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2
2012-01-16刘志豪
刘志豪
历史长河中,有的人成为社会前进的推动力而被人们铭记,他们是傲然的见证人;有的人变成社会前进的阻碍力而被人们谨记,他们是腌臜的见证者。傲然与腌臜的并存,就是在时刻警醒着后来人:你们的人生,将要何去何从。
鲁迅与周作人,一对童年言笑晏晏的亲兄弟,曾怀着基本相似的人文理想,同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干将,投身改革激流并肩作战。新文学运动中,他们从西方文学思潮中汲取理论源泉,共同推动“文学研究会”、《语丝》等文学社团和文学刊物的发展,一同撰文传播“人的文学”理念,同时创作了大量杂文和散文,极大地丰富了五四新文学的成果。令人遗憾的是,始终坚持“韧性的战斗”,以文学为武器,揭露社会弊病,反对封建礼教,鞭挞丑恶现实和污浊灵魂,解剖国民性的弱点,呼唤民众的觉醒和奋争,探索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途,始终站在一位思想启蒙者的高度,在激荡的时代大潮中疾声呐喊的鲁迅,与性格“平和冲淡”,从提倡文学“为人生”转而主张文学“表現自己”,逐渐淡化文学的社会功能,从而使自己的作品从《谈虎集》中的闪耀着匕首的寒光的凌厉变成了《吃茶》《谈酒》的轻吟浅唱的“闲适文学”的二弟周作人,因为个性的差异和观念的不同而彻底分道扬镳。
一个是“荷戟独彷徨”也要昂扬呐喊的鲁迅,一个是“平淡冲和里”偏要吟风弄月的周作人,前者用自身的“傲岸不屈”见证了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风骨才是为人的根本,后者则用“悠闲自适”见证了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时,自私便会生出媚骨。
无独有偶,曾经因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被捕后被判处终身监禁而在狱中决心以死报国,赋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其风骨一时为人敬重,可后来他和日方代表秘密签订“重光堂协议”公开与日本人合作,并在1940年3月20日于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从此便以“汉奸”二字亲身见证了媚骨的可耻。相反,国学大师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表示:“我决不逃难!”闻有人议论中国必败,他怒斥:“呸!中国人岂狗彘耶?岂贴耳俯首,任人宰割?”当年,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想招降陈三立,百般游说,他皆不应许。日军侦探日伺其门,陈三立大怒,呼佣人拿扫帚将其逐出。从此五日不食,以死书写了国难中风骨的灼灼光华。
这些历史的见证人已经成为过往,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并没有消亡,在大是大非面前,是肩担风骨,伟岸做人,还是自私自利,苟且为人,鲁迅、陈三立和周作人、汪精卫,都在用他们亲身的见证经历确凿无疑地警醒着我们。
【得分】40(基础等级)+ 18分(发展等级)= 58分(总分)
【评分依据】文章结构按照总分总的方式安排,其材料的选择注重了对举比照,语言运用时则考虑了议论文的理性、概括,由此使基础等级的得分完满无缺,而大量确凿的、特征的、细节性的内容支撑着实例的论证性,为本文的发展等级赢得了较高的分数。
【总评】本文的突出特色在于:选择实例论证观点时,为了使读者信服,在正反对比中举用了4个同时代的例子,而在表述其例证的时候,又用大量的内容来呈现。这样,实例除了可以论证观点,还为读者树立了行为典范——要如何学做伟人而摒弃伪人,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