为1.0~1.6 mmol/L。

预后判定资料的收集,主要依据患者PCI术后30 d内所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events,MACE),住院期间不良事件以病程记录为准,出院后以电话随访为主。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UA组、AMI组与对照组FIB、ApoAⅠ、ApoAⅠ/ApoB的比较

AMI组中FIB水平(3.68±0.871) g/L显著高于UA组(3.30±0.86)g/L和对照组(2.94±0.54)g/L(P<0.01);而UA组FIB水平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MI组ApoAⅠ(1.03±0.17)g/L、UA组(1.10±0.19)g/L同对照组ApoAⅠ(1.26±0.26)g/L比较明显降低(P<0.01),同时AMI组ApoAⅠ水平显著低于UA组(P<0.05)。AMI组与UA组分别同对照组比较ApoAⅠ/ApoB 的比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

表1 AMI组、UA组与对照组FIB、ApoAⅠ、ApoAⅠ/ApoB的比较
Tab 1 The comparison of FIB, ApoAⅠ, ApoAⅠ/ApoB among AMI group, UA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g/L)

FIB ApoAⅠApoAⅠ/ApoBAMI组(n=68)3.68±0.8711)2)1.03±0.171)2)1.47±0.511)UA组(n=53)3.30±0.861.10±0.191)1.46±0.531)对照组(n=64)2.94±0.541.26±0.261.83±0.47

1) 与对照组比较,P<0.01;2)与UA组比较,P<0.05

2.2 ACS患者不同FIB、ApoAⅠ水平不良MACE比较

根据FIB数值分为Ⅰ组(n=83):FIB<4 g/L;Ⅱ组(n=38):FIB≥4 g/L;按ApoAⅠ水平分为:Ⅲ组(n=78):ApoAⅠ≥1.0 g/L,Ⅳ组(n=43):ApoAⅠ<1.0 g/L;分别对Ⅰ组和Ⅱ组;Ⅲ组和Ⅳ组比较其PCI术后30 d内不良MACE的发生率。结果显示,Ⅰ组在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壁瘤及栓塞方面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Ⅲ组与Ⅳ组仅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3;Ⅰ组和Ⅱ组、Ⅲ组和Ⅳ组比较在总事件率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表2 ACS患者不同FIB水平MACE比较Tab 2 Comparison in MACE of ACS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FIB levels n(%)

1) 与Ⅰ组比较,P<0.01;2) 与Ⅰ组比较,P<0.05

表3 ACS患者不同ApoAⅠ水平MACE比较
Tab 3 Comparison in MACE of ACS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poAⅠ level

n(%)

1)与Ⅲ组比较,P<0.01;2)与Ⅲ组比较,P<0.05

3 讨 论

ACS作为一个连续的疾病谱,包含了UA、NSTEMI及STEMI[3]。高水平FIB可改变粥样硬化巨噬细胞帽的渗透性,使斑块帽变薄,动脉斑块发生溃疡,易于破裂,启动血栓形成的过程[4]。1999年WHO即提出纤维蛋白原的增高是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并且与冠脉事件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5]。

FIB作用机制可能与下列有关:(1)病理状态下,FIB与血小板结合力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可以融合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促进冠状动脉血栓形成;(2)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具有收缩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等血管活性作用。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斑块内除有低密度脂蛋白(LDL)沉积外,还有FIB及其降解产物的沉积,提示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有脂凝间共同作用机制存在[6]。FIB及其降解产物可能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迁移,而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就发挥作用;(3)纤维蛋白原使血管内膜与脂蛋白结合,增加纤维斑块的细胞外脂质沉积,高纤维蛋白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炎症活动的一个标志。随着炎症的发展,FIB可以转变为纤维蛋白,而许多病理已经发现在组织中存在纤维蛋白的沉积物,故认为FIB是促进炎性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同时,FIB通过血小板脂蛋白受体Ⅱb/Ⅲa与血小板结合,促进血小板聚集。血浆纤维蛋白原可以直接诱导血浆中的红细胞聚集,并使血液粘稠度增加,降低血液的流动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及血栓形成。

本研究中,UA组的FIB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这与胡泽萍等[7]比较38例UA与28例对照组结果显示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实验结果相符。AMI组FIB明显高于UA组,提示高FIB不但预示冠脉病变程度重,且粥样斑块具有更大的不稳定性,易于破裂而引发MACE,在冠脉闭塞的患者可能具有更高水平的FIB,这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一致[8]。本实验显示FIB≥4 g/L时的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

ApoAⅠ是HDL-C进行胆固醇逆转运的基本功能单位,故ApoAⅠ在调节动脉粥样硬化中起到主要作用。既往研究也显示,HDL的作用可能与ApoAⅠ等蛋白成份有关[9]。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HDL-C与心血管疾病呈负相关,这种相关性独立于HDL-C之外。研究证明,提高HDL-C水平可延缓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HDL-C水平增高1 mg/dL,心血管病的危险降低2%~3%。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是动脉粥样硬化颗粒(AP)进入血管壁,在中膜沉积下来,胆固醇水平并不平行于进入血管壁的颗粒水平,极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并没有低密度脂蛋白危险,因为稍大体积的极低密度脂蛋白并不能像LDL那样易进入血管壁[10]。LDL约为AP的90%,每个AP包含1分子的ApoB,因此血浆APOB更能代表AP的数量[11]。脂蛋白相关死亡风险研究(AMORIS)作为一项大型研究,包括了175553例瑞典患者5.5年随访结果,排除其它因素后仍发现ApoB对冠心病的预测作用优于HDL-C。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ApoB升高不仅仅是预测心血管事件最敏感而准确的检测指标之一[12-13],而且更显著的预测了MACE的发生。

在退伍军人HDL-C干预试验(VAHIT) 中,经纤维酸类药物治疗后的治疗组HDL-C的血浆水平升高 6%,主要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肌梗死、死亡)发生率降低22%。赫尔辛基心脏研究(HHS)表明血浆HDL-C升高8%,可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24%[14]。在针对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治疗研究(HATS)中,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与烟酸类药物后,升高 HDL-C的同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32%下降至3%(P<0.05)[15];在明斯特心血管病前瞻性研究(PROCAM)中发现当HDL-C<350 mg/L时,6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高[16]。

有研究发现PCI术后FIB水平是急性STEMI患者近、远期发生死亡和心脏事件的预测因子, 界值划定为5.1 g/L时PCI术后FIB对患者2年死亡的诊断灵敏度达到69.12%, 特异度为81.16%。有研究发现PCI术后FIB水平升高是冠心病患者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子, PCI术后6个月FIB>3.5 g/L 的不同组患者再狭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17~ 218倍。PCI治疗一方面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得以恢复, 梗死面积减小;另一方面机械性血管损伤也触发了机体继发的炎症反应[17],本研究结果显示ACS患者的FIB、ApoA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了二者作为预测因子的学说,同时在对PCI术后相关MACE的比较时提示,FIB≥4 g/L组PCI术后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壁瘤、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FIB<4 g/L组;ApoAⅠ<1.0 g/L组仅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事件上高于ApoAⅠ≥1.0 g/L组,但两组的总事件率均显著高于比较组。考虑这种结果的误差是由样本数量的不足导致的。

PCI虽然可以解决冠心病患者的血管狭窄问题,但动脉粥样硬化仍然在继续进展,依然有发生MACE事件的风险。尽管在本实验中发现ApoAⅠ<1.0 g/L的患者MACE事件比ApoAⅠ≥1.0 g/L的患者明显增加, FIB≥4 g/L时的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但将FIB、ApoAⅠ干预到何种水平能明显降低ACS的发生、发展及显著降低预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应将FIB、ApoAⅠ控制在何种水平为最佳?能否具体量化?这些尚缺乏足够的证据,需大量的样本与临床研究来确定证实。

总之,为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延缓发展及减少预后事件的出现,对于FIB、ApoAⅠ水平异常患者进行必要的临床干预是绝对必要的。

[1] Correale M,Brunetti ND,Gennaro L,et al.Acute phase proteins in therosclerosi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J].Cardiovasc Hematol Agents Med Chem,2008,6:272-277.

[2] 何上洪,黄艺群,向上,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极其意义[J].中华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2):134-137.

[3] Coppola G, Rizzo M, Abrignani M G,et al.Fibrinogen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forty-two-month follow-up study[J].Ital Heart J,2005,6:315-322.

[4] Guo M, Sahni SK, Sahni A,et al.Fibrinogen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through NK-kappa Bactiv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J].Thromb Haemost ,2004,92:858-866.

[5] 吴霞,彭朝权,宋立功.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J].心血管康复杂志,2004,13(1):79-80.

[6] Lau DH,Huynh LT,Chew DP,et a1.Prognostic impact of types of arterial fibrillatio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 Am J Cardiol, 2009, 104(10): 17-23.

[7] 胡泽平,王邦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胆红素、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的变化及冠脉病变的关系[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4):423-425.

[8] Shojaie M,Pourahmad M,Eshraghian A.Fibrinogen as a risk factor for prematu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Iranian patients:a case control study[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09,5(1):673.

[9] Barrter P,Kastelien J,Nunn A,et a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S)and at heroselerosis:the unanswered questions[J].Atherosclerosis,2003,168:195-211.

[10] Sniderman AD,Furberg CD,Keech A, et al.Apolipoprotein versus lipids as indices of coronary risk and as targets for statin therapyn treapy treatment[J].Lancet,2003,361:777.

[11] 纪秋尚,张运,杨晓静.急性心肌梗死炎症介质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1(4):349-351.

[12] Francis MC,Frohlich JJ.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at low risk:Apolipoprotein AI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J]. Atherosclerosis,2001,155:165-170.

[13] Packard CJ.Apolipoproteins:the new prognostic indicator? [J]. Eur hrart J,2003,5(Suppl.D):D9-D16.

[14] Barter PJ,Kastelein JJ.Targeting cholesterol ester transfer protei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J Am Coll Cardiol,2006,47(3):492-499.

[15] Brown BG,Zhao XQ,Chait A,et a1.Simvastain and niacin,antioxidant vitamins,or the combin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ronary disease[J].N Engl J Med,2001,345(22):1583-1592.

[16] Forrester JS,Shah PK.Emerging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J].Am J Cardiol,2006,98(11):1542-1549.

[17] Liu zzo G, BuffonA, BiasucciLM, et al. Enhan ced in flammatory response to coronary angi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unstable angina[J]. Circulation, 1998, 98: 2370-2376.

猜你喜欢

脂蛋白冠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