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25例疗效观察

2012-01-15魏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喜炎利巴韦口病

魏萍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25例疗效观察

魏萍

目的 观察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将12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3例采用静脉滴注喜炎平、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2例单纯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3~5d。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结果 观察组热退时间(2.52±1.43)d、皮疹消退时间(3.58±1.37)d,明显少于对照组(4.57±2.33)d和(5.56±1.78)d,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8%(62/63),对照组77.4%(48/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无副反应发生。结论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毒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感染;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应用; 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应用;儿童

近年来,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临床多以发热、手足口部出现皮疹、水疱、溃疡等表现为主,少数可合并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本病流行无明显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发,每年6~8月为发病高峰期。该病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一般病程为14d。常规抗病毒治疗,暂无特效治疗方案。本院儿科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市人民医院儿科2009-10/2010-10门诊及住院部诊治手足口病125例,其中男69例,女56例;年龄10个月至5岁;≤2岁35例,~3岁66例,~5岁24例;84例有发热,体温38℃左右,持续3~5d。将患儿按住院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对照组62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发热比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就诊前未使用药物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1)疱疹性咽峡炎;(2)水痘;(3)不典型麻疹;(4)风疹。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予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0.2~0.4mL/(kg·d),同时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江苏方强制药厂有限责任公司)10~15mg/(kg·d),均加入10%的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疗程3~5d。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剂量同上,两组均予常规补液等对症处理。

1.6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治疗3d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疱疹结痂,无新皮疹出现,进食增加,玩耍如常;(2)有效:治疗3d内体温基本稳定,皮疹消退,疱疹结痂,口腔黏膜溃疡减少但未完全愈合,仍有散在皮疹出现;(3)无效:治疗3d仍发热,皮疹未结痂或加重或出现并发症[2]。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珔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at=17.749,P<0.05;bt=24.310,P<0.05。

组别 n 热退时间 皮疹消退时间观察组 63 2.52±1.43a 3.58±1.37b对照组62 4.57±2.33 5.56±1.78

表1结果显示,两组退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 副反应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副反应。

3 讨论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余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EV71最常见[3]。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并发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呈现较高的死亡率。有资料表明,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4]。目前,针对本病主要临床控制措施按照卫生部诊疗规范,运用中西医结合给予抗病毒、对症及防治并发症等处理。

利巴韦林注射液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病毒,主要通过作用病毒生殖期各个环节,从而干扰抑制病毒的复制。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是爵床科草本植物穿心莲提取物,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其作用主要有3个方面:(1)直接杀灭病毒、细菌,阻断病毒、细菌DNA/RNA的复制,从而抑制和杀灭病毒;(2)抗炎作用,对炎症的渗出、水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多种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其机制是喜炎平注射液能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一氧化氮等炎症因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5]。(3)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喜炎平注射液能明显促进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对细菌及病毒的吞噬能力和血清中溶酶体含量,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6]。本研究显示,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可明显缩短发热和皮肤损害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喜炎平注射液经过磺化工艺处理,提高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的纯度,可减少临床使用中的毒副反应。本研究中未见喜炎平注射液的副反应。

综上所述,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手足口病起效快、抗病毒效果明显,可快速缓解发热、促进皮疹消退、缩短疗程,且不良反应少,较单用利巴韦林注射液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2-8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

[3] 宫道华,吴升华.小儿感染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03-512.

[4] 陶建平,杨思达,邓力.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6):421-422.

[5] 王潞,赵峰,许卉.喜炎平注射液对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药理与临床,2008,24(1):36-39.

[6] 黄添友,张玉良,李继来.穿心莲内酯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6,6(2):143-145.

214200江苏 宜兴,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市人民医院儿科

魏萍(1971-),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新生儿疾病及儿科急救。

10.3969/j.issn.1674-3865.2011.04.020

R512.5

B

1674-3865(2012)04-0334-02

2012-04-13)

张小冬)

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喜炎利巴韦口病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儿童支气管肺炎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喜炎平治疗的效果研究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喜炎平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