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社会关系对其门诊就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2012-01-17刘超吴明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亲缘流动人口门诊

刘超, 吴明

目前对流动人口门诊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包括收入在内的各种因素都可能对就医行为存在影响[1,2]。在影响门诊服务利用的诸多因素之中,也包括个体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中,已经把社会关系网络作为门诊服务利用的重要影响因素[3]。在其他领域和人群的社会关系研究中,认为社会关系可以通过提供社会支持来影响人群就诊行为。社会支持研究者普遍认为,人们得到的社会支持大多来自社会关系,因此个人的社会交往情况就代表其获得社会支持的数量和质量,并进而决定其健康水平和行为方式[4];同时,社会关系一直以来被证明可以加速信息传播,改善信息分布不均,提高信息流动效率。基于以上两点理论依据,本研究将针对流动人口社会关系可能对人群门诊服务利用存在的影响进行讨论。本研究拟通过对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北京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资料分析,探讨流动人口社会关系结构以及不同社会关系对就医行为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城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健康与卫生服务利用调查。资料选择两周患病人群,筛选剔除未成年人部分后剩余样本278例。选择调查问卷中关于两周患病的门诊服务利用、人群交往社会关系、医疗信息了解程度、社会支持等相关信息用于分析。

1.2 研究变量

在本次调查中,问题选项为被调查者选择其除去工作生活必须接触的关系外,接触的社会关系中最频繁的一种(被调查者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社会关系)。社会关系选项中除去其他,共包含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其他亲戚、老乡或同学、朋友、同事、邻居、单位领导或雇主、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慈善组织、媒体、居委会人员、政府部门人员共18种社会关系选项。本研究根据社会关系特征以及国内对人群社会关系的通用研究方法,对具有相同性质的社会关系归类为:亲缘关系(包含“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其他亲戚”选项)、地缘关系(“老乡或同学”选项)、友缘关系(“朋友”选项)、业缘关系(“同事”、“单位领导或雇主”选项)、其他社会关系(“邻居”、“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慈善组织”、“媒体”、“居委会人员”、“政府部门人员”、“其他”选项)。

1.3 统计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了解调查者社会关系与就医行为情况。将两周患病调查对象的门诊服务利用状况选定为因变量,将性别、收入、年龄、婚姻、医保状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医疗机构信息知晓情况、疾病类型、疾病严重程度、社会关系等变量设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各因素对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关系。

2 结果

2.1 被调查流动人口门诊服务利用状况

在278名研究对象中,35.6%的受访者在出现疾病问题时选择去医疗机构就诊,仍有64.4%的被调查者表示选择自我医疗或不采取任何措施。未选择就诊的原因中,50.0%的人群未就诊原因为自感病轻,其次为医疗费用高(19.0%)。

2.2 被调查流动人口主要交往的社会关系情况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交往的社会关系中,交往最频繁的社会关系为业缘关系(73人,占26.3%),其次是其他社会关系(68人,占24.5%)、地缘关系(64人,占23.0%)、友缘关系(46人,占16.5%)。较频繁交往的亲缘关系只占到9.7%(27人)。

2.3 被调查流动人口医疗信息与社会支持获取渠道

在获取医疗机构信息方面,更多的研究对象表示是通过自我实践/亲身体验获得的(66.4%),其次为通过其他社会关系渠道(11.2%)。当被调查者需要照顾时,亲缘关系在精神安慰(42.2%)、生活照顾(47.1%)、经济帮助(51.8%)上都能提供最大的帮助。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人群获得信息/支持的渠道构成比 %

2.4 社会关系对就医行为的影响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发现社会关系的显著影响效应。对门诊利用存在影响意义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小学组、初中组、高中以上组)、家庭月人均收入(500~999组、1 500~1 999组)、疾病严重程度(严重组)以及当地医疗信息掌握(比较了解组)。可以看出,对照于文盲组,小学、初中及高中以上组的两周患病就诊率有所下降;对照收入0~499元组,500~999元与1 500~1 999元组的两周患病就诊率有下降。与此同时,伴随疾病严重程度的提高,相对于疾病不严重组,感到疾病严重组的人群就诊率上升;同时比较了解医疗信息的人群,相比较不了解的人群,就诊率也有很大提高。见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本次研究对象中的外来农村流动人口日常生活中接触交往的最主要关系是业缘关系,即更多是与工作上结识的人群来往,这里面同事则占到了绝大多数。其次分别是其他社会关系、地缘和友缘;亲缘相对较少。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流动人口背井离乡,大部分亲人并不在身边造成的,也可能说明了之前研究中指出的流动人口的社会关系正从亲缘向着友缘和业缘转变的结果[5]。

3.1 对社会支持假设的解释

虽然本研究发现,亲缘关系是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但是并没有发现亲缘关系对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流动人口的日常交往中,亲缘关系比例是很小的,可见被调查人群处于与家庭关系脱离的独自生活状态。这也与在其他城市发现的“大多数流动人口处于和家庭分离的状态”的结论相似[6]。因此,虽然亲缘关系依然是提供给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的主要渠道,但是如果流动人口日常生活中对于亲缘关系接触不多,很可能不能获得足量有效的社会支持;同时,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较好,对自己健康比较自信,从而可能造成社会支持对就诊行为改善的帮助机会亦不多。基于以上两点,都可能造成社会支持对于本研究涉及的调查人群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相对减弱。

3.2 对信息传递假设的解释

本研究发现,对当地医疗机构信息的了解程度高可以改善人群门诊服务利用。但是我们并没有发现社会关系是人群就医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推测可能是由于就医信息的性质,以及人群缺少传播源和信息需求导致的。健康教育学中指出,医疗信息的重要特点是对于权威性和正确性的依赖[7,8]。然而,我们研究中被调查人群的普遍医疗信息知晓程度很低,对于医疗信息的正确性不能保证,权威性更是无从谈起。此外,根据信息传递学,信息传递需要足够的信息源,并且信息接受者需要对信息拥有一定的需求[9]。但是对于就医信息而言,由于人群普遍的信息拥有量不足,自认为比较了解当地医疗机构信息的人群只有11.5%,因此难以构成有效足量的传播信息源;同时,由于流动人口健康状况较好,使得流动人口对于就医就诊并没有相关思考,往往只有在面对疾病风险且认为需要就诊时,才会产生对医疗信息的需求,这使得医疗信息不会成为人群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话题,也没有接收这些信息的直接需求。这些都会成为就医信息通过社会关系进行传播的阻碍。

基于以上几点可能,导致社会支持假设和信息传递假设在我们的研究中没有得到证实。最终,在本研究被调查的外来农村流动人口成年人中,没有找到社会关系对门诊服务利用的直接影响。最终在本研究人群中并没有发现社会关系对门诊服务利用的直接作用。在社会支持理论下,我们发现,由于流动人口的在外流动,可能导致其相对亲缘关系密切程度不足,不足以产生能够足够影响流动人口生活行为的社会支持量,同时由于人群健康状况较好,需要依靠支持帮助的机会不高,从而降低了社会支持的作用。对于信息传播理论,虽然调查中的流动人口异质性网络比较广泛,但是对于医疗信息的传播力度则很弱,一是可能由于就医信息的特殊性,其权威性和正确性需求造成了就医信息传播的障碍;其次,整个人群的信息拥有量不足,不能产生足够的信息传播源,同时人群普遍健康状况良好,对就医信息没有普遍需求,这些都将成为就医信息通过社会关系传播的阻碍。

另外,本研究的样本量不高,可能对研究结论存在影响;其次,在过去的部分社会关系研究中,研究使用了社会关系规模的相关变量,比如社会关系密度、家庭规模等参量。其相对于本次研究使用的社会关系类别而言,将多个数值合并为一维数据,即规模的多或少,相对于获得社会关系的有效影响可能有所帮助。日后研究可以考虑将社会关系密度、规模等概念作为焦点进行研究。

[1]朱亚伟.城镇居民就医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12):946-947.

[2]刘刚,吴赤蓬,王声湧.流动人口妇女生殖道感染症状就医行为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583-1585.

[3]Geertsen R,Kane RL,Klauber MR,et al.A re-examination of Suchman's views on social factors in health care utilization[J].J Health Soc Behav,1975,(2):226-237.

[4]刘军安,卢祖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心理及社会支持理论与实践[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1):9-11.

[5]Needle RH,Genser SG,Trotter RT ,et al.Social Networks,Drug Abuse,and HIV Transmission[M].Rockville MD: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1995.20-37.

[6]迟书君.深圳流动人口婚姻家庭状况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05,(11):35-44.

[7]张尼奇,洪瑾.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信息传播[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6):18-20.

[8]秦美婷,汤书昆.健康信息的传播对改变个体行为之刍议[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64-66.

[9]维克利·BC,维克利·A.情报科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亲缘流动人口门诊
谷子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及其利用研究
君臣互动与汉代皇权伦理政治特征——以身体及亲缘关系比拟为视角
门诊支付之变
菊科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