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53例疗效观察

2012-01-15全守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抽动症副反应脑电

全守东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53例疗效观察

全守东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安全性及复发情况。方法 选择符合ICD-10多发性抽动症诊断标准的病例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给予心理治疗,同时口服静灵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每次5mL,每日2次,并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5次,每次22min,2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2个月。对照组给予心理治疗,并口服氟哌啶醇0.03~0.05mg/(kg·d),根据控制情况逐渐加量至症状控制,最大剂量6mg/(kg·d),同时口服同等剂量的安坦,3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2个月。2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和副反应。在停止治疗3、6、12个月分别进行追踪随访调查,评估复发情况。结果 (1)2个月后观察,两组均疗效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在停止治疗3、6、12个月分别进行追踪随访调查,总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共患病的治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灵口服液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配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满意,且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复发率低,适合于临床广泛应用。

多发性抽动障碍/治疗; 静灵口服液/治疗应用; 中西医结合疗法; 儿童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由Itard(1825年)首先描述,随后由Gilles de la Tourette(1885年)首次报道,是指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运动性抽搐和(或)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1,2]。该病是近年来发生比较多的一种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起病年龄约为2~15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以5~10岁最多见[3]。临床上TD分为短暂性TD、慢性运动或发声性TD和多发性抽动。随着家长对儿童成长的倍加关注,其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服药有一定的副反应,易反复。近年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因其无副反应,且具无创伤性的特点已广泛用于治疗短暂性TD、慢性运动或发声TD性疗效显著,但对于多发性抽动等一些病情较重,病程长且反复发作并伴有其他问题的患儿,疗效不理想。朝阳市第二医院儿科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灵口服液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口服,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04/2011-06朝阳市第二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其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2~14岁,平均8.4岁;病程1~4年,平均2.5年。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14岁,平均8.2岁;病程1~4年,平均2.4年。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儿童多发抽动症的诊断标准[4]。

1.3 纳入标准 (1)符合ICD-10中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2~14岁;(3)患儿及家长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血生化、尿常规、核磁共振、脑电图无异常;(2)风湿性舞蹈病、亨廷顿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苍白球黑质变性、神经棘红细胞病、手足徐动症、迟发性运动症、癫痫、臆症、角膜炎、结膜炎、咽喉炎、药源性和其他椎体外系病变[5]。

1.5 治疗方法

1.5.1 观察组 (1)心理治疗;(2)口服静灵口服液(安生医药辽宁东方人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20803),每次10mL,每日2次;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2082201)每次5mL,每日2次;(3)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南京伟思科技有限公司的Infiniti-4000c型多参数生物反馈仪)。脑电连接:双耳垂及大脑中央区C2(百会穴)的部位;肌电连接:前额肌中央区域,以前额的骨额肌作为代表。采集患儿的脑电波和肌电波,并以各种音乐和动画的方式进行实时反馈,每周治疗5次,每次治疗22min,2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2个月。

1.5.2 对照组 (1)心理治疗;(2)口服氟哌啶醇(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00313,200299)0.03~0.05mg/(kg·d)。根据控制情况逐渐加量,至症状控制,最大量6mg/(kg·d)同时口服同等剂量的盐酸苯海索片(商品名:安坦,山西省临汾建民制药厂,批号:100902),3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2个月。

1.6 观察指标 2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和副反应;在停止治疗3、6、12个月后分别进行追踪随访调查,评估复发情况。

1.7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临床症状减少51%~100%;(2)有效:临床症状减少30%~50%;(3)无效:临床症状减少小于30%[6]。

1.8 复发评估 疗程结束后12个月内发病者考虑为复发。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2。

多发性抽动症是抽动障碍中病情较重的一型,指18岁前起病,多种运动性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两者同时或先后出现,病程≥1年(1年中缓解期不超过2~3个月)[4],通常伴有注意力缺陷障碍、强迫障碍、学习障碍、睡眠障碍等共患病[7]。

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是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氟哌啶醇等药物来控制抽动症状,疗效肯定,但副反应明显,从而限制了使用。

脑电生物反馈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应用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采用专门电子仪器准确测定神经肌肉和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状况,并把这些信息有选择性的放大成视觉和听觉信号,通过训练选择性强化某一段脑电达到治疗的目的[8]。而儿童抽动障碍的患儿躯体和心理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且该患儿肌电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其皮阻也高于正常人,皮温却低于正常人。因此,根据以上特点,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充分发挥其优势。针对患儿进行神经生物反馈治疗,即采集患儿的脑电波反馈给患儿,并对特定的脑电活动进行训练,使患儿学会主动调控自己的异常行为,减少抽动症状。本方法操作简单,不存在任何副反应,易学易练,儿童乐于接受。近年来,国内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性抽动障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多发性抽动等一些病情重、病程长且反复发作并伴有其他问题的抽动障碍患儿疗效不理想。静灵口服液已广泛用于治疗患儿多动症,可明显改善注意力涣散、冲动任性、学习困难等症状。赖氨肌酶维生素12糖浆能促进生长发育,修复受损神经组织,改善记忆力减退,同时参与辅酶的形成,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以上两种药物同时应用可改善患儿的脑功能,对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起协同作用。本研究显示,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灵口服液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口服,2个月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率两组等同,但副反应和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2 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表2结果显示,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复发率比较[n(%)]

表3结果显示,复发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在停止治疗后1年内的随访调查中,观察组治疗的患儿疗效较稳定,患儿即使在精神紧张,学习负担重或受到家长和教师严厉批评的情况下也不易复发,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因本研究治疗样本较少,其远期疗效也有待进一步追踪观察。

[1] Cath DC,Hedderly T,Ludolph AG,et al.European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ourette syndrome and other tic disorders.Part I:assessment[J].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11,20(4):155-171.

[2] Leckman JF.Tic disorders[J].BMJ,2012,344:7659.

[3] Kurlan R.Handbook of tourette`s Syndrome and related tic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M].2nd ed.New York:Maecel Dekker,2005:155-171.

[4] 刘智胜.儿童抽动障碍诊断要点[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7):481-484.

[5] 王华.儿童抽动障碍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7):487-490.

[6] 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儿童保健学[M].4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91-392.

[7] 郑红珠,邹小兵.儿童抽动障碍共患病[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7):485-486.

[8] 孙伟,刘刚,毛薇.儿童抽动障碍脑电生物反馈及神经调控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7):500-501.

122000辽宁 朝阳,朝阳市第二医院儿科

全守东(1978-),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儿科疾病的诊治。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6.027

R749.93

B

1674-3865(2012)06-0538-03

2012-09-30)

张小冬)

名医经验

猜你喜欢

抽动症副反应脑电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抽动症是个什么样的疾病?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动物免疫副反应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基于脑电情绪识别的研究现状
乒乓球运动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中的脑电相干性分析
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二氧化碳气腹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