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与“打”引发的道德反思
2012-01-16王彬
王彬
让座,就是人们从座位上站起来,把爱心留给“老、弱、病、残、孕”,把微笑带走。可这样一件简单而有爱心的小事,现在却很少有人做得到,即使做了,有的受益者也不知回报,哪怕是“谢谢”两字也不会说,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缺少谦让与礼受。于是,“礼貌让座”不仅演变成了“恶意逼座”“喋血抢座”,催生了“让座红包”,也引发了继“扶还是不扶”之后的一场关于“让还是不让”的道德讨论。是秩序被破坏了,还是权利被忽视了?公民精神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
日前,若干则与让座相关的新闻迅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在百度上搜索相关网页,这样的报道竟有140万条之多,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 小事变大型
2012年10月7日上午8时许,在广州地铁4号线车陂南站,一个男青年上车时欲插队争抢座位,与一位六旬老人发生口角。上车之后,尽管座位空余,但老人与男青年之前的争执并未停止,反而继续升级,最终大打出手,老人的鼻子被打破,男青年的耳朵被咬掉一块,鲜血淋漓。据现场目击者描述,由于双方打斗过于激烈,周围乘客无人敢上前制止。老人一直将男青年按在坐椅上,动弹不得。直至到站后,方才由乘务员将两人送至派出所处理。据悉:老人68岁,从红十字会退休;男青年28岁,是一名教师。
简评:“教师与老人抢座,血溅车厢”这样的新闻标题颇显血腥,但这件事所折射出来的道德危机,值得深思。打架解决不了问题,如果这种矛盾能够止于知耻、止于理解、止于宽容、止于尊重,那么这样的矛盾就不会产生,文明搭乘的实现也就容易得多了。
2.误会升级型
2012年8月末,各地报刊均报道了公共交通上发生的系列让座事件——
在杭州一辆公交车上,一个小伙子因未给抱小孩的女子让座,被该女子的丈夫连扇5个耳光。据司机描述,小伙子当时坐的并非爱心专座,且这名小伙子腿有残疾。
在济南一辆公交车上,一个年轻母亲因为没人给自己3岁的孩子让座而扇一男子耳光,并称“是替你妈妈教育你”。随后男子表示自己因为喝了酒头晕而没有让座,二人在众人劝说下达成和解。
在上海地铁8号线上,一名男子误会同车厢某女子不给带小孩的妇女让座,大骂对方“垃圾”,另一名乘客因劝架而被打。事后经民警调解,发现这起风波只是一场误会。
简评:这些“不让座被抽耳光”的事件,让人见识了什么叫道德暴力。打人者的逻辑在于,面对“老、弱、病、残、孕”,让座是一种基本的素质和美德,在“口头教育”没能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动手”就成了必然的、正义的选择。但是暴力维护不了道德秩序,更解决不了道德的问题。依靠强制和暴力来维护道德,只不过是将道德作为个人私欲的遮羞布,最终无益于道德维护。
3. “倚老卖老”型
“你还不让座呀?你们没有资格坐这一排位子,这些位子是‘老、弱、病、残、孕的专座。” 2012年10月初,湖南株洲一位老人挤上公交车后发现没有座位,让一位坐在“老、弱、病、残、孕”专座的小女孩让座。小女孩没说一句话就起身让出座位,老人一屁股坐下,也没有说声谢谢。
简评:有的媒体批评这位老人“为老不尊”,不知礼受。的确,一些老人被让座后受之泰然的姿态让不少年轻人直呼“受不了”,但仔细想一想,人的身体随年龄的老化而变得衰老后,大脑和智力也会出现明显的退化,对某些脾气暴躁、对让座不言谢甚至“逼座”的老人,年轻人应该从心理上给予他们理解、从行动上给予他们帮助,而不是批评指责、激化矛盾。
4.紅包感谢型
84岁的老人胡国柱和老伴肖小梅家住湖南株洲市荷塘区新屋街,从2009年5月开始,老两口就把感谢信预备好,乘车时送给那些给他们让座的人。2012年9月25日起,老两口又在感谢信上,加上一元钱的红包,每天乘车遇到让座的人把一个一元钱的红包和一封感谢信送给让座的人,以此表示感谢。至今,两位老人共打了12个红包,其中送出了9个。
无独有偶,重庆市84岁的退休老干部代正兴,出门乘公交的时候,总是事先准备好装有亲手书写的感谢信和2元人民币的红包,当有人主动给他让座时,老人就会把红包赠与让座者。代正兴说,这样做一是对让座人的感谢和表彰,二是替让座者付上车票钱。在老人赠送红包的过程中,与胡国柱老夫妻所遇的情景相似,无论是接受或是不接受红包者,都对老人的这一做法表示了由衷的敬意。
简评: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是否给“老、弱、病、残、孕”主动让座,并不是法律所规定的必须行为。年轻一族无时无刻不处在生活、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包围中,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能在拥挤的车厢里找到一个座位稍稍放松一下,不主动让座确实也情有可原。尽管道德要求不像法律要求一样,必须是强制的,但它也不能因为你有“原因”就可以有特例或特权。给予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孕”予帮助是每一个人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对受让者来说,给让座的人道谢,是一种起码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这不但是对善举的一种赞扬,也是对尊老扶弱美德精神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更是受让者自身品德与修养的体现。相互的理解和尊重,远比老人手中的“让座红包”更有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