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皆是”“触目皆是”“俯拾即是”辨
2012-01-16陈千里
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 2012年11期
陈千里
“比比皆是”“触目皆是”“俯拾即是”这三个成语都用来形容多,但在意义和用法上还是有区别的,现辨析如下:
第一、意义不同。“比比皆是”的意思是“到处都是”,形容很多;“触目皆是”意思是“眼睛看到的都是”的意思,形容“多而易見”;“俯拾即是”的意思是“只要低头便能够捡到”的意思,形容多而易得。
第二、适用对象不同。“比比皆是”多用于人,也常用于物;“触目皆是”多用于物,少用于人;“俯拾即是”只用于物,不用于人。
第三、词义侧重点不同。“比比皆是”形容到处都是,无所谓侧重点;“触目皆是”侧重于容易看得见;“俯拾即是”侧重于容易得到。
第四、搭配情况不同。“触目皆是”只用于看得见的、具体的物,不用于看不见的、抽象的物;“俯拾即是”只用于可以拣到的或拿到的物(地上的东西、文章中的错别字、证据等),不用于可见而不可取的物。
第五、语法功能不同。“触目皆是”和“俯拾即是”都可以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而“比比皆是”却不能。
现场练兵
1. 各种各样的碎花裙、雪纺衫,几乎是每个时尚女孩人手一条的必带单品。
2. 文章中所引用的各种文献与的前人诗句,均出自于他的记忆,他不能确定时,便指导儿女们去查核。
3. 自然环境与人类建筑的融合要使阳光、绿树、碧水、蓝天,伸手可及,人融入自然,成为自然环境的一份子。
4. 人们自然希望这仅仅是个案,但无独有偶且的事实多的是。
5. 逡巡台儿庄,历史的脚印,连那水光山色也仿佛是自然与历史的色彩相互濡染,使人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分量。
6.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慕名而来看他做面的人。
参考答案:1. 比比皆是;2. 俯拾即是;3. 触目皆是;4. 俯拾即是;5. 触目皆是;6. 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