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和舟山“联袂”发展

2012-01-16王琳

浙江经济 2012年4期
关键词:陆海宁波海洋

□ 文/王琳

宁波舟山一体化发展,是实现陆海之间资源互补、产业互动、人际往来的重要实践,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宁波与舟山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部、浙江东北部,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舟山市位于宁波以东的海域之内,与宁波东北部隔海相望,两市最近的岛屿仅距3.6公里,这一地理格局使得宁波与舟山成为地理、经济上的近邻,为彼此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重要意义

(一)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客观要求

抓住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新机遇,举全省之力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是浙江从陆域时代迈向陆海一体时代的重大战略举措,关键在于大力推进陆海联动。

宁波和舟山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块,是联结陆海的枢纽城市。随着“宁波—舟山港”的正式启用,以港口一体化为龙头的地区统筹步伐日趋紧凑。在港口一体化的带动下,沿海地区的规划、建设及营运逐步统一,港口管理上的相互分割和岸线资源浪费现象将不断改善。港口海运业、临港工业、海洋渔业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陆海产业联动出现较好态势。

围绕海洋经济发展推进宁波舟山一体化发展,是实现陆海之间资源互补、产业互动、人际往来的重要实践。顺势推进两地联动,将有利于整合海陆空间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将有利于扩大陆域经济规模,增强向海洋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图/金川

(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要素的集聚和扩散已突破单个城市界限走向区域融合。从单一城市转向群体城市,是打造整体合力的必然要求。国家已在国土范围内部署了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以特色区域为载体的联合“增长极”日益增多。长三角地区将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要在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前列。而在环杭州湾地区,浙江省政府近年相继制定了环杭州湾产业带和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突出了圈域联合的发展导向。从国家到省内的多项区域竞争战略,倡导加快区域经济的融合与重组,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为城市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网络化环境。

在区域竞合中,宁波和舟山虽处于长三角和环杭州湾地区的东南末端,但以港口和海域为联系的综合战略地位突出。尤其是舟山获批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陆海联动板块的发展可能与发展潜力迅速提升,区域影响力与日俱增。发挥联合优势,是竞争地位重组过程中的重要战略选择,将有助于推动宁舟地区实现新的突破。

(三)构建宁波大都市圈的现实需求

宁波大都市圈的辐射影响范围,主要包括宁波、舟山、上虞和台州等的部分地区,是浙东地区重要的发展核心。近年来,宁波都市圈的基本架构日趋成熟,发展模式已从中心—边缘走向核心—圈层,这也意味着培育重点将从做强一级独大的核心城市宁波,转向加快形成多层次的空间圈层结构。在此趋势下,通过联合竞争的模式,进一步提高核心圈层的集合优势和圈域辐射带动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发展战略。

舟山与宁波组合成为都市圈核心的条件较为成熟。从区位联系来看,舟山位于宁波60公里半径范围,在跨海大桥等设施支撑下,能够实现与宁波核心圈层的紧密共生。从产业重点来看,宁波定位为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和能源原材料基地,而舟山拥有船舶修造和临港石化等产业优势,两大城市产业统筹互补,构成都市圈主导产业的重点区域;从实际联动需求看,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目前综合基础不强,资源要素发展持续性不足,需要宁波在产业互动、要素补给等环节上给予支持。而舟山携着群岛新区的头衔,将以政策优势在构建宁舟都市圈中获取更多筹码。

(四)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责任

在多年的竞合中,宁波和舟山两市也存在一些制约。如临港产业发展布局缺乏统筹,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程度尚存区域管理障碍,按照《港口法》中规定的“一市一港”原则,宁波-舟山港分属两市与现行法律并不一致,在海事、商检、海关等港口部门合并、协调中存在一系列体制问题。同时,要素制约问题比较突出。

“十二五”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浙江经济社会将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谁能够更有效地占有资源、实现突破性进展,谁就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先机。推动宁波和舟山的一体化发展,既是发挥各自优势、加快城市转型的突破口,也是促进全省城市功能调整、力推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

发展构想

考虑地方发展积极性和操作可行性,宁舟一体化不宜采用直接合并的模式,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建议通过“集合体”的形式谋求互补共赢。建议宁波和舟山以组合城市的模式构建宁舟大都市区,具体以政府推动为先导,以宁波—舟山港一体化为突破口,以产业分工和功能互补为支撑,探索多元的协调共建体制。基于一体化的空间格局,以四大战略为基点,重点发展海洋经济及其相关配套产业,推动两地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融合联动。

空间布局一体化战略。宁舟大都市区应形成“一体、两翼、两轴”的空间格局,“一体”即指大都市区;“两翼”是指以宁波为中心的西翼和以舟山为核心的东翼;“两轴”是指已建成通车的舟山跨海大桥,以及将要开工建设的六横跨海大桥。大都市区以蓝色海域为界,结合城市、农村和丘陵绿地,整体形成山水、陆海有机融合的组合型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行政管理一体化战略。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形成两大城市行政管理独立的双中心体制。而在跨区域重大事务和涉及公共利益的问题上,建议由省政府牵头,省组织部承办,两市深入参与,建立城市间的多层次组合部门,负责组织编制联动规划,制订联合发展的重大决议,组织跨区域专项事务。对外,宁舟大都市区作为一个组合型区域竞争经济体,合力推进以激发最大潜能;对内,宁波和舟山必须通过协商激励城市间的交流互动和资源整合,避免恶性竞争。

产业发展一体化战略。顺应国际产业分工专业化和地域分工集群化发展趋势,以专业协作、优势互补为导向,抓住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机遇,推进宁舟大都市区的临港工业、现代物流和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宁波应以陆域枢纽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成为都市区金融和信息服务中心;舟山应依托港口和海洋资源优势,建设群岛新区区,逐步成为宁舟都市区的活力核心、重要的制造业和旅游中心。

设施建设一体化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完善陆海交通体系,形成北部以人流为重点和南部以物流为重点的两大海上通道。深入实施舟山大陆引水工程,积极建设海水淡化工程,共谋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强化以宁波和舟山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信息网络建设,推行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合作区块的网络共建,逐步推动信息平台的一体化建设。

保障措施

加强统一规划引导。两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树立合作共建的理念。充分考虑一体化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入推进前期研究。落实一体化发展规划的编制,确立整套规划编制目录,并赋予相应的法律地位,明确基础性引导作用。在一体化推进中,要首推能够引起广泛联动效应和重大跨区域协调的区块规划,对宁波—舟山港、沿海产业集聚区、主要岛屿等地区,进行统筹协调、加强一体化的布局指导,科学确立开发内容和建设时序。

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按照产业协作联动的一体化要求,加快两市产业的特色化发展,支持企业间开展跨区域的技术、生产、投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研究开展资源发展的一体化规划,建立资源共享的合作会议,完善资源区域性调配的合作机制,合理确定资源开发投入和收益分享制度,联合制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合作计划。

加强要素的互动交流。建立跨区域人口流动信息沟通机制,探索推进户籍的区域统筹,逐步推进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体系的跨市对接;加强专业资格互认、异地人才服务,多渠道推进联合培养等人才集聚方式。加快两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推进建设用地指标统筹;结合跨地区不同用地特点,探索多种形式的指标流转,活跃土地要素。打开在商贸、环保、质检等各个领域的沟通渠道;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协调网络和组织优势,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共同市场规则、架设企业与政府之间桥梁等方面的作用。

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把握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契机,落实一批有利于陆海经济联动的产业项目,完善石化、能源、钢铁、船舶等重大基地建设,集中培育一批具高成长性的新兴海洋产业。合力策划并加快推进一批基础性联网主干工程,形成先期引导的一体化示范效应。研究推进城际公交体系,建设区域共享的一体化设施网络项目。落实一批海洋环境整治与污染控制工程项目,进一步完善“宁波—舟山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区域合作体系”。研究建立海洋环境监测和减灾防灾体系,制定联合应急处理方案。与空间整合、功能优化、景观联动、设施共建、品牌共塑等相结合,推进一批城市建设项目。

猜你喜欢

陆海宁波海洋
陆海之纵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喜相迎
一种奇巧的测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